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13年护士资格内科护理:溃疡性结肠炎  
2012-12-02 21:58:24 来源: 作者:91考试网执业护士资格 【 】 浏览:46次 评论:0
本文导航
  • 第1页:病因
  • 第2页:临床表现,病情分型
  • 第3页:治疗
  • 第4页:预防,常见并发症
  • 第5页:鉴别诊断
  • 第6页:基本病理改变,常用检查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

      ①感染因素:

      本病的免疫异常日益受到重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意义尚未得出结论。有人发现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和人结肠上皮细胞的蛋白质之间有共同的抗原性,从而推论患者的结肠粘膜经病原体重复感染后可能诱导体内产生对于自身上皮具有杀伤作用的抗体、免疫复合物或免疫淋巴细胞。

      也有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可能与某种病原体有关。在多种致病感染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肠段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其大小近似于病毒颗粒,这种分离物注入动物肠段可引起类似类病变。但这一研究结果需要重复和确认。也有人怀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可能与本病的复发和活动性有关,但也可能细菌和毒素的存在是一种继发性感染。

      ②氧自由基损伤:

      本病的病变过程有肠腔内压增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内源性缩血管物质活性递质等的影响,使肠血流量降低,或暂时性缺血后出现再灌流现象,能引起供氧还原不完全,特别是在肠内黄嘌呤氧花酶等作用下,导致大量氧自由基形成,损伤肠粘膜;此时细胞膜磷脂释放出花生四烯酸产物,特别是白三烯B4趋化中性粒细胞,因其中有丰富的NADPH氧化酶,进一步形成氧自由基,加重肠粘膜损伤。

      ③遗传因素:

      前已述及本病的发病有一定的种族差异性,这也反应本病可能与遗传素质有关。据欧美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此外,对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单合子比双合子更容易发病。日本学者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某些组织抗原型如HLA-DR2和HLA-B5-DR2,较正常人明显增多。但这一现象及其与本病的发病关系尚需进一步证实。近年来的动物中已经用转基因方法成功地制作出类似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模型。因此,本病很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但需要进一步证实。

      ④精神因素:

      临床上观察到精神抑郁和焦虑对本病的发生和复发可有一定影响,因此有人提出精神异常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或诱发因素。但临床资料说明本病的精神异常或精神创伤史者并不比一般人群多见。目前多认为精神异常可能是本病反复发作所致的继发表现。

        

    123456

    本文导航
    • 第1页:病因
    • 第2页:临床表现,病情分型
    • 第3页:治疗
    • 第4页:预防,常见并发症
    • 第5页:鉴别诊断
    • 第6页:基本病理改变,常用检查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轻重不一,发病可以缓渐或突然。多数病人病程反复发作,发作间期症状可缓解;少数病人首次发作后病情长期缓解,可持续10余年之久,这类病人一般都属轻型;也有少数病人症状持续,病情活动而不缓解。

        主要症状是腹泻伴粘液脓血便,这是由于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和溃疡所造成,腹泻的次数取决于病变的轻重和广泛程度。腹泻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病变局限于直肠时,鲜血附于粪便的表面;如炎症侵犯广泛的大肠粘膜,血常混于粪便之中。70%以上的患者有腹痛,多为痉挛性疼痛,病变常在左侧腹和下腹部,直肠的病变可致里急后重。其它症状可有腹胀、乏力、消瘦、发热等。肠外症状以关节痛居多,有时也可出现虹膜炎、阿弗它口炎、皮下结节或结节性红斑,后者多出现在小腿和上臂的外侧。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分型

        临床病程可分为初发、慢性复发、慢性持续及急性暴发等型。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急性暴发型病情严重,有全身毒性症状,可伴有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各型可相互转化。

        从病情程序可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指每日患者腹泻3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速或贫血,血沉正常;重度者腹泻每日6次以上,有明显粘液血便,体温>37.5℃、脉搏>90/min、血红蛋白<100克/L、血沉>30mm/h.中度介于轻、重度之间。病变范围需指明系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区域性结肠或全结肠炎症。疾病分期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123456

      本文导航
      • 第1页:病因
      • 第2页:临床表现,病情分型
      • 第3页:治疗
      • 第4页:预防,常见并发症
      • 第5页:鉴别诊断
      • 第6页:基本病理改变,常用检查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1)饮食治疗:

          腹泻期要注意补充营养,适当减少饮食中纤维素成分,以易消化富含叶酸、铁、钙、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流质饮食为宜。避免牛奶及乳制品。严重者最初几天宜禁食,可用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肠道得到休息。

          (2)心理治疗: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尽量全身放松,精神过度紧张者,可用镇静剂如安定、舒乐安定等。

          (3)食疗:

          ①健脾止泻糕:

          鲜山药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实米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乌梅4枚、果料及白糖适量。制法:赤小豆成豆沙加适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实米共研成细末、加少量水蒸熟。鲜山药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匀成泥状,在盘中一层鲜山药粉末泥,一层豆沙,约6-7层,上层点缀适量果料,上锅再蒸。乌梅、白糖熬成脓汁,浇在蒸熟的糕上。分食之有健脾止泻之功。

          ②百合粥:

          芡实、百合各60克。上两味药放入米粥内同煮成粥,主治脾虚泄泻。

          ③紫苋菜粥:

          紫苋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苋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之。

          ④银花红糖茶:

          银花30克,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⑤石榴皮红糖茶:

          石榴皮1-2个,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⑥车前草60克,灶心土60克,生姜3克,水煎服。

            

        123456

        本文导航
        • 第1页:病因
        • 第2页:临床表现,病情分型
        • 第3页:治疗
        • 第4页:预防,常见并发症
        • 第5页:鉴别诊断
        • 第6页:基本病理改变,常用检查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

            未病前的预防:

            ①注意饮食有节,预防肠道感染。

            ②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控制饮食。

            ③腹痛腹泻者,宜食少渣、易消化、低脂、高蛋白质。有些不耐受的食品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避免食用。

            ④忌食辛辣冰冻、生冷食品,戒除烟酒。

            已病后的预防(预后):

            轻、中度患者预后较好,重型、暴发型患者易合并消化道出血而致休克,特别是急性结肠扩张,死亡率高,预后差。慢性持续、长期腹泻、病变广泛者应注意结肠癌的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并发症

            ①大量便血:

            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但有时难以绝对定量。这里所说的大量便血是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及血色素降低,需要输血治疗。

            ②肠狭窄:

            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发生在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其原因的因为粘膜肌层的增厚,或假息肉呈团阻塞肠腔。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部分肠阻塞。

            ③肠穿孔:

            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在严重型。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对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④中毒性肠扩张

            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的病人,死亡率可高达44%.临床表现为肠管高度扩张并伴有中毒症状,腹部明显胀气,最明显的扩张部位在横结肠,体检腹部可有压痛甚至反跳痛,肠鸣音显著减弱或消失。

            ⑤结肠癌

            目前已共认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癌的机会要比同年龄和性别组的一般人群明显为高,一般认为癌变趋势和病程长短有关,病程15-20年后,癌变的危险性大约每年增加1%.而国人的发生率较低。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病程在10年以上者要注意癌变的可能。

              

          123456

          本文导航
          • 第1页:病因
          • 第2页:临床表现,病情分型
          • 第3页:治疗
          • 第4页:预防,常见并发症
          • 第5页:鉴别诊断
          • 第6页:基本病理改变,常用检查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

              ①慢性细菌性痢疾:

              常有急性菌痢病史,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查时取粘液脓性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较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②慢性阿米巴痢疾:

              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也可以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的粘膜多属正常。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通过结肠镜取溃疡渗出物作肠检更易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③克隆病:

              鉴别要点见表1

            表1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的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 克隆病 症状与体征 发热 较少见 常见   腹痛 较轻、常在左下或下腹 较重、常在右下或脐周   腹块 罕见 常见   粪便 常有粘液、脓血 一般无粘液脓血   里急后重 常见 少见   中毒性巨结肠 可有 少见 X线检查发现 受累肠段 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可向上扩展,结肠病变连续性,偶有回肠末段受累 以回肠末段与相邻结肠为主,节段性受累   肠腔狭窄 较少见 多见   瘘管形成 少见 多见 直肠结肠镜发现 部位 常见直肠乙状结肠病变 可见近段结肠病变,少数累及直肠   正常粘膜 病变弥漫,无正常粘膜 见于肠段病变之间   粘膜病变 细颗粒状,有糜烂与浅溃疡 卵石样,有沟槽样溃疡   粘膜脆性 增加,触之易出血 一般不增加   炎性息肉 常见 可见 活检病理发现 肠壁炎症 主要在粘膜与粘膜下层 全壁性   肠腺隐窝脓肿 多见 少见   非干酪性肉芽肿 无 多见 癌变  可见 少见 

              ④结肠癌:

              多见于中年以上,常经直肠指检查可触及肿块,结肠镜与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须注意与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结肠癌变区别。

              ⑤血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肿大,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粘膜黄褐色颗粒,活检粘膜压片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血吸虫卵。

              ⑥肠易激综合症:

              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粪便有粘液但无脓血,显微镜检仅见少数白细胞,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⑦其他:

              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伪膜性肠炎、难辨梭菌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结肠息肉病、结肠憩室炎等应和本病相鉴别。

                

            123456

            本文导航
            • 第1页:病因
            • 第2页:临床表现,病情分型
            • 第3页:治疗
            • 第4页:预防,常见并发症
            • 第5页:鉴别诊断
            • 第6页:基本病理改变,常用检查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理改变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非节段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但在国内较少见。偶见涉及回肠末段,有人称为“倒灌性回肠炎”。

                病变早期可有粘膜弥漫性炎症,可见水肿、充血与灶性出血。粘膜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组织变脆,触之易出血。粘膜及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及中性站细胞浸润。以后随肠腺隐窝底部聚集大量中性粒细胞,即形成小的隐窝脓肿。当隐窝脓肿融合、溃破,粘膜随即出现广泛的浅小不规则溃疡。这些溃疡可沿结肠纵轴发展,逐渐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溃疡。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很少深达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形成或粘膜周围脓肿者少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的病变涉及全结肠,可发生中毒性结肠扩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伤及肌层或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结肠炎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增生,常出现炎性息肉。粘膜因不断破坏和修复,其正常结构丧失,纤维组织增加,有腺体的变性、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性改变。由于溃疡愈合而疤痕形成,粘膜肌层与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有时肠腔变窄。少数病人有结肠癌变,以未分化型多见,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检查方法

                ①肠镜:

                从内镜下看病变有以下几个特点:(1)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形态各异,大小不等,附有脓血性分泌物,粘膜充血、水肿,血管模糊,病变呈弥漫性分布;(2)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质地变脆,触之易出血;(3)可见炎性息肉,一般出现在慢性修复期,息肉形状千姿百态。肠镜的粘膜活检组织学可见炎性反应,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上皮增生和杯状细胞减少等变化。

                ②病理:

                组织学检查呈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

                ③钡灌肠:

                (1)粘膜皱襞粗乱或有细颗粒变化;

                (2)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

                (3)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123456

Tags:执业护士 护士资格 辅导 责任编辑:小编01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3年护士资格内科护理:细菌性.. 下一篇2013年护士资格内科护理:缺铁性..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