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基本政策
C.基本方针 D.基本纲领
13.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最基本理论基础是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14.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D.科学地开放
15.党的十六大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
A.基本实现温饱的阶段 B.基本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阶段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D.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
16.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方式由
A.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B.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C.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 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7.邓小平在80年代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是关于
A.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思想
C.正确处理地区之间发展关系的思想 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18.“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说明
A.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B.人们必须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9.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
A.国家政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B.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C.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D.所有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2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有过多种不同的表述。在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表述是
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B.“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D.“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1.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分配制度上必须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B.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
C.以按资分配为主体 D.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为主体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3.提出“和为贵”思想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孟子
24.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