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招警考试申论真题[1]
2016-03-15 19:36: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宁夏招警考试试题】
91考试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招警考试申论真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 料 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请按要求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3.请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考生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 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新华社网讯,2008年3月26日上午,家住威海市环翠区新联巷的李建华外出回家,刚打 开4楼的家门进屋时,在楼道里伺机作案的歹徒丁某跟了进来,持刀从背后搂住李建华。出于 本能,李建华大呼救命,受到惊吓的歹徒将李建华摁趴在地,朝她的头部、颈部连捅几刀。面对 死亡的威胁,多年坚持冬泳、身体素质不错的李建华开始与歹徒殊死搏斗。相持过程中,李建 华对右手被划伤的歹徒说你只要不杀我,要什么东西都可以。”歹徒同意了,但李建华从家中 只找出100元现金,歹徒见只有这么点钱,一时恼羞成怒,从餐桌上抄起一把水果刀,朝李建华 的胸部全力刺去》幸好李建华穿的棉衣较厚,水果刀的刀柄被折断了。
  这时,精神紧张、体力耗尽的歹徒崩溃了,双腿一软瘫倒在地,央求李建华杀了他。见此情 形,李建华平息了心中的恐惧,对歹徒说:“你跟我儿子年纪差不多,父母养你这么大不容易,有 什么困难我可以帮你,你干吗要干这种事?现在你走吧,我不报警,要么咱们去医院。”受到触 动的丁某喊了声“妈”。李建华随后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由于歹徒双腿无力,李建华搀扶着 他下了楼。街上的人看到这两个血淋淋的人吓了一跳,问是怎么回事,李建华只是说“家里出 了点事”。到了医院,李建华说这小伙子是她的干儿子,使歹徒得到及时救治,直到威海市公安 局环翠区分局民警接到群众报案赶到手术室,李建华才说出了实情。记者4月2日在威海市 立医院采访了李建华。她说:“我没有告诉别人他是歹徒,是怕他走不到医院就被人打死。他 犯了错误,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我不希望用一种暴力方式去对待他,就算把他打残废了有 什么用呢。我当了很多年的幼儿园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行为去感化 他。”办理此案的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区分局刑警唐萌告诉记者李老师的善举非常感人,但这
  是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她应该告知群众或主动报案,将歹徒在第一时间抓获。”
  【资料2】
  综合媒体报道,李建华的行为在社会上引发广泛的争论。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 认为,法制社会讲求违法必究,对犯罪分子绝不能袒护和宽容,这是大是大非、善恶分明的问 题。山东省社科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涂可国分析指出,在法制社会,道德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存 手段和智慧,道德教化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若能激发人们内心的 宽容、同情、怜悯和良知,将有助于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风气的改善。
  网上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想一想吧,把这孩子送到监狱,待一段时间出来,很有可能他 以后还是继续去偷去抢去杀人;而李老师的宽容对他心灵的刺激,也许会把他感化为一个好孩 子,我们为什么要批评李老师呢?她的举动太令人感动了。这个世界就是太冷漠才让那么多 人去偷去抢。以恶制恶,最后还是大家自食恶果。向李老师致敬!精神可嘉,勇气可嘉!”也有 人说以德报怨,不是一般人的心胸了!当李老师第一次答应他不报警并拿钱出来,歹徒还嫌 钱少,用刀直插李老师胸部,这明显是动杀机了,如果这一刀捅进去了,结果会是怎么样? 一个 好人就死了! ”还有人说,“李建华善恶不分,她的行为很迂腐”,更有人直接抨击李建华的行为 “现在的社会已经沦落到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境地,宽容犯罪就是最大的犯罪,东郭先生有时 比狼更可恶”。
  【资料3】
  以下是搜狐博客发表的四篇文章的内容摘录。
  (1)从不畏强暴敢于与歹徒搏斗,到歹徒精神崩溃受伤倒地需要救治,李建华老师已经从 一个正当防卫的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具有正义感和悲悯意识的公民,本着人道主义和以德报怨 的人文精神,拨打“120”对歹徒实施救治,值得赞赏和肯定。
  然而,无法回避的是,李建华老师的道德感化却意欲以放弃坚守法律为代价——“现在你 走吧,我不报警,要么咱们去医院”。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原本充满温情色彩和人性光辉的道德 感化趋向了“异化”——在法治社会中,讲究违法必究。对犯罪分子的生命救援是一回事,让让其 接受法律的惩处则是另一回事,不能混淆而论。也就是说,李建华老师应在拨打“120”的同时 报警,而不是有意放任其逃脱而去……这种“无原则”的“以德报怨”,也应引起我们反思。对危 害社会的歹徒而言,法律的救赎永远是道德感化所不能替代的。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突发性 的暴力犯罪案件中,道德感化所产生的力量其实是极其有限的,要想完全将之从犯罪的泥潭中 彻底拯救出来,还需要法律的矫治。
  (2)这则颇有争议的报道也深深打动了我,与此同时,我想起去年4月份发生在弗吉尼亚 理工大学的一起枪击案。在停课一周里,学校举办了多场悼念活动。令人意外的是,凶手赵承 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两则报道再次带给我一种感动,一种温暖的冲击, 让人警醒,更让人深思。大学为何将凶手列为悼念对象?李建华老师为何要救治歹徒?这种 常人不能为的“怪举”是善恶不分还是一种大德大义的体现?李建华救歹徒与美国将凶手赵承 熙列为悼念对象巳不是一个“行为怪圈”,它体现出人们最朴素的生命伦理与最洞彻人性的价 值观。宽恕不是姑息,也不是通过原谅别人来获取阿Q式的精神胜利,更不是强者施舍怜悯 时所具有的倨傲姿态。宽恕是一种善意与善行,有善意者能自我肯定与超越,有善举者能改变 社会,使社会进步。救治19岁歹徒的生命并不表示诋毁法律与制裁,原谅赵承熙并不表示默 许暴力的存在。愿我们在“行为怪圈”的背后都能感受到宽容和爱的博大,让世界的每一角落 都撒满博爱的感动与温暖。

 (3)受害者救加害者的案例实为少见,在人们 眼里歹徒、小偷就应该有恶报,甚至丟掉身家 性命。与李建华截然相反的是,部分中国人的这种心理酿成过不少悲剧。2007年5月25日, 浙江湖州3位抓小偷的市民,将年仅17岁的小偷周某逼人河中溺水而亡;2008年2月29日上 午,福建永泰县城关镇一青年男子在超市调包香烟时被售货员识破,在“抓小偷”的喊打声中慌 不择路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然而,面对他的大声呼救,百余人旁观其挣扎浮沉达10分钟之久, 竟无一人肯对其施与援手,最后眼睁睁看着该男子溺亡。小偷的生命可以被随便删除?在法 律面前人人都有生命权,对任何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有色的冷漠与谋杀只是一念之差。李建华 的宽恕与救助是一种尊重生命的表现,她的胸怀让她能够平等地对待任何人。道德是法律的 延伸,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在道德面前,她表现出母爱和教师的本能,保护一个刚成年的孩子, 在法律面前,她既没有防卫过当,也让歹徒有了应有惩罚,更重要的是她维护了人权。李建华 的大仁大义,给人权意识尚为欠缺的中国人上了一堂好课,一视同仁不止是停留在等级制度、 阶级观念上,还应当杀向道德的潜意识。
  (4)快意恩仇的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对生命尊严的漠视,一种比生理伤害更严重的心理暴 力和精神冷血,更能杀人于无形。不客气地说,我们的国人特别是当今某些愤青,就有这种暴 力血腥心理,对于所谓“敌人”,充满的是仇恨,首先想到的不是拯救而是除之而后快,缺乏一种 人性,一种宽容,更谈不上博爱。这种思潮蔓延开来,就会导致一种社会暴力情结……这是一 种典型的灵魂和精神短视,当一个社会的心灵变得只有冷血和血腥时,剩下的必然是精神沙漠 和人文废墟,这个社会还怎样走向文明?这比看得见的生理暴力可怕得多。我想作为人类灵 魂工程师,有着恻隐之心的李建华,正是深深理解了这种博爱精神的重要意义,其仁其义,恰是 当今浮躁社会所欠缺的……这种问题,还会引发“该不该”的争论,正好反映了我们某些灵魂的 狭隘和偏执。要说“指责”,我们倒是要提醒李老师此前的搏斗不一定对头——因为你若力所 不逮,则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本来对方只“谋财”,结果演变成“害命”,这样的悲剧已有不少。 至于说在医院李建华说这小伙子是“干儿子”,没有主动去报警,这应该看做为了方便救治的姑 妄言之,“大仁似愚”,对此,我们应该理解。
  【资料4】
  “健康863心理网”著名心理学专家筱丹女士认为,公众对李建华事件的争议源于对道德 难题的不同判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此事引发的是公众在个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上的深层思考。随着社会形态在更迭中渐次演变,人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由 于个体的文化背景不同,出发点不一样,自然表现为对道德抉择的不同判断。以李建华为例, 在这一事件中,她从一个以暴制暴的正当防卫者,转变成一个具有悲悯意识的救助者,自身的 客观原因不可或缺。从事了 30年幼教工作的李建华,对孩子有着特别的感情。正是浓浓的母 性情怀让她在歹徒陷入绝望时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希望用爱心挽救与感化迷失的人,体现 出中国传统文化“以德报怨”的道德境界。
  【资料5】
  对于李建华的行为,她25岁的儿子宋韶博说:“一开始我不能理解母亲的行为,我得知出 事后,看到家里满屋子的血,脑袋都快炸了,真想去砍那小子几刀。我妈竟然认那个小子为干 儿子,他配吗?”
  办理此案的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区分局刑警唐萌告诉记者:“李老师的善举非常感人,但这 是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她应该告知群众或主动报案,将歹徒在第一时间抓获。”
  一些威海市民通过媒体了解到她的事迹后,纷纷到医院探望她。与李建华同住一个病房 的张绣华说李建华真不是一般的女性,她不但敢与歹徒搏斗,还能救他,想着去感化歹徒。 她眼光看得远,作为母亲,总是希望把犯错的孩子教育成好人。”
  威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钱启民认为,李建华的行为出众,一般人能勇斗歹徒实现自救就不 错了,她在歹徒丧失反抗能力、需要救治时能够把歹徒送到医院,在生死关头用一种母爱和教 师的爱心去眷顾一个扭曲的灵魂,这超出了普通人的思想观念。
  【资料6】
  实际上,这种事在山东不止一起。2007年3月,济南市出租车司机刘彦友在制伏劫车的 歹徒后,主动替歹徒缴纳了住院押金,同样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李建华、刘彦友身上体现出的宽容精神很有现实意义,应该得到大力 弘扬。
  山东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王宝安说,对罪犯不仅需要惩戒,也需要文明改造,帮 助这些人提升守法意识、文化水平和生存技能,使其出狱时能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 的人。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法制社会讲求违法必究,对犯罪分子绝不能袒护和宽 容,这是大是大非、善恶分明的问题。另外,以德报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超高境界,具有精 神价值;做人宽容、宽厚,能替他人着想,这些行为对建设和谐社会很有意义。
  山东省社科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涂可国分析指出,在法制社会,道德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存 手段和智慧,道德教化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若能激发人们内心的 宽容、同情、怜悯和良知,将有助于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风气的改善。
  【资料7】
  在小偷日益猖獗的今天,许多人咬牙切齿,恨之人骨,一旦抓住小偷,不是扭送到公安机 关,而是私自审讯,痛下杀手,一些小偷在所谓的正义行动中,生命权被无辜剥夺了,结果自己 是一时解恨了,法律却找上了门来,实在得不偿失,可悲可叹。
  毫无疑问,在未对他人生命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小偷的生命权是必须保护的,这正是法律 的神圣、公正之处。就退休女教师李建华来说,在被歹徒施以暴力,且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不仅 没有置歹徒于死地,相反还出手相救,主动拨打急救电话,从而为挽救一条生命赢得T宝贵时 间。其实,不要说不救歹徒,即便将歹徒当场打死,相信法律也会以正当防卫而免究其刑事责 任。

当歹徒失去反抗能力时,我们是积极挽救其生命还是见死不救,从报道来看,有人褒扬李 建华的宽容精神,也有人认为李建华善恶不分,其行为很迂腐。这两种观点很难说谁对谁错, 站在公正的立场,我认为李建华的做法值得肯定,因为歹徒纵然可恶,但罪不至死,只要有挽救 的希望,我们绝不能轻言放弃,还应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何况歹徒只有19岁,在受到触动后 还喊了声“妈”,巨大的感动力量,震撼人心,令人无不动容。
  李建华挽救歹徒生命,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我们不必上纲上线,妄加指责。我们这个社会 不缺的是冷漠,缺乏的恰恰是人间的温暖与关怀,如果大家都像李建华那样,用实际行动感化 小偷、感化歹徒,相信某些在犯罪边缘上徘徊的人就会弃恶从善,获得新生。从某种程度上说, 教育、感化与改造的功能是巨大的,打死小偷不可取,给失足者以重新做人的机会,是文明的进 步、社会的进步,或许这正是李建华救治歹徒的意义所在。
  【资料8】
  环翠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段润强是位多年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专家,据他介绍,本 案中从李建华被歹徒威逼到歹徒跪地喊“妈”的过程,就是邪恶的兽性妄图压制人性的善良,而 最后被善良征服的过程。
  犯罪嫌疑人丁某属初犯,在作案前已精神高度紧张,作案过程中将李建华多处刺伤后,李 建华的鲜血逐步地刺激丁某达到了自己都无法忍受的临界点,最后欲刺死李建华的一刀就是 丁某崩溃的临界点,这一刀未果,致使丁某在高度的紧张过后彻底放弃了侥幸逃生的心理。而 李建华善良的开导,更是唤起了丁某邪恶下的良心,他两度跪地喊“妈”,并非是屈服,而是虚脱 后的自我良心发现。李建华拨打“120”急救电话后,一声声“儿子,坚持住”的 鼓励,令丁某在上 担架前已彻底抛却兽性,在救护车上仍紧紧握住李建华的手,足以证明他巳将李建华作为母亲 一样来信任。
  【资料9】
  李建华的行为在社会上引发广泛的争论。褒扬者认为,李建华身上体现出的宽容精神难 能可贵,应该得到倡导和弘扬。反对者认为,李建华善恶不分,她的行为很迂腐。
  在生死关头李建华用母爱和老师的爱去眷顾一个扭曲的灵魂,这的确超出了普通人的观 念。有太多的人,抓到歹徒时,使劲地往死里打,歹徒求饶时还不忘补上几脚,似乎是天赋人 权。记得《南方周末》做过一期关于#年犯的报道,具体观点已经不太记得清,唯有一少年犯的 一句告白令我铭记他们把我往死里打,说打死你这畜生。”如果说李老师的做法是迂腐,那这 些人就明辨是非了?
  我们常把“文化人”挂在嘴边,文化,文而化之。有道是:教化不成点化,点化不成度化,度 化不成劝化,劝化不成感化。法治社会若不提倡道德,便是无本之法。一个不相信道义的社 会,无疑就是乱世。
  无论遭遇什么,能活着就好。厚德载物,相信李老师的宽厚仁慈和迟到的法律惩罚一定能 让这位青年回头的。
  【资料10】
  李建华用一种母爱和教师的爱心去眷顾一个扭曲的灵魂,确实超越了许多人的思想观念。 对于恶,我们习惯于严惩不贷甚至习惯于“以恶制恶”,于是,公示卖淫女照片、拉罪犯游街示 众,总是不时见诸媒体。纵然这种“以恶制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批评,人们也大多是从惩罚 方式的合法性、被惩罚者的权利角度提出质疑,而这种质疑和批评仍无法解开人们心中的一个 结——他们是坏人、恶人,我们凭什么对他们那么好?
  我想起了美国很多民众对于美军虐囚事件的看法。美国人对恐怖分子恨之入骨,可当关 塔那摩监狱虐囚事件曝光后,他们又群情激奋,将之视为“暴行”,不依不饶,迫使有关方面惩罚 虐囚者,继而促使立法机关通过了“反虐俘”法案。当然,那边一些官员也想不通:恐怖分子四 处绑架平民,残暴地砍下无辜者的头颅,我们为什么不能“以恶制恶”,凭什么要对恐怖分子那 么好?听听那些民众怎么说我们是比我们的敌人更好的人,文明社会必须用更高_准来 要求自己。”
  这是足以让人振聋发聩的回答,一种让人醍醐灌顶的理由。一般的歹徒、罪犯、小偷,当然 不是“我们的敌人”,不能与恐怖分子相提并论,但个中道理却是相通的。歹徒虽然罪不可赦, 可我们不能像歹徒那样残忍无道,不能以恶的方式对待恶人,因为我们是比歹徒高尚的人,是 文明的人,有道德感的人,有法治精神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李建华老师体现出来的宽容精神这么难能可贵。这种宽容精神不仅体现在 对于违法犯罪者的宽容,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犯错之人、对于自己讨厌的人、对于与自己 有过节的人的宽容。“在法制社会,宽容、同情、怜悯和良知等道德要素,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 存手段和智慧
  我们是比违法犯罪者高尚的人——记住这一点,我们就能站得更高,社会的文明与法治就 能进步得更快。
  【资料11】
  “李建华的行为堪称完美。”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评价说,“她面对歹 徒先是进行了坚决的反击,在歹徒失去反抗能力后,她又动了侧隐之心救治歹徒,这种以德报 怨的精神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地官员对李建华的行为也给予了积极评价。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钱启民认为, 李建华的行为非常出众,既实现了自救,又在生死关头用一种母爱和教师的爱心去眷顾一个扭 曲的灵魂,这超出了普通人的思想观念。
  但也有一些人持反对意见。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说,从法律层面看,李建华的行 为不宜提倡。对待犯罪分子,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率先报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否则就有可 能纵容犯罪行为。
  中国司法界人士表示,从另一个层面看,李建华的行为也体现出中国社会对待违法犯罪人 员观念的转变。山东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王宝安说:“罪犯也有基本的人权,对他们 的教育改造应该采取一些人性化的手段,帮助他们提高法律意识和文化、技能水平,把他们改 造成守法公民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王忠武虽然不认同李建华救治歹徒的行为,但他认为,李建华所表现出的以德报怨的道德 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多一些宽容,就会少一些纠纷和矛盾,社会就 会多一些和谐。

【资料12】
  在生死关头李建华毫不犹豫地选择救治一个几分钟前想置她于死地的歹徒,用这样的方 式救助、感化一个扭曲的灵魂,这个歹徒真是遇到了好人,而下面的这个小偷就没有这么好的 运气了。
  去年5月份在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安达码头附近,17岁的周某在盗窃自行车时被车主颜某 等三人抓住,并遭到殴打。周某眼看无处可逃,就跳人河中,并向河对岸游去。游出数米后,周 某往回游,最终因体力不支沉没死亡。而周某在水中拼命地挣扎时,颜某等人非但没有动恻隐 之心,想办法去抢救,还直到确认周某已沉人河中,方才离去。
  三、作答要求
  得分评卷人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搜狐博客发表的四篇文章,分别说明这四篇文章的 主要观点和“德”在这四篇文章中的具体含义。(30分)
  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总字数300字。
  2.请参考给定资料,从道德与法律两方面对李建华“以德报怨”的行为进行 简要评价。(30分)
  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表达简洁顺畅,总字数在300字左右。
  (空格略)
  得分评卷人
  3.结合给定资料内容,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40 分>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条理清晰,语言顺畅,书写工整。总字数在
  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专家详解
  1.解题思路分析:
  第一步:明确作答要求
  本题要求分别概述出给定资料3中四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其中“德”的具体含义。属于概 述题。具体分析如下:
  (1)概括范围:给定资料3。
  (2)概括内容:四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德”的具体含义。
  (3)概括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
  (4)字数限制:不超过300字。
  第二步:审读给定资料
  阅读给定资料3搜狐博客发表的四篇文章,分析出各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以及“德”在其中 的含义。勾画关键词、关键句,概括材料大意。
  (1)对危害社会的歹徒而言,法律的救赎永远是道德感化所不能替代的。在很多时候,尤 其是在突发性的暴力犯罪案件中,道德感化所产生的力量其实是极其有限的,要想完全将之从 犯罪的泥潭中彻底拯救出来,还需要法律的矫治。
  ★揭示观点:法律的救赎是道德感化所不能替代的。在突发性的暴力犯罪案件中,道德感 化所产生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要想完全将其从犯罪的泥潭中彻底拯救出来,还需要法律的 矫治。
  ……这种“无原则”的“以德报怨”,也应引起我们反思。
  ★揭示“德”的含义:是无原则的以德报怨。
  (2)李建华救歹徒与美国将凶手赵承熙列为悼念对象已不是一个“行为怪圈”,它体现出人 们最朴素的生命伦理与最洞彻人性的价值观。宽恕不是姑息,也不是通过原谅别人来获取阿 Q式的精神胜利,更不是强者施舍怜悯时所具有的倨傲姿态。
  ★揭示观点:宽恕不是姑息,也不是精神胜利,更不是强者施舍怜悯时所具有的倨傲姿态。 有善意者能自我肯定与超越,有善举者能改变社会,使社会进步。
  宽恕是一种善意与善行,有善意者能自我肯定与超越,有善举者能改变社会,使社会进步。
  ★揭示“德”的含义:是宽恕,善意与善行。
  (3)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有生命权,对任何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有色的冷漠与谋杀只是一念 之差。
  李建华的大仁大义,给人权意识尚为欠缺的中国人上了一堂好课,一视同仁不止是停留在 等级制度、阶级观念上,还应当杀向道德的潜意识。
  ★揭示观点: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有生命权,冷漠与谋杀只是一念之差。一视同仁应当杀向 道德的潜意识。
  道德是法律的延伸,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揭示“德”的含义:道德是法律的延伸,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4)快意恩仇的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对生命尊严的漠视,一种比生理伤害更严重的心理暴 力和精神冷血,更能杀人于无形。不客气地说,我们的国人特别是当今某些愤青,就有这种暴 力血腥心理,对于所谓的“敌人”,充满的是仇恨,首先想到的不是拯救而是除之而后快,缺乏一 种人性,一种宽容,更谈不上博爱。
  ★揭示观点:目前国人缺乏一种人性,一种宽容,更谈不上博爱。公众的争议源于对道德 难题的不同判断。此事引发的是公众在个体、社会、文化价值观上的深层思考。
  ★揭示“德”的含义:是一种人性和宽容。
  第三步:合并同类信息
  将各篇文章观点归纳总结,合并同类信息。
  第四步:作答成文
  按照作答要求中“准确全面,条理清晰”的要求,通过对以上段落大意的归纳总结,概述成 文。注意题目300字的字数要求,顺通文意,概述成文。
  下面是根据以上分析作答的例文。
  参考答案:
  第一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法律的救赎是道德感化所不能替代的。在突发性的暴力犯罪 案件中,要想完全将其从犯罪的泥潭中彻底拯救出来,还需要法律的矫治。“德”的含义是无原 则的以德报怨。
  第二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宽恕不是姑息,也不是精神胜利,更不是强者施舍怜悯时所具 有的倨傲姿态。“德”的含义是宽恕,善意与善行。
  第三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有生命权,冷漠与谋 杀只是一念之差。“德” 的含义是道德是法律的延伸,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第四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目前国人缺乏一种人性,一种宽容,更谈不上博爱。公众的争 议源于对道德难题的不同判断。“德”的含义是一种人性和宽容。
  (共289字,含标点符号)
  2.解题思路分析:
  第一步:明确作答要求

本题要求从道德与法律两方面对李建华“以德报怨”的行为进行简要评价。注意申论答题 不能脱离给定资料,具体分析如下:
  (1)评价范围:全部给定资料。
  (2)评价内容:对李建华“以德报怨”的行为进行简要评价。
  (3)评价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表达简洁顺畅。
  (4)字数限制:300字左右。
  第二步:审读给定资料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法制社会讲求违法必究,对犯罪分子绝不能袒护和宽 容,这是大是大非、善恶分明的问题。
  ★揭示观点:法制社会讲求违法必究,对犯罪分子绝不能袒护和宽容,这是大是大非、善恶 分明的问题。
  山东省社科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涂可国分析指出,在法制社会,道德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存 手段和智慧,道德教化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若能激发人们内心的 宽容、同情、怜悯和良知,将有助于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风气的改善。
  ★揭示观点:在法制社会,道德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和智慧,道德教化对人的全面 发展与社会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若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宽容、同情、怜悯和良知,将有助于 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风气的改善。
  我们需要正义,让歹徒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惩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迷途者知返,令邪恶 的心灵重归 91exam .org善良。不以恶的方式对待恶人,因为我们是比歹徒更好的人,更文明、更有道德感、 更有法治精神。记住这一点,我们就能站得更高,社会的文明与法治就能进步得更快。
  ★揭示观点:做人宽容、宽厚,能替他人着想,这种行为对建设和谐社会很有意义。法治时 代也需要宽容精神。
  以李建华为例,在这一事'件中,她从一个以暴制暴的正当防卫者,转变成一个具有悲悯意 识的救助者,自身的客观原因不可或缺。从事了 30年幼教工作的李建华,对孩子有着特别的 感情。正是浓浓的母性情怀让她在歹徒陷人绝望时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希望用爱心挽救 与感化迷失的人。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以德报怨”的道德境界。
  ★揭示观点:以德报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超高境界,具有精神价值。
  第三步:合并同类信息
  分别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对评价进行归类。
  第四步:作答成文
  根据上述分析,整理思路,概述成文,注意题目要求中300字左右的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
  李建华身上体现出的宽容精神很有现实意义,应该得到大力弘扬。
  法制社会讲求违法必究,对犯罪分子绝不能袒护和宽容,这是大是大非、善恶分明的问题。 但是,在法制社会,道德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和智慧,道德教化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 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若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宽容、同情、怜悯和良知,将有助于人际关系以 及社会风气的改善。
  以德报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超高境界,具有精神价值;做人宽容、宽厚,能替他人着 想,这些行为对建设和谐社会很有意义。对罪犯不仅需要惩戒,也需要文明改造,帮助这些人 提升守法意识、文化水平和生存技能,使其出狱时能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法 制时代也需要李建华的宽容精神。
  (共299字,含标点符号)
  3.解题思路分析:
  这是一篇开放式作文,试题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容易跑题,难度较低。
  参考范文: 是拯救生命更是拯救灵魂
  李建华在生死关头用一种母爱和教师的爱心去眷顾一个扭曲的灵魂,这超出了普通人的 思想境界。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 宪问》有言:“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圣人如此,何况 芸芸众生?
  但李建华超越了圣人,她以一颗无边的仁爱之心创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奇迹。
  以德报怨需要人具有一颗宽容之心、仁爱之心。没有爱,何来德?如何让伤害不再重演是 每位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更为关注的。以德报怨不需要别人的说教,因为它是真诚的、发自肺腑 的,当然也是最容易感动人的。以德报怨是十分奏效的,纵然是铁石心肠也绝不会无动于衷。 你会惊喜地发现,付出一滴汗水收获的会是整个春天。
  也有人更愿意拿“农夫与蛇的故事”来评说此事。“农夫”的确显示了宽容精神,但“农夫” 的举动却在另一方面鼓励歹人继续为非作歹,甚至更加毫无顾忌。但那个悲剧性的故事终究 是人与畜生的故事。功利的人们用简单的逻辑在思考和评判着这个世界。“坏人”的标签一旦 被贴上就不易被撕去,它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简单,以致人们不需思考就可以评判事物。于 是乎,“过街老鼠”有了农夫与蛇”有了好人”与“坏人”的故事也有了。
  但是,人终究是人,是活生生的社会中的人。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主教米里艾面对自 己收留过夜却偷走了银制餐具的再阿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德报怨,并宽容地表示银烛台 也要送给他。寥寥数语真诚而自然,不仅使冉阿让免除牢狱之苦,更重要的是从此拯救了一个 迷失的灵魂。之后,冉阿让的所作所为无不传递着这份大德大义的光辉。
  联系这件事情,那个得到救治的19岁的犯罪嫌疑人,基本可以断定会因罪获刑。而他在 经过监狱改造后,究竟会成为《悲惨世界》里的再阿让,还是“农夫和蛇”故事中的那条蛇?虽然 答案不得而知,但毫无 疑问的是,李建华的义举更有助于灵魂的拯救。她的行为是拯救生命更 是拯救灵魂。
  这种“清谈”在更多的人看来可能是“扯淡”。毕竟,几千年的历史让我们已经习惯了以牙 还牙、以暴制暴,复仇的快感更能满足大家的心理平衡——这恐怕就是很多人心中的“法”。这 种“法”没有超越农耕时代,没有闪耀着新时代的光辉。在它的深处,依然是强者与弱者的博 弈,“好人”与“坏人”的械斗。这里,只有利益的黄沙在随风游走,不容仁爱的嫩芽渐渐成长。

 新的时代需要闪耀人性的“法”,它需要李建华式的宽容和仁爱。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这 里的人是大写的人,而不独是“好人”。简单的惩戒并不能轻易地拯救千千万万的“冉阿让”们。 刑事处罚与道德拯救,两种手段都不能缺,但灵魂拯救更重要。对犯罪嫌疑人釆取刑事措施并 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改造、教育和灵魂拯救。
  呜呼,伟大的李建华!倘若孔子地下有知,不知是否也会感到惭愧?
  (共1151字,含标点符号)[ 结 束 ]
The man who gets angry suffers more than the person who is the object of his wrath. 发脾气的人比对方受罪。
Truth's best ornament is nakedness. 打扮真理的秘决是不加掩饰.

Tags:招警 考试 真题 申论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0年江西公安机关招警申论真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