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2010年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预测试卷(六)(三)
2011-02-07 13:10: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管理法规

参考答案: [A, B, C, D, E]

----------------------------------------

3、生态学上的“相生相克”律体现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

A.以产定供制度

B.动植物检疫制度

C.物种保护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E.野生动植物保护

参考答案: [B, C, E]

----------------------------------------

4、我国《草原法》规定,实行禁牧、休牧制度的草原包括()

A.严重退化的草原

B.沙化的草原

C.盐碱化的草原

D.石漠化的草原

E.生态脆弱区的草原

参考答案: [A, B, C, D, E]

----------------------------------------

5、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有()

A.不可抗力

B.加害人主观上没有故意

C.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

D.加害人主观上无过失

E.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

参考答案: [A, C, E]

----------------------------------------

6、国务院在防治海洋环境污染方面制定了

A.《海洋环境保护法》

B.《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C.《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D.《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E.《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参考答案: [B, C, D, E]

----------------------------------------

7、土地资源具有的特征包括()

A.固定性

B.整体性

C.生产性

D.有限性

E.不可替代性

参考答案: [A, B, C, D, E]

----------------------------------------

8、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文件有

A.《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B.《世界自然宪章》

C.《21世纪议程》

D.《远距离跨界大气污染公约》

E.《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参考答案: [A, C, E]

----------------------------------------

1、建国以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的环境问题尚不突出,管理环境与资源工作的部门是()

A.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B.国务院环保委

C.有关部委兼管

D.国家环保总局

参考答案: C

----------------------------------------

2、为了做到合理布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

A.新建项目的选取,应预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B.适当利用自然环境的自治能力

C.加强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D.严禁污染型工业建在居民稠密区

参考答案: A

----------------------------------------

3、“三同时”制度首创于()

A.美国

B.中国

C.瑞典

D.澳大利亚

参考答案: B

----------------------------------------

4、我国的“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1973年的()

A.《环境保护法》

B.《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C.《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D.《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参考答案: D

----------------------------------------

5、对自然资源的有偿利用,发展中国家通常采用_______的形式。()

A.收费

B.收税

C.收费或收税

D.既收费又收税

参考答案: A

----------------------------------------

6、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A.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质量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参考答案: C

------------------------------------
Tags:自考试题及答案 自考试卷答案 自考试卷下载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0年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下一篇2010年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