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了正常人性的束缚和法律观念,或是出现精神失常,在社会上寻衅滋事、打架伤人、危害社会治安
C、吸贩毒都是成帮结伙的,导致了犯罪团伙、黑社会的形成,对社会安定构成威胁
D、吸贩毒者经常越境贩毒,勾结境外毒贩进行制贩活动影响我国边境秩序稳定
141、下列毒品属于精神药品的有(BCD)。
A、杜冷丁B、安眠酮C、三唑仑D、咖啡因
142、下列毒品属于麻醉药品的有(ABCD)。
A、大麻B、杜冷丁C、海洛因D、可卡因
143、下列毒品中,属于抑制剂类的毒品有(ABC)。
A、GHB B、氯胺酮C、氟硝安定D、迷幻蘑菇
144、下列毒品中,属于致幻剂类的毒品有(CD)。
A、氯胺酮B、氟硝安定C、LSD D、迷幻蘑菇
145、下列关于美沙酮维持疗法的说法是正确的(ABC)。
A、美沙酮是合成麻醉性镇痛药,具有吗啡样药理作用
B、美沙酮是一种典型的u-受体激动剂,能控制阿片类的戒断症状
C、美沙酮替代递减法适用于各种阿片类药物的戒毒治疗,尤其适用于海洛因依赖
D、美沙酮替代递减法就一种小毒代替大毒的无奈之举
146、下列关于走私制毒物品罪的含义正确的有(ABD)。
A、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B、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国(边)境须是非法的
C、对走私制毒物品的数量没有要求
D、制毒物品数量较大
147、下列化学品属于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有:(ABD)。
A、乙醚B、哌啶C、麦角酸D、苯乙酸
148、下列化学品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有:(ABCD)。
A、甲苯B、丙酮C、硫酸D、盐酸
149、下列化学品属于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有(ABCD)。
A、胡椒醛B、黄樟素C、黄樟油D、异黄樟素
150、下列化学品属于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有:(BCD)。
A、丙酮B、麦角胺C、麻黄素D、麦角新碱
三、判断题
1、吸毒者是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犯罪者,又是受害者。(错)
2、有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如有检举、揭发其他毒品违法犯罪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
3、“摇头丸”的主要成份是甲基苯丙胺。( 对)
4、非法用毒品原植物直接提炼或者用化学方法加工、配置毒品的行为叫运输毒品。( 错 )
5、摇头丸是一种新型毒品。( 对 )
6、复吸是导致吸毒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对 )
7、阿片类毒品属于精神药品。( 错 )
8、大麻属于阿片类的麻醉药品。( 错 )
9、美沙酮是合成麻醉性镇痛药,它主要控制古柯类的戒断症状。
( 错 )
10、复吸的客观判断标准应当是再次产生药物依赖性。( 对 )
11、毒品的违法性是毒品的后果特征。( 错 )
12、毒品的生理依赖比毒品的心理依赖令戒毒者更难以忍受。( 错 )
13、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主要有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 对 )
14、服用“摇头丸”对大脑中枢神经危害很大。(对)
15、吸毒者初次吸毒的诱因多种多样,如好奇、无知等,但吸毒者一旦成瘾而继续反复吸毒,其原因只有两个,即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对)
16、毒品与药品,往往具有双重的属性,只要为人解除痛苦的就是药品。(错)
17、禁毒工作由各地禁毒部门负责,公安机关为主要职能机关。(错)
18、国家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娱乐场所内的娱乐活动宣扬淫秽、赌博、暴力以及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对)
19、罂粟壳中吗啡含量较鸦片小,但久服亦有成瘾性。(对)
20、对吸毒成瘾者的戒毒治疗只能解决其生理依赖性,而不能彻底解决其心理依赖性。(对)
21、国际上对海洛因即定性又定号,所以海洛因称“4号”。(错)
22、罂粟壳是罂粟的成熟干燥果壳,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对)
23、《强制戒毒办法》规定强制戒毒期限为3—6个月,自入所之日计算。(对 )
24、毒品本身不具有药用价值,不是出于医疗目的而生产或使用。如海洛因、大麻、冰毒及摇头丸等,它们在临床上不具有任何药用价值,仅有毒品单一的属性。(对)
25、罂粟壳目前没有被列入麻醉药品管理的范围予以管制,可以当火锅调料。(错)
26、1874年,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经人工合成了海洛因。(对)
27、海洛因药效与毒性达到同等数量吗啡的3~5倍。(对)
28、世界毒源地“银三角”主产鸦片,地处南美地区。(错)
29、娱乐场所应当在营业场所的大厅、包厢、包间内的显著位置悬挂含有禁毒、禁赌、禁止卖淫嫖娼等内容的警示标志。(对)
30、我国只有强制隔离戒毒一种戒毒模式。(错)
3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禁毒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对)
32、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错)
33、公安部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错)
3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应当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错)
35、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对)
36、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但不给予税收优惠。(错)
37、国家组织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错)
38、吸毒对个人有危害,但对家庭和社会影响不大。(错)
39、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
40、国家鼓励公民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错)
41、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错)
42、地方各级共青团组织应当对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服务工作的志愿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错)
43、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错)
44、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对)
45、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末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对)
46、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以及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目标。(错)
47、未经许可,擅自进入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或者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等警戒区域的,由警戒人员责令其立即离开,拒不离开的,强行带离现场。(对)
48、娱乐场所应当建立报告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错)
49、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卫生部规定。(错)
50、强制隔离戒毒没有期限,直到吸毒者戒完毒为止。(错)
51、国家允许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制造方法。(错)
52、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进出口岸的人员、物品、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检查,防止走私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错)
53、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加强对可疑毒品犯罪资金的监测。(错)
54、司法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错)
55、对拒绝接受检测的涉嫌吸毒人员,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对)
56、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强制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错)
57、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二年。
错,三年
58、戒毒人员应当在经常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错)
59、接受社区戒毒的戒毒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社区戒毒协议,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对)
60、吸毒人员不能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错)
61、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生活费。(错)
62、戒毒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收费。(错)
63、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可以做广告。(错)
64、医疗机构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可以对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对所携带物品的检查,只能由公安机关进行。(错)
65、医疗机构不得对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进行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但对在治疗期间有人身危险的,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错)
66、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对)
67、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对)
68、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错)
69、公安机关对吸毒成瘾人员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应当制作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前送达被决定人,并在作出决定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决定人的家属、所在单位和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错)
70、被决定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不服的,只能依法申请行政复议。(错)
71、戒毒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时,应当接受对其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对)
72、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错)
73、根据戒毒的需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组织戒毒人员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对戒毒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可以不支付劳动报酬。(错)
74、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对)
75、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不得体罚、虐待或者侮辱戒毒人员。(对)
76、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对可能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形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对)
77、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执业医师可以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对戒毒人员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错)
78、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戒毒人员不得外出探视配偶、直系亲属。(错)
79、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不能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外的人员交给戒毒人员的物品和邮件进行检查。(错)
80、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三年。(错)
81、乡镇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戒毒工作的需要,可以开办戒毒康复场所。(错)
82、戒毒医疗机构发现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治疗期间吸食、注射毒品,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错)
83、戒毒人员可以自愿在戒毒康复场所生活、劳动。戒毒康复场所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参照国家劳动用工制度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对)
8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巩固戒毒成果的需要和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情况,可以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错)
85、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应当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戒毒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