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
A.徐宝璜 B.邵飘萍
C.戈公振 D.黄远生
2.新闻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 )
A.交流经验 B.传播信息
C.公共服务 D.文化娱乐
3.在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的,具有很强的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材料是( )
A.骨干材料 B.概括性材料
C.间接材料 D.第一手材料
4.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通常表现于:社会活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
功底和口才,以及( )
A.语言表述能力 B.职业的敏感性
C.人际交往能力 D.多谋善断能力
5.在采访中,记者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主要应当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多层次多方
面的人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还有( )
A.关心该事件的人 B.事件当事人的亲属
C.持有不同意见的人 D.同一类型中的典型人物
6.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发现自己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实际,那就应当( )
A.按原定的计划行事,边走边看
B.放弃原计划,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C.放弃原计划,采访到什么算什么
D.尊重事实,及时调整原定的计划
7.新闻记者积累资料,应当注意的是,一要坚持不懈,二要经常整理,三要( )
A.准确全面 B.积极主动
C.熟悉消化 D.兼顾文史哲
8.新闻选择的最佳标准,应当是( )
A.新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B.新闻的倾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C.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政策标准的统一 D.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统一
9.在记者新闻生涯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新闻敏感是( )
A.“天生”的 B.性格决定的
C.别人教出来的 D.实践中培养训练的
10.记者以下活动不属于采访核实的是( )
A.找物证材料 B.稿件请当事人审阅
C.请相关单位领导审查稿件 D.找专家咨询了解有关知识
11.采访对象不想谈的敏感问题,记者十分需要时,应采用的提问方法是( )
A.闭合式提问 B.直接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D.开放式提问
12.某火车站的服务不好,旅客有意见,记者以旅客身份去该站现场采访,这种采访方
式是( )
A.巡回采访 B.隐性采访
C.易地采访 D.蹲点采访
13.采访方式中所讲的抓问题是指( )
A.写批评报道 B.采访反面问题
C.针对现实提出或解答问题 D.要把采访的情况集中到一个问题上
14.采访中分析事物特点的方法有( )
A.听取他人意见 B.与采访对象讨论
C.与其他记者讨论 D.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15.今年夏天,新华社的一个记者组在江南几个省采访夏收情况,这一采访方式叫( )
A.交叉采访 B.隐性采访
C.巡回采访 D.易地采访
16.采访中开座谈会的好处是( )
A.提高采访的针对性 B.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了解情况深入细致 D.能听各方意见,全面了解情况
17.新闻写作中的所谓“新闻主题来自事实,事实决定新闻主题”,是指( )
A.主题源于客观事实 B.从事实到新闻事实
C.主题来自“头脑风暴” D.主题与新闻题材一致
18.新闻的开头,或概括总体,介绍主要内容;或突出个性,强调内容特点;或开宗明
义,提出全文主旨;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这在新闻写作学上称为( )
A.三角法 &nb来源:91考试 网sp; B.金字塔法
C.形象导入法 D.开篇点题法
19.置于消息开头、说明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文字,叫做( )
A.帽头 B.电头
C.导言 D.导语
20.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地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称为( )
A.直接性导语 B.描写式导语
C.间接性导语 D.叙述式导语
21.评论式导语在对新闻事实的意义加以引申和评论时,其表述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新闻里的人物来议论;二是( )
A.由编辑直接发表评论 B.由记者直接发表评论
C.由第三人直接发表评论 D.由新闻背后的人物来议论
22.消息中,有关人物的出身经历、身份职务和性格特征等背景材料,称为( )
A.人物背景 B.家庭背景
C.社会背景 D.出身背景
23.通讯写作中,以时间顺序为经,空间变换为纬,或以认识顺序为经、事物性质为纬,以及这两类之间进一步交叉渗透的结构,称为( )
A.交叉式结构 B.渗透式结构
C.纵横结合式结构 D.时空结合式结构
24.新闻特写是一种描绘性现场新闻,经常用来表现事件或刻画人物的手法是( )
A.铺张渲染 B.刻画描绘
C.白描、细描 D.叙述、描写
25.借鉴运用散文的结构和方法,被称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