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全国2002年4月自考预审学试题 (完美word版)(一)
2013-04-10 19:09: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预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60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现在预审工作方针的内容是(     )
  A.发动群众                 B.深挖犯罪
  C.保证安全                 D.实事求是

2.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变化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是(     )
  A.拘留                     B.逮捕
  C.搜查                     D.预审人员的工作能力

3.取保候审交纳的保证金要直接交给(     )
  A.当地派出所               B.当地县、区公安局
  C.当地街道委员会           D.公安机关指定的银行专户交纳

4.常用的讯问策略是(     )
  A.使用证据                 B.重点突破
  C.说服教育                 D.揭露谎言

5.预审人员在审查物证、书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专门性问题需要判明时,要运用审查判断证据中的(     )
  A.情理判断法               B.鉴定法
  C.辨认法                   D.实验法

6.讯问目标可分为(     )
  A.周期性目标               B.原则性目标
  C.阶段性目标               D.灵活性目标

7.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交纳的保证金交付的办法是(     )
  A.分期分批交纳             B.可酌情免交、缓交
  C.一次性交清               D.写欠条以后交清

8.犯罪嫌疑人产生戒备心理的原因是(     )
  A.对预审员不信任           B.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C.受罪责感的压力           D.盲目相信自己的反审讯能力

9.中华苏维埃中央民主政府颁布《关于处理反革命案件和建立司法机关暂行程序》的时间是(     )
  A. 1931年                  B.1932年
  C. 1933年                  D.1934年

10.预审人员要求犯罪嫌疑人就其犯罪事实和与案件有关的事实作出比较系统的陈述,是提问方法中的(     )
  A.问答法                   B.编组提问法
  C.自由陈述法               D.离间提问法

11.破案报告应归入(     )
  A.《预审案卷》             B.《预审工作卷》
  C.《保密卷》               D.《起诉卷》

12.预审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     )
  A.第一道工序               B.中间环节
  C.最后一道工序             D.立案程序

13.把问题按照由个别到一般排列顺序提出,这是编组提问法中的(     )
  A.探索式提问               B.直接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D.循序式提问

14.辨认人直接对辨认对象进行的辨认,称为(     )
  A.直接辨认                 B.间接辨认
  C.公开辨认                 D.秘密辨认

15.为了审查判断某一现象或事实在一定时间内或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或怎样发生,按原有条件将该现象或事实加以重演,得出可能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结论,这是审查判断证据中的(     )
  A.比较印证法                 B.鉴定法
  C.实验法                     D.辨认法

16.清朝拟定《大清刑事诉讼法律草案》的时间是(     )
  A. 1909年                    B. 1910年
  C. 1911年                    D. 1912年

17.侦查人员对要询问的重要问题以盘查的态度提出,让证人回答,这是询问证人方法中的(     )
  A.报告法                     B.提问法
  C.盘问法                     D.问答法

18.询问证人时应当(     )
  A.个别进行                   B.同时进行
  C.集体进行                   D.用传真进行

19.把关系犯罪的问题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直接向犯罪嫌疑人提出,这是编组提问法中的(     )
  A.探索式提问                 B.直接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D.循序式提问

20.预审终结报告应归入(     )
  A.《预审案卷》               B.《预审工作卷》
  C.《保密卷》                 D.《起诉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预审人员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包括(           )
  A.广泛的社会知识            B.过硬的讯问技能             C.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D.精通预审办案的原理        E.机智的应变能力

22.预审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的内容有(           )
  A.犯罪活动的特点            B.对犯罪活动预防的对策       C.预审概念
  D.刑事案件的特点       E.预审工作的任务、方针

23.犯罪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           )
  A.社会危害性                B.普遍违纪性                 C.群体综合性
  D.刑事违法性                E.刑罚惩罚性

24.在预审活动中,不能作证人的有(           )
  A.法人                      B.被害人                     C.本案的侦查人员
  D.本案的鉴定人员            E.因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

25.讯问在法律上的特征有(           )
  A.讯问都是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的
  B.讯问的对象是法律特指的犯罪嫌疑人
  C.讯问是一种法定的侦查行为
  D.讯问的目的是为了执行法律的要求
  E.讯问的内容主要是说明国家的法律、政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根据刑事诉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月。

27.电子计算机贮存的资料属于证据种类中的_______资料。

28.辨认人可以是被害人、证人,有时也可以是_______。

29.公安机关使用的秘密力量和正在侦查的_______一般不能作证人。

30.对提问的要求是对提出的问题应当有针对性,并且是合理的、确定的和_______。

31.使用证据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犯罪嫌疑人承认出示证据所证明的犯罪事实,而是迫使其交待_______。

32.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提出的与本案无关问题的讯问,有_______的权利。

33.受理预审案件的最基本的条件是_______。

34.预审员的政治素质是以政治信念为基础,由政治立场、观点、觉悟及科学的思维方式等诸因素结合而成的_______。

35.案件事实是追究犯罪嫌疑人_______的依据。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4年7月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 下一篇全国2008年4月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