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14年外科护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病理
2013-11-12 20:59:24 来源: 作者:91考试网执业护士资格 【 】 浏览:8次 评论:0

  正常人体内凝血系统、抗凝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当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及某些大手术后,一些致病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后,依次激活血液中的凝血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引起血管内凝血,其病理上分为以下三期:

  1.高凝期 在促凝物质作用下,激活了凝血因子,血液中凝血酶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微循环开始发生凝血现象,血液循环中有微血栓形成。最早的征兆是护士给病人取血化验时血液不易抽出,容易凝固,严重时病人皮肤出现瘀血斑点。来源:91考试网

  2.消耗性低凝期 发生广泛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低凝状态,此时病人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皮肤、黏膜、内脏、创口及注射部位发生广泛出血,实验室检查出、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纤维蛋原等减少。

  3.继发性纤溶期 由于大量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血液凝固性更低,出血倾向更为明显,此时临床上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MSOF,实验室检查除血小板计数严重下降外,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减少,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实验)阳性。

  更多信息请访问:91考试网护士网校  

  护士论坛  

  护士在线题库

  护理学专业(护士)《相关专业知识》全真模拟试汇总

  2010年护士成绩单领取  

  

护士资格证外科护理:良性前列腺增生   2013-08-15护士资格证外科护理:泌尿、男性生殖护理   2013-08-15
Tags:执业护士 护士资格 辅导 责任编辑:小编01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4年外科护理:自发性气胸是由.. 下一篇2014年外科护理:门静脉高压症的..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