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
2014-10-03 17:38: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群体的定义和类型、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群体的规范与角色、群体凝聚力四个主要问题。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能够合理地分析、解释、引导和控制群体行为,以提高群体行为的有效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一)群体与群体行为

  群体概念的含义。群体行为的基本模式。

  (二)个体为什么加入群体

  个体加入群体最主要的原因: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

  (三)群体发展的阶段

  五阶段模型。间断一平衡模型。

  (四)群体的类型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

  第二节 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一)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

  (二)群体成员资源

  个人能力。性格特点。

  (三)群体结构

  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

  (四)群体任务

  简单任务与复杂任务。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一)群体规范的功能

  群体规范。正式的群体规范与非正式的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群体规范的功能。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1.群体规范形成的四种主要方式:群体成员所做的说明;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私人交谊;过去经历中的保留行为。

  2.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能促进群体生存;能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能减少群体成员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允许群体成员表达群体的中心价值观。

  (三)角色建立与适应

  角色的概念。角色同一性。角色知觉。角色期待。心理契约。角色冲突。

  第四节 群体凝聚力

  (一)凝聚力的来源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2)加人群体的难度;(3)群体规范;(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5)外部威胁;(6)以前成功的经验。

  (二)凝聚力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

  高凝聚力群体对生产率的影响。低凝聚力群体对生产率的影响。群体凝聚力、绩效规范与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凝聚力的评价

  问卷调查法。数量分析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群体的性质与特征

  (二)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三)群体规范与角色

  (四)群体凝聚力

  四、考核要求

  (一)群体的性质与特征

  1.识记:(1)群体的含义(包括对群体的来源:91考试 网五点解释);(2)群体行为的基本模式;(3)群体的类型。

  2.领会:(1)个体为什么加入群体;(2)明确用来解释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3)描述群体发展的两种模型。

  3.应用:(1)区别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2)比较、评述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和间断一平衡模型。

  (二)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1.识记:(1)群体外部环境条件所包括的八个方面;(2)群体成员资源的两个方面;(3)群体结构所包含的三个变量;

  2.领会:(1)群体外部环境条件的各个方面对群体行为的影响;(2)群体结构的各个变量对群体行为的影响;(3)群体任务对群体绩效的影响。

  3.应用:具体分析群体成员资源的两个重要变量是如何影响群体行为的。

  (三)群体规范与角色

  1.识记:(1)群体规范的含义;(2)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3)角色的含义;(4)心理契约。

  2.领会:(1)群体规范的功能;(2)群体规范的形成;(3)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

  3.应用:(1)联系实际解释说明角色同一性、角色知觉、角色期待以及角色冲突四个概念。(2)解释如何适应角色的要求以及如何解决角色冲突。

  (四)群体凝聚力

  1.识记:凝聚力的含义。

  2.领会: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3.应用:联系实际分析群体凝聚力的高低对生产率的影响。

Tags:自学考试资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 下一篇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