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文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05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1分,共 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上书正文体》一文中,作者崇尚“儒素”、要求“实录”的主张,在公文写作上有积极意义,该文的作者是( )
A.李谔
B.狄仁杰
C.韩愈
D.苏轼
2.汉代,对人才选拔实行“荐举制”,向朝廷荐举贤才,使用( )
A.表状
B.奏状
C.荐状
D.状奏
3.明代规定,凡以官署名义向皇帝陈述有关行政、军事、钱粮等公务,均用( )
A.题本
B.奏本
C.奏折
D.揭帖
4.汉代蔡邕在《独断》中说,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章、奏、驳议和( )
A.书
B.疏
C.表
D.启
5.唐宋之世,主要用来处理庶政的君命文种是( )
A.诏
B.制
C.戒
D.敕
6.在封建社会,“呈状”或“呈”,从文种演化来看,源出于( )
A.奏
B.表
C.状
D.牒
7.汉代书写公文的载体材料多为竹简木牍,规定公文用纸张书写始于( )
A.隋代
B.东晋
C.北宋
D.唐代
8.正式确立“移”为平行公文文种的时期是( )
A.先秦
B.两汉
C.南北朝
D.唐宋
9.《楚铅督运戴秉英祈粘印花并送清册移》一文采用的构篇方式是( )
A.总分式
B.正、附件式
C.单篇式
D.递进式
10.在我国古代,将刺发展到拜谒用途的时期是(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1.我国古代衙署之间使用的咨呈,其综合行移属性是( )
A.上行
B.下行
C.准上行
D.准下行
12.唐代,政事堂对下指挥事宜的公文,称为( )
A.堂案
B.帖
C.下帖
D.堂帖
13.从文种来源的性质分类,指示信是我党在抗日根据地时期对公文的( )
A.创设
B.改名
C.分支
D.合并
14.民国时期就同一事项发给几个单位的公文通常是( )
A.复写件
B.油印件
C.抄缮件
D.铅印件
15.在现行公文中,适用于任免和聘用干部的是( )
A.通知
B.通告
C.指示
D.命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在以下文种中,属古代上奏文种的有( )
A.疏
B.制
C.章
D.表
E.诰
17.汉魏以来,“议”这一文种为官僚士大夫广泛运用,常见的有( )
A.议
B.议复
C.谥议
D.交拟
E.驳议
18.札体公文在宋代的发展演化中,其名称有( )
A.堂札子
B.札付
C.中书札子
D.札子
E.札委
19.民国时期的通电主要用于( )
A.表明政治态度
B.公布重要事实
C.宣布个人进退
D.发出倡议号召
E.命令一致行动
20.“便函”具有的特征是( )
A.可印制也可抄写
B.不用文头,不编文号
C.用于同级机关之间
D.必须加盖印章 E.不具备文尾各项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奏,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由臣僚上于___________ 陈述庶政的重要公文文种。
22.在《奏孝子刘敦儒状》中,“或冻于积雪之下,或曝于赫日之中”,“积雪”和“赫日”使用的是___________修辞手法。
23.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称为____________,入宋,称为札子。
24.奏折的基本特色是____________,从而带来事机隐秘和处理迅速两大优点。
25.圣旨,是___________代皇帝颁发政令的君命公文文种名称。
26.禀,就载体形制而论,分为____________、禀帖两种。
27.在我国古代,咨,是由地位相当的___________官署间相互行文使用的平行公文。
28.下行的牒始于__________朝。
29.札,是清代从札付文种分化,融汇上级长官行于属下的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下行公文文种。
30.盟书,是我国古代用于对___________宣誓定盟。以维系与盟者相互关系的杂体文。
31.1951年政务院发布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___________更名为签报。
32.按行文方向来分,函属于____________文种。
33.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___________或者法定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