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企业管理范文优秀范文7
薄煤层综采开采经验介绍-企业管理范文-企业文化
[标签:标题]
薄煤层综采开采经验介绍
薄煤层综采开采经验交流介绍
***矿业集团
为了解决主采煤层瓦斯治理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回收率,实现煤炭生产的安全高效、持续稳定发展,2007年1月,集团公司采取 “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启动薄煤层安全高效机械化开采课题攻关。历经3年时间,完成了薄煤层装备的设计、制造及试生产。分别在谢一矿、新庄孜矿、潘二矿等工作面的试验,最高日产3847吨,最高月产8.5万吨,年产量约80万吨。
一、薄煤层工作面地质条件
谢一矿10槽、15槽、新庄孜矿14槽、潘二矿5槽等保护层工作面平均煤厚0.8-1.1m;倾角最小7°,最大24°;工作面内发育中、小型断层构造较多;顶、底板一般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变薄区内底板为中细砂岩,具体工作面如下:
(一) 谢一矿5121B10、5121C15工作面
5121B10工作面设计可走向采长1060米,面长180米,平均煤厚1.0m,采高1.4米,平均煤层倾角22°。面内中小断层较多,大部分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在-780mⅣ线石门以南B10煤层发育一走向长约80米的薄煤区,最薄处只有0.05m,顶底板岩性为中细砂岩,硬度较高,对综采影响较大。
5121C15工作面可采走向长1680m,倾斜长150~240m,平均195m,煤层倾角21°。本工作面内C15煤层赋存不稳定,煤层厚度0.1m~1.1m之间,平均煤厚0.8m,实际采高1.4米。局部块段受断层牵引影响及沉积过程的冲刷,煤层变薄,切眼以南140m内及Ⅳ-Ⅴ线附近C15煤层厚度0.1~0.7m,且变薄区附近底板为中粒砂岩,较硬(普氏硬度5~6)。该煤层直接顶为1.0-2.5m粉砂质泥岩,老顶为2.0-3.0m粉~细砂岩,直接底为1.5-3.0m泥岩。
(二) 潘二矿12125工作面
该面设计走向长515米,面长155米,现平均采高1.4米,平均煤厚1.1米,局部0.4米,倾角7°左右。该工作面煤层极不稳定,多处煤层变薄或缺失。另外,F203断层落差为4~6米,该断层及其次生断层对正常回采影响很大。
(三) 新庄孜矿62114工作面
该面设计可采走向长850米,面长135米。煤厚在0.6~1.0m,平均0.9m,赋存不稳定,中间有约0.5米夹矸贯穿整个工作面,夹矸上、下煤层厚度均在0.2~0.6米,平均倾角24°。
二、薄煤层工作面“三机”配套
(一) “三机”配套
见下表2-1 “三机”设备配套表 表2-1
工作面编号
液压支架
采煤机
刮板机
谢一矿5121B10
ZY5000/8.5/17D 95架
沈阳设计,**制造
MG2×150/700-BWD鸡西
SGZ800/800
张家口
谢一矿5121C15
ZY5000/8.5/17D 136架
北京设计,舜立制造
MG2×160/710-BWD上海天地
SGZ-800/800
西北奔牛
潘二矿12125
ZY5000/8.5/17D 89架
北京设计,舜立制造
MG2×160/710-WD上海天地
SGZ800/800
西北奔牛
新庄孜矿62114
ZY5000/8.5/17D 87架
沈阳设计,郑州制造
MG2×150/700-BWD鸡西
SGZ800/800
张家口
(二)设备参数
见下表2-2、2-3 采煤机技术参数表
表2-2
设备名称
采煤机
型号
MG2×160/710-BWD
MG2×150/700-BWD
采高
1.1~1.7m
机面高度
834mm
860mm
过煤高度
254mm
265mm
行走轮节距
126mm
供电电源
3300V(±12%),50Hz
截割电机功率
2×(2×160kw)
2×(2×150kw)
装机功率
710kw
700kw
牵引形式
采用交直交变频无链电牵引 机外载、一拖二、四象限运行
滚筒直径
Φ1150mm,有效截深800mm
总重量
30t
生产厂家
上海天地
鸡西
液压支架与刮板输送机参数表
表2-3
液压支架
刮板输送机
型号
ZY5000/8.5/17D
型号
SGZ800/800
架型
二柱掩护式
装机功率
2×400Kw
支撑高度
0.85-1.7m
电压等级
3300V
工作阻力
5000KN
链 速
1.10m/s
中心距
1.75m
刮板链型式
中双链
适应煤层角
30度
刮板链规格
2×φ34×126扁平链
支护强度
≥0.5MPa
中部槽规格
1750×800×280铸焊槽帮
对地板比压
≤1.5MPa
采煤机牵引方式
齿形销排,节距126mm
控制方式
电液控制
卸载方式
端卸
三、井下工业性试验情况
该套设备于2008年4月18日到2009年12月3日在谢一矿5121B10工作面进行工业性试验。
其中,自2009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日,工作面共退尺225m,开采保护层面积38250m2,单月最高产量及最高月进为2008年7月份,出产85459吨,月进145米;单日最高产量和最高日进为2008年7月18日,出产3725吨,日进8刀。2009年以来,工作面最高日进3刀,最低1刀,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
通过一年多的井下工业性试验,综采设备通过了断层、煤层变薄、煤层夹矸等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的考验。实践表明,解放层开采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特别是断层与煤层变薄使得采煤机长期处于切割矸石的状态(工作面破顶、卧底量见表3-1),自2008年9月中旬工作面开始进入薄煤区,整个薄煤区走向长达500m,工作面基本无煤,带来以下难题:
由于工作面基本全岩,矸石硬,煤机割不动。主要采用坚硬段打眼放炮和深孔预裂爆破的手段进行强采。
工作面放炮,矸石乱飞,对设备元器件损伤严重。
矸石多,煤质差。平均灰分达80%。
尽管如此,各综采设备还是通过了考验,设备性能优良(各综机设备故障影响时间以及所占故障比例见表3-2,可以预计,如果在地质条件较好的薄煤层正常工作面条件下,该套设备完全能够满足年产100万t的要求。
5121B10工作面部分时段破顶底量
表3-1
时 间
破顶卧底量(mm)
备注
2008年
6月
200
7月
100
8月
200
9月
300
10月
400
11月
200
12月
300
2009年
1月
400
2月
300
故障影响时间统计表
表3-2
项 目
2008年6月~2008年12月
所占比例
采煤机事故时间(min)
1682
28.5%
电器事故时间(min)
1376
23.3%
皮带事故时间(min)
436
7.4%
输送机事故时间(min)
1210
20.5%
转载机事故时间(min)
387
6.6%
破碎机事故时间(min)
85
1.4%
支架事故时间(min)
140
2.4%
其它影响时间(min)
580
9.8%
合计事故时间(min)
5896
100%
四、薄煤层综采装备使用效果
(一) 谢一矿5121B10工作面
该工作面自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始回采,采高1.6m,截止2009年7月24日,共退尺790m,剩余可采长度270m,采煤443800吨,开采保护层面积134300m2,单月最高产量为2008年7月份85459吨,单日最高产量7月18日3725吨(9刀),平均月产量5.6万吨。
(二) 潘二矿12125工作面
该面08年6月投产,截止到09年6月底,工作面已退尺500米,生产原煤约32.6万吨,开采保护层面积约7.75万平方米。最高月产量4.8万吨,平均月产量2.7万吨。
(三) 新庄孜矿62114工作面
该面09年3月投产,截止到09年6月底,工作面已退尺225米,生产原煤约12.9万吨,开采保护层面积约3.6万平方米。最高月产量4.8万吨,平均月产量3.2万吨。
(四) 谢一矿5121C15工作面
该工作面自2008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回采,采高1.6m,截止2009年7月24日,共退尺480m,剩余可采长度1200m,共采煤426500吨,开采保护层面积115200m2,单月最高产量为2009年1月份60168吨,最高日产2009年7月1日3847吨,平均月产量4.7万吨。
四、薄煤层综采经验总结
(一)设备方面
1、提高采煤机截割能力:根据***矿区生产经验,开采薄煤层经常遇到截割夹矸和破顶、底板等情况,甚至截割全岩,此时采煤机的截割效率降低、截割部故障率升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增加截割功率的同时,增强采煤机的破岩能力,提高截割效率。
2、采用变频调速系统机外载布置方式,减小机身厚度;适当提升采煤机机身高度,增加过煤空间。为保证生产能力和过矸能力,要求过煤高度不能小于400mm。
3、增加液压支架推移油缸和调底座油缸的液压锁,对操作阀和立柱的镀层部位加保护措施,减少工作面放炮崩坏;侧护板再加长。
4、刮板输送机过渡槽中板要加厚或进行耐磨处理。
5、由于国内外机械工业基础的差距,国产采煤机的可靠性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差距,可以考虑在国产采煤机上有选择的配套进口部件(如截割摇臂),克服国产采煤机存在的不足,降低购置和使用成本,提高整机的可靠性。
(二) 现场管理方面
1、加强液压系统的管理,推广使用水处理装置,严格按规定控制乳化液浓度,减少液压系统故障。
2、鉴于薄煤层工作面特点,放炮工艺不可避免,放炮措施应有保护液压系统元件的针对性措施及严格的问责制度。
3、鉴于薄煤层工作面实际采高1.4m,采煤机必须截割一定的矸石。所以应重视采煤机滚筒截齿的管理,要有动态检查、更换和监督制度,避免因截齿缺损产生震动,诱导采煤机重大事故的发生。
五、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内容
(一)存在的问题
1、总体配套应用情况表明,为追求大功率、矮机身的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配套而牺牲的过煤空间是制约该项目产能进一步发挥的主要瓶颈。
因***矿区的薄煤层赋存稳定情况较差,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矸石量较大,这给薄煤层采煤机和运输机有限的过煤空间提出了较大挑战。工作面出现过刮板磨损严重,链条、刮板不同程度的故障也与此有关。另外,过低的过煤空间限制了工作面整体运输能力。
2、国产设备,尤其是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在恶劣工况下的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如国产采煤机常见的摇臂行星头漏油问题等。
(二)下一步改进内容
1、鉴于薄煤层工作面在实际工作中最低采高很难低于1.4m,建议采煤机的机面高度和过煤高度应适当加大。
2、可增大采煤机滚筒直径,由1.15m改为1.3m,以增加采煤机卧底量,提高滚筒的装煤效果。
3、鉴于薄煤层工作面矸石含量大的特点,对刮板机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耐磨处理研究。
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成功,特别是对于将薄煤层作为解放层的矿井,薄煤层高效开采为以后生产接续、保证矿井生产能力的均衡以及煤炭资源回收率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工作面单产水平、开采工效、全员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对矿井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矿业集团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提高了我国对薄煤层整体装备水平和工作面单产能力,使我国在薄煤层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条件下的高产高效整体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研发的综采液压支架、采煤机、运输机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煤机行业的科技进步,拉近了我国在这一领域内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企业管理范文优秀范文8
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的融入与运行-企业管理范文-企业文化
[标签:标题]
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的融入与运行
项目名称: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的融入与运行
主办单位: 水钢工会生产部
合作单位: 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
填表日期: 2010年3月13日
一、项目名称: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的融入与运行
二、拟申报奖项等级:
一等奖
三、研究开发时限:
2010年 1月至2010年12月
四、申请理由:
1、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a能够有效触发技术比武成员单位的创新主动意识;
b能够充分发挥技术比武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c能够激发岗位职工通过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技术比武平台,个人的技术技能得到提升,进一步满足水钢生产发展的需要。
D能够促使水钢在组织职工岗位技术比武方面大胆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水钢和国内外同行业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a目前从有关资料刊载,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运用国内同行业中尚属首次探索尝试
b水钢是从多年来的职工岗位技术比武工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工作思路,基于水钢目前的技能人才匮乏的实际状况,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探索。
3、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a作为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成员单位在探索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方面需要充分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
b作为水钢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技术比武赛前集中办班方面存在较为突出地“工学矛盾”,需要探索采取有效的赛前学习机制。
c水钢目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青工不愿学技术的技术断层现象,需要通过技术比武平台,将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功能充分发挥,不断激发岗位职工学习技术专研业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预计在哪些方面有突破
a通过在技术比武组织工作中有机融入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能够营造“学技术有用、凭技术吃饭、靠技术发展”的浓厚氛围,不断激发广大岗位职工立足本岗位、本专业刻苦学习、努力专研、提升自我。
b通过在水钢门户网、水钢职工教育网等渠道,实现水钢技术比武赛前培训网络化,积极在解决“工学矛盾”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C按照国家技能大赛相关规定和模式,对专业技术比武评委集中培训,可以有效提升评委的出题能力、评判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水钢技术比武的举办水平、组织能力。
五、研究内容和管理技术要点
(一)研究内容:
1.在技术比武组织工作中有机融入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营造“学技术有用、凭技术吃饭、靠技术发展”的浓厚氛围,不断激发广大岗位职工立足本岗位、本专业刻苦学习、努力专研、提升自我。
2.通过在水钢门户网、水钢职工教育网等渠道,实现水钢技术比武赛前培训网络化,积极在解决“工学矛盾”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3.按照国家技能大赛相关规定和模式,对专业技术比武评委集中培训,有效提升评委的出题能力、评判水平,不断提高水钢技术比武的举办水平、组织能力。
(二)管理技术的要点:
1.不断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各单位结合实际,广泛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技能训练活动,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学技术有用,有技术光荣,靠技术兴企、靠技术致富。从根本上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技术的热情,不断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为公司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2.对比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和拓展,进一步强化比武各阶段、各环节的过程监控,理论考试试题全面推行标准化命题方式,促使实际操作命题更加紧密结合生产一线工艺、设备、技术,从客观上更能保证比武的公正和严密,使选手提升技能、展现才能的形式和平台愈加贴近生产实际、愈加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愈加面向企业发展的方向。
3.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为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鼓励职工多渠道成才,把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重点与技术比武活动有机结合,相应开展 “操作工兼岗作业”,培养“一专多能、兼岗作业、持多证上岗”的技能人才。
六、国内外相关专利技术分析:
3
七、目标和进度安排:
1、一季度内,召开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成员单位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并通过成员单位在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方式创新项目中的各自分工情况。
2、一季度内,由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办公室(公司工会生产部)组织成员单位根据水钢通字[2009]135号文“关于开展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职工岗位技术比武暨第十六届青工技能大赛活动的通知”精神,筛选确定2010年27个工种比武的专业评委(每个工种4名评委,设组长1名),并组织召集专业评委开会,制定各工种比武方案,并向每位评委布置各工种赛前学习资料出题任务(每名评委至少出180道题,每个工种至少600到题)。会议确定2010年所有工种技术比武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全部挂水钢门户网、水钢职工教育网。
3、一季度内,由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核定确定2010年27个比武方案(其中职教中心负责核定公司主办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的14个工种的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组委会办公室负责核定二级单位主办公司级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的13个工种的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
4、一季度内,由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办公室(公司工会生产部)召集成员单位开会,讨论确定2010年27个技术比武工种的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分别挂在水钢门户网(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及水钢职工教育网(职教中心负责)
5、2010年四个季度27个工种技术比武各报名参赛单位参赛前练兵(人力资源部负责跟踪分析及监督)、赛前培训(职教中心负责组织跟踪分析)、赛前选拔(工会生产部负责跟踪分析及监督);理论考试试题封闭出题及严格按照网上发布方案、学习资料来出题(公司工会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职教中心抽派专人全程监控);实际操作部分保密环节、是否严格按照网上发布方案及学习资料来出题以及实操过程全程监控(组委会成员单位指定专人全程参与);各工种赛参与选手符号技能晋级政策优惠的及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申报(工会生产部负责提供参赛选手赛后成绩,人力资源部负责核定申报工作)
6、2010年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各工种季度分布情况:
6.1公司主办部分(14个):一季度(电工、钳工、焊工);二季度(转炉炼钢工、连铸工、滑动水口工、车工、起重架工);三季度(高炉工长、烧结机工、轧钢调整工、冶金天车工);四季度(财务专业、绝招绝活展示)。
6.2二级单位主办部分(13个);二季度(热力锅炉工、化学水处理工、汽车驾驶员、汽车修理工、水泵工、变配电工);三季度(焦炉调温工、调车工、列检工、医生护理);四季度(铸铁工、保卫技能、工程机械操作工)。
7、四季度末由公司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组织召开2010年技术比武工作总结分析会,各成员单位汇报2010年各单位技术比武赛前练兵(人力资原部负责)、赛前培训(职教中心负责)、赛前选拔(工会生产部负责)、参赛青工各类数据统计分析(公司团委负责)参赛选手技能晋级情况(人力资源部负责),组委会办公室(公司工会生产部)负责总体汇总分析。
八、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1、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融入与运行能够在解决“工学矛盾”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能够将技术比武工作与水钢“生产要好、技改要快”的快速发展的总要求相统一,达到方向明确、步履一致。
2、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融入与运行能够有效促动水钢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组委会成员单位的工作主动性与创新意识、提升部门管理人员素质、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功能。
3、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融入与运行能够让真正学习、真正在水钢个岗位上发挥技术优势的人才得到实惠,并影响和带动周围的职工学习技术专研业务的热情,有效促进水钢的生产经营中心工作。
4、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融入与运行能够触发青工立足岗位、安心本职、潜心学习、蝇头赶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解决青工不源学习技术的应对思路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九、主办单位及合作单位人员分工(项目主创人、项目参与人)
(一)项目主创人:
1.主办单位:公司工会(赵单、张世谦)负责本次创新工作的牵头和协调;
2.合作单位:
a组织人力资源部负责对水钢每年技术比武评委的选拔核定和培训工作。
b职教中心负责在赛前办班上探索和运用有效方式解决“工学矛盾”的问题。
C公司团委负责青工技能提升具体规划。
(二)项目参与人:
龙建刚 (负责筛选确定2010年27个工种比武的专业评委,每个工种4名评委,设组长1名),并组织召集各专业评委开会,制定各工种比武方案,并向每位评委布置各工种赛前学习资料出题任务(每名评委至少出180道题,每个工种至少600道题;负责参赛单位赛前练兵跟踪分析及监督;负责各工种符合技能晋级政策优惠的参赛选手的核定,并及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予以晋级申报。
付 莉【负责参赛单位赛前选拔跟踪分析及监督;负责理论考试试题封闭出题及严格按照网上发布方案、学习资料来出题全程监控(人力资源部、职教中心抽派专人配合);负责实际操作部分保密环节、是否严格按照网上发布方案及学习资料来出题以及实操过程全程监控(组委会成员单位指定专人全程配合参与】;
汤哲(负责核定2010年公司主办职工岗位技术比武的14个工种的方案及赛前学习资料,并挂水钢职工教育网;负责各参赛单位赛前培训组织及跟踪分析);
黄 杰【负责全年27个工种技术比武参赛青工的各类数据统计分析(包括单个及全部工种青工参与数、参与率、理论考试青工及格率、进入决赛青工数、取得前六名青工数、2010年青年技术能手命名数);负责参赛青工中的突出选手的宣传工作,进一步营造青工学技术有用的氛围】。
王爱华(负责整个创新项目的立项上报材料拟写;负责创新过程资料收集;负责创新过程跟踪分析;负责练兵、培训、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机制在技术比武中的融入与运行的有效性的论证;负责年终创新材料撰写形成及申报)。
主办单位意见:
主管领导签字:
单位公章
水钢主管部门意见:
主管领导签字:
单位公章
总经理或分管领导意见:
总经理或分管领导签字:
6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讲话致辞》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企业管理范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范文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复制完整版《企业管理范文》范文,全网20万篇优秀素材范文持续更新、一网打尽!免除会员朋友东奔西跑找材料的后顾之忧!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