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13年护士资格内科护理:传染病  
2012-12-02 21:58:29 来源: 作者:91考试网执业护士资格 【 】 浏览:49次 评论:0
本文导航
  • 第1页:传染病的治疗
  • 第2页:传染病的预防
    • 第3页:传染病的诊断
    • 第4页:传染病的特征
      • 第5页: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第6页: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传染病的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

          2.治疗方法

          ① 一般治疗

          隔离、护理、饮食等。

          ② 病原或特效治疗

          如化学疗法、抗生素、血清疗法,如破伤风抗毒素。

          ③ 对症疗法

          降温、给氧、解痉止痛、抗惊厥、补液、纠正酸中毒等。

          ④ 中医中药及针灸疗法

          祖国医学按温病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施治,治则主要用解表、清气、和解、祛湿、通下等法。常用方剂有银翘散、犀角地黄丸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菌痢等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123456

        本文导航
        • 第1页:传染病的治疗
        • 第2页:传染病的预防
          • 第3页:传染病的诊断
          • 第4页:传染病的特征
            • 第5页: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第6页: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传染病的预防

                应当遵循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三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和根据各个传染病的特点采取起主导作用的措施两者相结合的原则。

                1.管理传染源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三类,35种,见下表。

              甲类  为强制管理传染病,要求城镇于发现后6小时,农村12小时内上报。 乙类  为严格管理传染病,要求于发现后城镇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上报。 丙类  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乙类传染病和监测区内的丙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2.切断传播途径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以及许多寄生虫病来说,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主要是提高人体免疫力。可通过两方面进行。改善营养、锻炼身体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在流行期间应避免同易感人群接触,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性服药;但更重要(关键作用)的是通过预防接种(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等可提高人群的主动性特异性免疫,接种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或高效价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使机体获得被动特异性免疫)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由于预防接种措施得力,1980年WHO宣布全球已消灭天花。

                  

              123456

              本文导航
              • 第1页:传染病的治疗
              • 第2页:传染病的预防
                • 第3页:传染病的诊断
                • 第4页:传染病的特征
                  • 第5页: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第6页: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传染病的诊断

                      1.临床资料

                      将采集到的病史及体格检查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尤其是应注意那些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

                      2.流行病学资料

                      此为诊断传染病必不可少的,包括既往患传染病史、接触史、疫苗接种史、发病季节及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等。

                      3.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123456

                    本文导航
                    • 第1页:传染病的治疗
                    • 第2页:传染病的预防
                      • 第3页:传染病的诊断
                      • 第4页:传染病的特征
                        • 第5页: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第6页: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及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征

                            ① 病程发展的规律性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② 颇具特色的临床表现

                            发热、皮疹、毒血症状等。

                              

                          123456

                          本文导航
                          • 第1页:传染病的治疗
                          • 第2页:传染病的预防
                            • 第3页:传染病的诊断
                            • 第4页:传染病的特征
                              • 第5页: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第6页: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三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构成传染流行的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① 传染源

                                  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②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由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组成。

                                  ③ 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某种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

                                  2.影响流行过程的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如季节、地理条件、气象和生态等条件对流行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和社会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水平、生活条件及文化生活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决定性作用)。

                                    

                                123456

                                本文导航
                                • 第1页:传染病的治疗
                                • 第2页:传染病的预防
                                  • 第3页:传染病的诊断
                                  • 第4页:传染病的特征
                                    • 第5页: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第6页: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1.传染过程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构成传染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因素: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

                                        2.传染过程的表现

                                        ① 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人体的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如胃酸、特异性被动免疫和特异性主动免疫)所清除。

                                        ② 隐性感染

                                        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此为最常见的表现。

                                        ③ 显性感染

                                        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可引起临床表现的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

                                        ④ 病原携带状态

                                        其特点为不显示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从而在许多传染病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⑤ 潜伏性感染

                                        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如结核、单纯疱疹等。

                                        3.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与病原体的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及入侵门户等因素有关。

                                          

                                      123456

Tags:执业护士 护士资格 辅导 责任编辑:小编01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3年护士资格内科护理:异位阑.. 下一篇2013年护士资格内科护理:细菌性..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