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机排烟口排烟。
134、石油、化工火灾要对燃烧区内的生产设备、釜、塔、管、线、和容器进行检查,看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
135、简易通信是在中队与中队之间,本中队之间、战斗班前后方之间常用的重要通讯手段。(√)
136、简易通信简便易行,但易受到地形、烟雾、噪音的影响。(√)
137、当供水高度超过50M时,可以单车单干线或双干线并联供水。(√)
138、高层建筑按规定主体建筑至少留有1/4边不设裙房。(√)
139、高层建筑火灾水枪阵地要依托防火、防烟区,且靠近火点或各种竖向管井开口部位(√)
140、高层建筑火灾开通广播系统时,应先通知着火楼层和受烟、火威胁的上层人员。(√)
141、砖木结构建筑火灾,当火势突破屋顶并威胁相邻建筑时,应保护相邻建筑,并从外部向起火建筑射水灭火。(√)
142、在扑救砖木结构建筑火灾中,不可用大口径水枪直接冲击承重墙和梁、柱等,防止房屋倒塌。(√)
143、对高大钢结构建筑火灾,要尽量使用大口径水枪或水炮冷却承重钢墙和梁、柱等,防止建筑结构倒塌。(√)
144、大型影剧院,满座时可达1000-2000人,个别可达3000人。(√)
145、多层独立建筑的商场火灾水枪阵地设置,内部应以楼梯口或电梯口,外部通过消防梯、举高车以窗口作为水枪阵地,控制火势。(√)
146、相互毗邻商场火灾和连片商业区的大面积火灾,力量布署应以下风向为主并设立第二道防线。(√)
147、担任控制和进攻的水枪,应以直流水枪为主。(√)
148、商场火灾疏散物资应及时疏散、转移受火灾威胁或受水影响的商品,对不能转移的商品可用水打湿或用不燃物品遮盖加以保护。(√)
149、地下建筑火灾确定救人进攻突破口,通常应选择在烟雾较少的区域或进风口。(√)
150、地下建筑火灾在排烟时,要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并在排烟口部署力量设防。(√)
151、地下建筑火灾在罐注高倍数泡沫和封堵时,要在确定无人被困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152、当隧道火灾处于燃烧猛烈阶段,隧道壁温度很高,水枪射流不宜直接射到墙上,以防热浪反扑伤人。(√)
153、地下车库火灾内攻时,消防车不能直接开到地下车库。(√)
154、对小型地下车库火灾,可采取罐注高倍数泡沫或迅速封堵出入口窒息灭火。(√)
155、化工火灾应充分利用水喷淋和泡沫、干粉、蒸气,1211等固定灭火设施冷却着火装置,消灭火灾。(√)
156、在冷却灭火的同时,可在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利用关阀断料、降温、导流、停止供热、停炉吹扫管线等措施,实施工艺灭火。(√)
157、对乙烯冷凝设备与管道火灾,一般不宜用水扑救。(√)
158、重质油品具有“热波特性”和一定的含水率,燃烧时易出现沸溢、喷溅现象。(√)
159、在扑救露天堆场火灾中,不应轻易登垛,注意堆垛坍塌,防止人员伤亡。(√)
160、遇水燃烧物质及轻金属火灾,应用干粉、干沙土、水泥及特殊灭火剂覆盖灭火。(√)
161、粮食仓库火灾灭火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堵截控制、灭火保粮”的原则。(√)
162、消防部队除承担灭火任务外,在发生建筑物倒塌、化学危险物品泄漏等各种灾害时要实施抢险救援。(√)
163、抢险救援是在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下,公安消防部队积极参加。(√)
164、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时,一定要经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领导机关批准,接到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的命令明确受领任务后再出动。(√)
165、沉积飘浮的液化气气体,驱散稀释不准使用直流水枪,以免强水流冲击产生静电。(√)
166、液化气泄漏现场气体扩散已达到一定范围,点燃很可能造成大能量爆燃,产生巨大冲击波,危及气体储罐,造成难以预料后果的,禁止采取点燃措施。(√)
167、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消防车要选择上风方向的入口、通道、停靠在上风方向的适当位置,使用上风方向的水源,在扩散区上风、侧上风方向选择进攻路线接近扩散区,并设立水枪阵地和现场指挥位置。(√)
168、氯气泄漏处置的指挥部设置及救援车辆的停放,应设在上风方向。(√)
169、对现场轻微中毒人员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对接触氯气毒物的皮肤,面部可用水冲洗,症状严重者立即送医院诊治。(√)
170、液氯的生产、储存装置发生泄漏,主要由事故单位负责处置,消防队协助,事故单位不能有效止漏时,公安消防应在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指导下行动。(√)
171、沙林可以通过眼、皮肤吸收中毒。(√)
172、沙林是神经性军用毒剂,反应强烈。(√)
173、沙林毒剂事件的处置必须坚持“尽早发现、初期控制、快速疏散、及时抢救、消除毒源、全面洗消”的原则。(√)
174、沙林事故的侦察检测由公安消防、刑侦和环保部门共同实施。(√)
175、放射性物质是指某些具有不稳定原子核,当其衰变时会自发地放射出α、β、γ射线现象的物质。(√)
176、放射性物质对生物、尤其对人体的效应,主要取决于接受辐射照射量的轻重程度。(√)
177、燃烧是一种极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连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178、管路、容器泄漏口发生的燃烧,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均属预混燃烧。(×)
179、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180、气态可燃物火焰由焰心、内焰和外焰组成,而液态可燃物火焰则不同,它是由内焰和外焰组成,没有焰心。(×)
181、苯的闪点是-14℃,二硫化碳的闪点为-45℃,因此,苯的火灾危险大于二硫化碳。(×)
182、活性催化剂能降低物质的自燃点,钝性催化剂能提高物质的自燃点。(√)
183、炸药、可燃气体、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蒸汽锅炉、压缩和液化气钢瓶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184、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即为液体的闪点。(√)
185、凡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都称为火灾。(×)
186、受辐射物体与辐射热源之间的距离增加一倍,受到的辐射热减少到四分之一。(√)
187、回燃本质上是烟气中的可燃组分再次燃烧的结果。(√)
188、任何物体(气体、液体、固体)都能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同时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189、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一遇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现象叫做闪燃。(√)
190、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叫燃点。(×)
191、只要有氧气存在,燃烧一定会发生。(×)
192、毒害品中毒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而人的皮肤还会中毒。(×)
193、毒害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越不容易引起中毒。(×)
194、毒害品的挥发速度越快,越容易引起中毒。(√)
195、毒品的蒸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越大,越容易使人中毒。(√)
196、固体毒物的颗粒度越小,越易使人中毒。(√)
197、腐蚀性物品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动物、植物体、纤维制品、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
198、腐蚀性物品与其他物质接触时的腐蚀是物理变化。(×)
199、萘和樟脑这些固体物质受热后,先熔融,然后象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
200、灭火救援业务资料主要分为灭火救援准备资料和灭火救援作战资料两大类。(√)
政府专职消防员体能测试评分标准
项目
分 数 |
100米(秒)20% |
单杠引体向上(次)
20% |
双杠臂屈伸(次)
20% |
3000米
(分、秒)40% |
100 |
11〞00 |
20 |
22 |
11ˊ40〞 |
95 |
11〞50 |
19 |
21 |
11ˊ50〞 |
90 |
12〞00 |
18 |
20 |
12ˊ00〞 |
85 |
12〞50 |
17 |
19 |
12ˊ10〞 |
80 |
13〞00 |
16 |
18 |
12ˊ20〞 |
75 |
13〞50 |
15 |
17 |
12ˊ30〞 |
70 |
14〞00 |
14 |
16 |
12ˊ40〞 |
65 |
14〞50 |
13 |
15 |
12ˊ50〞 |
60 |
15〞00 |
12 |
14 |
13ˊ00〞 |
55 |
15〞50 |
11 |
13 |
13ˊ10〞 |
50 |
16〞 |
10 |
12 |
13ˊ20〞 |
45 |
16〞50 |
9 |
11 |
13ˊ30〞 |
40 |
17〞 |
8 |
10 |
13ˊ40〞 |
35 |
17〞50 |
7 |
9 |
13ˊ50〞 |
30 |
18〞 |
6 |
8 |
14ˊ |
25 |
18〞50 |
5 |
7 |
14ˊ10〞 |
20 |
19〞 |
4 |
6 |
14ˊ20〞 |
15 |
19〞50 |
3 |
5 |
14ˊ30〞 |
10 |
20〞 |
2 |
4 |
14ˊ40〞 |
5 |
20〞50 |
1 |
3 |
14ˊ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