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2015年大学生村官行测语句衔接:解题技巧
2014-11-04 17:02:5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


 


语句衔接题虽然在大学生村官行测考试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只要准确的掌握一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多进行练习和运用,把这一部分的分值拿到手的话,也会提高我们的整体成绩。下面,向考生们一一介绍。

一、题型特点

何为语句衔接题呢?语句衔接题其实就是给我们一个文段,挖出一个句子,让我们通过前后文的逻辑关系选择一个正确的句子填到空里,使文段完整通畅。此类题难度并不大,但如果解题的思路不正确,很容易选错答案。因此,很有必要给大家讲解一下这类题常见的出题角度和解题方法,以帮助大家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试题,所以空格的部分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句子整体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解题技巧

观察句子的位置,判断句子在段中的作用。

1、段首句

当空的位置出现在段首时,段首句的作用有二:一是开宗明义,点明文段要阐述的中心思想,起领全文的作用,也就是主旨句。二是引出话题,对文段要阐述的中心思想进行铺垫叙述、埋下伏笔,也就是总起句。如果空格在段首,我们根据后文,一考虑具有总领作用或者起引起作用的句子,这个句子要具有概括性或者引领性。

【例题】就本质而言,《人民文学》质量高低,________________与传播媒介所处位置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讲,销量也不能必然反映文学的真正价值,今天的畅销作者中,有多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呢?有媒体统计发现,2010年,王蒙、贾平凹、周国平、麦家四人的总版税,比不过一个“当年明月”,但这并不能因此就否认这四人的文学造诣。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唯一衡量标准在于作品本身

B.并不体现在它的市场价值上

C.与读者群体的阅读喜好息息相关

D.取决于作者的文字底蕴和思想深度

【解析】句首衔接类型的题,填入的句子或者是对全文的总结,或者是引出下文,或者两个作用兼有之。观察此题,本题并不是典型的句首衔接题,但不属于句中衔接题和句尾衔接题,还是倾向于属于句首衔接题。B项“并不体现在它的市场价值上”与后文的“……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连接不连贯,排除;C项“与读者群体的阅读喜好”一般体现在销量上,很明显这不是作者所认同的,排除;文段开头提到了“就本质而言”,《人民文学》质量高低决定因素也在本质问题上,后作者拿王蒙、贾平凹、周国平、麦家四人的版税和当年明月作比较,意在说明的是文学作品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在于作品本身,作品的价值在于作品本身,而不在于作者,排除D项。故选A。

2、段中句

当空的位置出现在段中时,我们要考虑这个句子是否是是一个过渡句,从“承上启下”的角度说明的,或者是和题干相关的例证、解释说明等等。

【例题】好的散文不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生疏,作品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清晰地勾画着自身的影像。实际上,无论作品本身是优是劣,________________“作者形象”并不等同于作家的自画像,它是作家灵魂的投影,是展现在文字中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写作视角和阅读视角综合的结果。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依据是( )

A.写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印记

B.作品传达的是作者独有的情感体验

C.没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绘着“作者形象”

D.每一篇散文都是人文情怀与精神价值的融合

【解析】根据话题一致原则,主题词应为作品,排除A、D项。再根据前后句隐含的信息,由后面一句话具体对“作者形象”的概念进行解释,空白处说的是“作品描绘的其实是作者形象”,C项符合题意。B项作者独有的情感体验与下文衔接不好

3、段尾句

当空的位置出现在段尾时,段尾句往往是对前文观点的概括与总结,起着收束全文的作用,即点明中心、总结前文。因此尾句主要是:总结句、结论句、升华句、呼吁句等。

【例题】历史学家的工作对象是史料,这些史料主要是是各种文献、遗存,它们可以归为广义上的文本,而且最终它们都要以语言形式进入史家的研究。就此而论,历史学家永远无法真正接触到过去本身,而只能借助于各种历史文本而对过去有所言说,因而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法接触完整的史料对历史学家来说是一种遗憾

B.文本性就是历史学家的全部工作所无法脱离的樊篱

C.对史料本身的收集和考证就成了史学客观性的保证

D.重建和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成了历史学家的根本目的

【解析】我们发现挖空处位于文段的结尾处,前面有一个关联词“因而”,可见此处所选择的这句话是前面所说内容的结论。前一句的重点是说了“只能借助于各种历史文本”,只有B选项,谈到了“文本性”,与“历史文本”对应,“无法脱离的藩篱”与前面的“借助”对应。故选B。在这个题目中,从形式上,我们用到了关联词语;从内容上,我们用到前后照应。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 今日事今日毕. /勿将今事待明日.
Seize the present; trust the future as little as you may. 抓住现在;尽量少指望未来.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5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下一篇2015年大学生村官申论备考指导:..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