的效力,而只具有普通债权让与的效力 D.甲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乙,但未将乙的名称记载在被背书人栏中,后乙在提示付款时自行在被背书人处填上自己的名称,这种做法是符合规定的 参考答案: [A,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对变造票据票据权利的行使。根据《票据法》的有关规定,票据的变造应依照签章是在变造之前或是之后来承担责任。 10、甲签发一张金额为3万元的本票交付收款人乙,乙背书转让给丙,丙将本票金额改为8万元后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戊。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戊向甲请求付款,甲只应支付3万元 B.如果戊向乙请求付款,乙应支付8万元 C.如果戊向丙请求付款,丙只应支付3万元 D.如果戊向丁请求付款,丁应支付8万元 参考答案: [C,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票据背书的规定。(1)背书人在背书时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原背书人对被背书人的后手不承担票据责任。(2)背书附条件的,所附条件无效,背书有效。(3)将汇票金额的一部分或者将汇票金额分别转让给2人以上的背书无效。 11、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下列有关票据背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背书人在背书时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被背书人再行背书无效 B.背书附条件的,背书无效 C.部分转让票据权利的背书无效 D.分别转让票据权利的背书无效 参考答案: [B,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背书不得记载的内容。(1)背书人将背书金额的一部分或将背书金额分别转让给二人以上的(即部分背书),为无效背书。(2)背书时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有汇票上的效力。即附有条件的背书,并不影响背书行为本身的效力,被背书人仍可依该背书取得票据权利。 12、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在下列背书情形中,属于背书无效的是( )。 A.将票据金额全部背书给A公司 B.将票据金额部分背书给A公司 C.将票据金额分别背书给A公司和B公司 D.将票据金额全部背书给A公司,但要求A公司承诺不得对其行使追索权 参考答案: [A, C,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点是票据保证。被保证的汇票,保证人应当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汇票到期后得不到付款的,持票人有权向保证人请求付款,保证人应当足额付款。 13、关于票据保证,下列说法符合《票据法》规定的有( )。 A.保证的当事人为保证人和被保证人 B.被保证的汇票,如果没有注明,保证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 C.保证人为2人以上的,保证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 D.保证人清偿汇票债务后,可以行使持票人对被保证人及其前手的追索权 参考答案: [B,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票据追索权的规定。根据规定,汇票的持票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提示付款的,在作出说明后,仍可以向承兑人提示付款,因此选项A的说法是错误的;本票的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本票的,则丧失对出票人以外的前手的追索权,持票人仍可对出票人行使追索权,只是丧失对背书人及其保证人的追索权,因此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 14、下列有关票据追索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汇票的持票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提示付款的,则承兑人的票据责任解除 B.持票人不先行使付款请求权而先行使追索权遭拒绝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C.银行承兑汇票被拒绝承兑后,持票人即使未按照规定期限通知其前手,该持票人仍可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 D.本票的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本票的,则丧失对其所有前手的追索权 参考答案: [B, C,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点是行使追索权请求清偿金额。持票人行使追索权,可以请求被追索人支付的金额和费用包括(1)被拒绝付款的汇票金额(2)汇票金额自到期日或者提示付款日起至清偿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档次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3)取得有关拒绝证明和发出通知书的费用。 15、根据《票据法》的有关规定,持票人行使追索权,可以请求被追索人就某些费用予以清偿,该费用包括( )。 A.被拒绝付款后,给持票人造成的经济损失 B.被拒绝付款的汇票金额 C.汇票金额自到期日或者提示付款日起至清偿日止的利息 D.取得有关拒绝证明的费用 参考答案: [B, C,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本票的规定。本票是见票即付的自付票据,其基本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无需承兑。因此选项A是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 16、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本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到期日是本票的绝对应记载事项 B.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C.本票无须承兑 D.本票是由出票人本人对持票人付款的票据 参考答案: [A,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点是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在涉外票据中,汇票、本票、支票出票时的记载事项、票据追索权的行使期限,适用出票地法律。 17、在涉外票据中,以下适用出票地法律的事项有( )。 A.汇票、本票出票时的记载事项 B.票据的提示期限 C.出具拒绝证明的期限 D.票据追索权的行使期限 综合题 (每小题20分)1、(一)2008年2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根据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建筑材料,价款为600万元,由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定金125万元,在2008年2月25日之前交付,并且约定由某建筑公司于2008年3月2日向甲公司交货,甲公司在验货合格后的次日以商业承兑汇票方式结算。2008年2月20日,甲公司如约支付了定金。2008年3月2日,由于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建筑公司没有按期向A公司交货,经过协商,建筑公司于2008年3月18日向甲公司交付了货物,甲公司当天验收,质量符合合同标准,于2008年3月19日开出面值600万元,5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A保证人为甲公司保证,并在票据正面注明保证字样和保证人签章。乙收到票据后按期向承兑人提示承兑,并于2008年6月9日将该票据背书转让给丙公司,丙公司又背书转让给丁公司。丁公司于2008年8月22日向承兑人提示付款,由此牵涉出以下问题:(1)甲公司认为票据未记载付款地和出票地,记载事项不完整,拒绝付款;承兑人认为持票人未按规定期限提示付款,拒绝付款。(2)丁公司向丙公司索要票据款项,丙公司认为票据背书时未注明背书日期,背书行为无效,拒绝承担责任。(3)丁要求乙付款,乙认为按照债务人的顺序,应先由丙付款,丁不能对其直接要求付款,因此拒绝付款。(4)丁要求A担保人代为付款,A同意付款。要求:结合以上资料,根据《合同法》、《票据法》的有关规定,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 甲、乙双方约定的定金数额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无效。此处的合同标的额为600万元,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了合同标的额的20%,因此是不符合规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