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预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加强对侦查和起诉活动的监督检查为预审目的的国家是( ) A.意大利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2.我国预审工作方针规定了预审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工作方法和( ) A.工作原则 B.工作制度 C.工作重点 D.工作任务 3.预审人员是指公安机关预审部门负责预审办案活动的( ) A.工作人员 B.侦查人员 C.人民警察 D.公安人员 4.受理案件的条件是指预审部门受理的案件应当达到的( ) A.标准 B.规定 C.要求 D.目标 5.强制措施同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的区别主要在于三者的( ) A.法律依据不同 B.作用不同 C.客体不同 D.性质不同 6.我国预审的形式是( ) A.调查 B.侦查 C.办案 D.审讯 7.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有些可以被人直接感知到,有些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出来,表现出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所具有的( ) A.综合性特点 B.持续性特点 C.外露性特点 D.可变性特点 8.在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对提问立即作出回答,标志着该人很可能是( ) A.狡猾的 B.无罪的 C.诚实的 D.说谎者 9.在犯罪嫌疑人享有的各项诉讼权利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拒绝回答无关的问题权 B.要求回避权 C.控告权 D.自我辩护权 10.在讯问人员的组成中,承担制定、执行或调整讯问计划任务的是( ) A.讯问指挥员 B.主讯预审员 C.副讯预审员 D.记录员 11.讯问过程的依据是指讯问情势变化的( ) A.主要条件 B.某种状态 C.根本原因 D.客观规律 12.严密警戒看管,保证安全,是看守配合的( ) A.根本保证 B.基本要求 C.重要任务 D.主要条件 13.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社会规劝的方法包括通信、录音录像、接见和( ) A.鼓励 B.安抚 C.慰问 D.转告 14.调查取证是揭露、证实犯罪,保护无辜的( ) A.首要措施 B.有效方法 C.基本手段 D.重要途径 15.预审人员在对案情和证人知情程度比较清楚的情况下,可采取的询问方法是( ) A.盘问法 B.质问法 C.报告法 D.提问法 16.预审人员在审查和鉴别单个证据时,一般采取( ) A.讯问法 B.询问法 C.复验复查法 D.情理判断法 17.影响罪与非罪的因素包括行为实施的时间和地点、行为的方法、危害后果和行为的 ( ) A.动机 B.目的 C.情节 D.对象 18.对一些重大、疑难或认识上有分歧的案件,预审终结后,应由( ) A.办案人员自查 B.办案单位集体审议 C.公安机关领导审批 D.上级公安机关审定 19.在审理杀人案件中,区别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死的关键在于明确认识二者之间的 ( ) A.主观心态不同 B.实施方法不同 C.危害后果不同 D.故意内容不同 20.预审人员在证据不足或证据不便公开的情况下讯问犯罪嫌疑人,多采用( ) A.攻心夺气策略 B.避实击虚策略 C.重点突破策略 D.引而不发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在预审办案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关键在于“准”,起码要做到( ) A.把打击对象搞准 B.把案件证据搞准 C.定性定罪要搞准 D.运用的法条要搞准 E.处理意见要搞准 22.预审人员必须遵守的工作纪律包括( ) A.如实反映案件情况 B.严禁刑讯逼供 C.严格遵守办案程序 D.严禁徇私枉法 来源:91exam.org E.严格保守机密 23.对犯罪嫌疑人实行拘捕的要求有( ) A.准确 B.迅速 C.合法 D.坚决 E.安全 24.说服教育方法的形式包括( ) A.自由交谈法 B.利害选择法 C.心理同情法 D.政策教育法 E.反例说服法 25.用盘问法询问证人一般适用的情况有( ) A.发现证人故意隐瞒事实 B.发现证人作伪证 C.证人有思想顾虑 D.证人陈述前后有矛盾 E.证人拒绝作证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我国将预审设置在侦查阶段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27.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建立预审制度后颁布的第一个规则性文件是《________________》。 28.查清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是预审工作的________________。 29.预审人员的职业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________________素质。 30.“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预审受理案件最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31.完成拘捕任务的基础是熟悉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 32.犯罪嫌疑人的语言反应包括声音语言和作为替代语言的动作,还包括诸如语调、语速、音高和________________等语音特征。 33.预审讯问策略具有合法性、科学性、隐蔽性、整体性和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特征。 34.在看守所内开展政治攻势,要制定方案、深入发动、抓好线索查证工作并要认真________________。 35.预审实践表明,有畏罪、侥幸、抵触心理的犯罪嫌疑人,必然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