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时,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当行政单位减少固定资产时,应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借贷金额相等。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因此,固定资产上占用的资金与日常业务开支的资金是分离的。这部分资金价值因占用在固定资产上,不能再耗用于业务活动,它只随固定资产实体的增减而增减变化,在日常业务中不发生价值的转移。因此,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必须同时设置“固定资产”科目及“固定基金”科目,分别反映固定资产状况和因固定资产占用资金而导致的资金用途受到限制的状况。“固定资产”科目属资产类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所占有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及其变化,借方记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加数,贷方记固定资产的减少数。余额在借方,反映行政单位所有固定资产价值的总额。“固定基金”科目属净资产类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因购入、调入、建造、接受捐赠以及盘盈固定资产所形成的资金占用情况。其贷方记因增加固定资产而增加的占用资金数,借方记因减少固定资产而减少的占用资金数。其贷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因持有固定资产占用资金的金额。行政单位只要持有固定资产,其相应部分资金用途必然被限定,因而,“固定资产”科目与“固定基金”科目的变动金额必然相等,余额也应一致。当行政单位增加固定资产时,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当行政单位减少固定资产时,应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借贷金额相等。----------------------------------------1、简述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假设。 参考答案: 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及币值稳定假设。 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及币值稳定假设。----------------------------------------2、简述实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期末收益结转的方法。 参考答案: 实行成本核算单位期末收益结转时,应将收入类帐户余额转至“收益”帐户的借方,即借记“基本业务收入”、“其他收入”等帐户,贷记“收益”帐户;将成本费用类帐户余额转至“收益”帐户贷方,即借记“收益”帐户,贷记“已销产品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支出”、“产品销售税金”等帐户。期末“收益”帐户贷方余额表示当期实现的收益;借方余额则为当期发生的亏损。年终,将本年实现的收益总额或亏损总额,全部转入“收益分配”帐户。结转后,“收益”帐户无余额。 实行成本核算单位期末收益结转时,应将收入类帐户余额转至“收益”帐户的借方,即借记“基本业务收入”、“其他收入”等帐户,贷记“收益”帐户;将成本费用类帐户余额转至“收益”帐户贷方,即借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