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四川省2014年武汉大学选调生招聘公告(二)
1、四川省2014年度选调部分急需紧缺专业优秀大学毕业生报名推荐表; 2、四川省2014年度选调部分急需紧缺专业优秀大学毕业生报考名册; 3、各市州主要急需紧缺专业需求; 4、四川省省情及各市州概况。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各市州主要急需紧缺专业需求
成 都 市:金融学、经济学、审计学、财经学、国民经济、会计学、投融资、生物医药、药学、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环境工程、化学、中文、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等 攀枝花市:经济管理、产业发展、金融财政、旅游、环境、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工方向)、汉语言文学、卫生管理等 泸 州 市:工业经济等 德 阳 市:财会等 绵 阳 市: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保护、金融等 广 元 市:经济学、旅游管理、财政学、审计学等 遂 宁 市:经济学、资本融资与管理、社会管理等 内 江 市:商贸物流、资本运作、资源管理、经济金融、投资促进、资源环境等 乐 山 市: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审计、旅游、经济学、金融、财政、会计、中文等 宜 宾 市:经济、金融等 广 安 市:金融、区域发展、区域经济、企业管理等 达 州 市:经济类、商贸物流、工业经济、中文、药品等 巴 中 市:工业经济等 雅 安 市:旅游管理、经济、工业企业管理、金融等 眉 山 市:金融、经济等 资 阳 市:工业经济、金融、药学、环保、化学、审计、会计、旅游管理、经济管理、工业企业管理、统计等 附件4: 四
川 省 省 情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五位,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人口9000万。四川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生活便利,交通体系完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然风光雄奇秀丽,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民族风情浓郁多姿。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优质的生活环境,让四川成为全国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在西部地区加快融入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作为中国西部的人口大省、科教大省、资源大省和经济大省,四川已成为近年来中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特别是今年5月召开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确立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描绘了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美好蓝图,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四川篇章提出了路线图,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发展大计,人才为本。当前四川已进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发展阶段,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四川迎来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好的发展机遇,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四川省委高度重视聚集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作用,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一项长期方针。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明确指出,“人才是强省之本、发展之源”、“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干部和人才,是关系四川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要立足四川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对干部人才的需要,加强干部、人才资源的战略储备”。欢迎各类优秀人才选择四川、走进四川,实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人自我发展的“互利双赢”。
成 都 市 概 况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行政副省级城市,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辖9区4市6县,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7.6万,其中户籍人口1163万。 成都地处川西平原腹地,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因“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自然禀赋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旱从人、时无饥馑,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旅游组织授予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是西部重要经济中心,有30余家国家级研发机构和42所高校,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成都是西部对外开放重镇,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45家落户成都。 201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增长13%,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3位;当前,成都正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坚定地朝着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目标迈进。
自 贡 市 概 况
自贡1939年因盐设市,全市辖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区和荣县、富顺两县,面积4373平方公里,人口327万,是四川省率先进入大城市行列的4个地级市之一。 自贡是一座老工业城市。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以盐化工、机械、新材料为支柱的工业格局,拥有川南唯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最完整的盐卤化工体系,以及一批全国大型火电、机电设备、石油化工容器生产骨干厂家,电站锅炉、数控机床、工业阀门、CNG压缩天然气成套设备、氟化工等产品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同时,自贡有较强的科研技术实力,是国家新型工业化节能环保装备示范基地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名列全省前茅。 自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具有独特的的盐、龙、灯文化,赢得了“千年盐都”、 “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的美誉,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有中国七大专业博物馆之一的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有亚洲最大、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的自贡恐龙博物馆,以及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等70余处名胜古迹。 自贡是一座不断发展的城市。近年来,全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84.8亿元,增长13.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32.99亿元、增长13.2%。 攀 枝 花 市 概 况
攀枝花位于川西南与滇西北结合部、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北距成都 攀枝花是一座资源富集的新兴工业城市。境内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尤以钒钛磁铁矿为最,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和93%,是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区的核心组成区域,有攀钢、攀煤、二滩电站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农业独具特色,建成有热带水果、早市蔬菜、畜牧水产、优质烤烟等五大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是四川省立体农业开发试验区和国家“南菜北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全市人均GDP达60391元,居全省之首;工业化率、城镇化率达72.03%和63.01%,居全省第一和第二。 攀枝花是一座热情包容、充满希望的宜居宜业城市。全市98%以上人口来自五湖四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形成了阳光、时尚的精神风貌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这里美丽富饶,气候独特,常年平均气温
泸 州 市 概 况
风过泸州带酒香。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长江、沱江、赤水河流经全境。辖江阳、龙马潭、纳溪三区和泸县、合江、叙永、古蔺四县,人口505万。 泸州历史悠久,古称江阳,历来为川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宋明时期即为全国33个商业大都会之一,与成都、重庆鼎足而立,素有“川南第一州”之称。泸州是著名的“中国酒城”,酿酒历史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浓香型白酒发源地,拥有“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和“酱香典范”——郎酒两朵中国名酒之花,是国家名酒“金三角”核心腹地。泸州地处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西南出海通道、川南城市群交汇之处,是国家规划的全国道路运输主枢纽城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泸州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近年来,泸州市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及增速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30亿元,增幅居全省第1位,跨入了“千亿俱乐部”。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0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万人,迈入了“双百”大城市行列,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提高,呈现出“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繁荣景象。泸州市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提供项目资金、安家补助、生活补贴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以大气魄吸引集聚优秀干部人才到泸州干事创业。 德 阳 市 概 况
古蜀之源,重装之都。德阳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南距成都 德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长江文明之源”的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西部第一、全国第三的德阳孔庙,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以及三国遗踪庞统祠、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蓥华山风景区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德阳是国家“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布局建设的重点工业基地,拥有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宏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形成了机械、食品、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石油钻机出口居国内第一。德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广汉向阳镇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德阳属都江堰自流灌区,已建成蔬菜、生猪、烟叶、家禽等十大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德阳交通便捷,宝成、达成铁路,成绵、成南、成德南等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中心城区到各县(市)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德阳综合实力较强,县域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额、城乡群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绵 阳 市 概 况
绵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2万平方公里,辖9个县市区,总人口546万。绵阳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出生地,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的科技城,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绵阳是我国最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59人,部省优专家75人,各类人才总量达65.12万人,科技人才和智力资源密集度在西部位居前列。 绵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2013年11月四川省2014年选调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