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知识税:1712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报刊征收印花税、纸张税、广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可为政府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开征半年,伦敦12家报刊停了7家。 2.大众化报纸:工业革命后期,出现的通俗报刊,读者均为平民大众。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大量刊登广告。
3.《日本经济新闻》:日本五大报之一,前身是1876年创刊于东京的一家报纸,1946年改称现在名称。是有全国影响的综合性经济报纸,是企业界中上层人士必读之物。早晚刊发行300多万份,设有各种经济调查研究机构,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4.《全苏新闻法》:苏联第一部新闻法,1990年正式通过,8月生效。规定:取消新闻检查制度。各种组织和公民有权办报。办报人享有自主权,政府不得干预。此后反对派借助媒介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一年后苏联解体。
5.路透社:1851年路透在伦敦创办。初期业务主要是欧洲大陆的金融消息,后来逐步增加了军事、政治、外交消息报道。70年代后将业务扩展到远东,成为世界著名通讯社,目前在全球广有影响。
6.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简称CNN,1980年6月创办,日夜向国内和拉美地区有线电视网播送新闻。1982年增办第二套标题新闻。90年代末设有8个频道。总部设在亚特兰大,拥有遍及全球的信息收集和传播网络,在国际新闻界广有影响。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一是民众对信息的需求大增,
二是教育普及形成了新的读者群,
三是邮电印刷交通的进步为报纸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是广告数量增加提供了财源,
五是政治变革也改善了办报环境。
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报业有了新发展。
2.1785年创办于伦敦,19世纪是黄金时代,目前仍然在出版,是世界著名报纸之一。
1908年北岩勋爵取得所有权,1922年归阿斯特家族,1966年归汤姆森,1981年转给默多克。
在报道上消息灵通,报道严肃,内容详实,重视言论。有档案纪录报之称。
3.杰弗逊1775年起草《独立宣言》,1789年他为首的民主力量经过斗争国会制定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就是:国会不得制定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的法律。率先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
指出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
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
上述观点在新闻思想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4.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辅以轻松或有刺激性的新闻以吸引读者。
发起社会运动,推动改革,扩大影响。
重视社论,以支持新闻报道。
篇幅多,报价低。
广泛运用新闻图片。
重视报纸发行,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5.报刊的宣传作用: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报刊的党性原则:报纸应当成为党的机关报,应当接受党的监督,应该为劳动人民、为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关于新闻自由: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只是让富人享有出版自由,全体公民也应当享有出版自由。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把报刊主要报道政治新闻,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
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监督:让工人都向报纸写稿或写信,反映生活意见和建议。开展批评是报刊的重要任务。
六、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促使小规模的新闻活动发展到大规模的新闻事业。
社会需要为两个方面:经济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兴起,社会分工发展,各地连成一体。人们不仅要了解本地信息,也希望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信 息。早期的商业贸易发达地,成为了新闻事业的发源地。
政治上,社会变动,阶级矛盾激化,各阶层关注新闻信息。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传播信息、宣传观点、促进变革。
社会物质条件在发展:印刷和造纸工业成长,交通和邮政日趋发达,人口集中的城市逐步增多。这些条件使新闻业产生有了现实的可能。
2.(1)特点:一是高度的综合性,二是高度的交互性,三是高度的灵活性,四是高度的渗透性。
(2)网上专门传播新闻的职业传播者有两类:一是专门提供网络新闻的网站或网上刊物。二是网上设站的传统大众媒介。
(3)态势:1998年底,上网报刊4925家,有一百多个国家在网上建立了1550多个网上电台,世界上著名的电视机构也多半在网上设有网站。世界各大 通讯社也都在网上设站。网络国际传播方兴未艾。
(4)问题:一是各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网上新闻传播发展状况悬殊。二是促进了信息文化交流也带来了磨擦和冲突。三是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为 各种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