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词语解释题(每词语0.5分,共10分)1.诚能留心研穷,究其微赜,则可以比踪古贤,代无夭横矣。
赜: 比:
2.然安知扌采藏之家不常烘煜战?又不能必。
烘煜: 必:
3.是以梨枣再易,岂为空谷足音,故见之而喜欤?
梨枣: 空谷足音:
4.滨于殆,而有喜。异日进和药,乃复初。
滨: 和药:
5.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黔首: 却:
6.余素尚方术,请事斯语。
素: 事:
7.方技事,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
生: 守:
8.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
行间: 术:
9.帏幄有神筹,几见圯桥杰竖。
筹: 竖:
10.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审,犹冀回春。
必: 冀来源:91考试 网:
五、今译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
2.危期当不越宿。遽辞以出,人咸不之信。讵日未昃,而气绝矣。
3.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有性缓者遭急病,濡滞而成难挽。此缓急之为害也。有参术沾唇惧补,心先痞塞;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
4.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故学者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5.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六、阅读理解题(阅读短文并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每词语1分,共10分)
1.腹中常自觉有一段热如汤火者,此无与气化之事也,非实火内热,亦非阴虚内热,是瘀血之所为也。其证口不干,而内渴消水。盖人身最热之体,莫过于血。何则?气之性热,而血者气之室也,热性之所附丽也。气之热散而不聚,其焰疏发;血之热积而独厚,其体燔灼。火犹焰也,血犹炭也,焰热于炭乎?抑炭热于焰也?故病人或常如一阵热汤浇状,是心虚而血下溜也;又常如火从胸腹上冲于喉,是肝脾郁逆而血上冲也,皆仍在血所当行之道,故不为泛溢外出之患。
汤: 与: 盖:
附丽: 抑:
2.上节言顺苍天之气,以养吾身之阳,此复言人之阳气,又当如天与日焉,若失其所居之位,所运之机,则短折其寿而不能彰著矣。夫天气,清净光明者也。然明德惟藏,而健运不息,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天之藏德不下,故人之阳气亦因而居上。天之交通,表彰于六合九州之外,故人之阳气,所以卫外者也。
养: 机: 彰著:
交通: 表彰:
七、标点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浑沌初开气分阴阳天气轻清地气重凝人物亦感气而生三才并立人类伊始气化之也两间既有人类先由气化继由形化父精母血子孳孙生然必历十阅月备受四时阴阳之气而后免怀是成胎全形仍关气化也免怀而后鼻受天之气口受地之味其气所化宗气营卫分而为三由是化津化液化精化血精复化气以奉养生也内经所谓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者是养生以尽天年全恃气化也故以之治病其中有息息相关之理焉
2.天之阳邪伤人阳气气伤外弛故汗出也气分之邪热盛则迫及所生心主脉故心烦肺乃心之盖故烦则喘喝也如不烦而静此邪仍在气分而气伤神气虚故多言也脉要精微论曰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天之阳邪伤人阳气两阳相搏故体若燔炭阳热之邪得吾身之阴液而解故汗出乃散也按伤寒论曰病常自汗出者此卫气不和也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故因于暑而汗出者暑伤阳而卫气不和也汗出而散者得荣卫和而汗出乃解也因于寒邪运阳气以外御因于暑邪得阴液而散解是以圣人陈阴阳和血气虽有邪伤勿能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