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2014年大学生村官申论答题技巧:理证法的运用
2014-10-09 11:06: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申论作文作为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种题型,一直令无数考生望而生畏,难以下笔;然而,正是因为申论作文比较难,才有所谓得作文者得申论,这样一句亘古不变的金玉良言。由此可见,申论作文在申论考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因此,^91考试网大学生村官考试网建议考生全面透析一下理证。

对于考生来说,申论作文无外乎难在五个方面:一是立意比较难,就是不知道该怎样选取切合考官要求的写作方向,容易出现跑题的情况;二是开头写作难,正所谓万事开头难,申论写作同样如此,考生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笔;三是分论点选取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浩瀚的材料中,考生不知道该如何从材料中和材料外选取分论点;四是分论点的写作难,即使选取好了分论点,由于平时积累不够,理论功底不够扎实,考生也不知道该怎样来对分论点进行展开论述,最后除了大段抄材料外,没有其他办法;五是结尾升华难,考生不知道怎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从而落入假大空的套路中。其实,这五个方面也构成了考官判定作文优劣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谈谈最令考生头痛的分论点写作,即怎样来对分论点进行展开论述,重点讲解一种叫做理证法的论证方法,帮助考生在文章写作中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让考生写得有逻辑、有思想、有文采,为自己的申论文章增添亮色。

一、理证法的概念与作用

申论作文一般都是要求写议论文的。既然是议论文,便必然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证法指的就是运用理论政策、名言俗语、原理效应等论据来对分论点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相对来说,理证法对考生的理论功底、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考生也不容易掌握。然而,正因为它比较难,一旦运用好,便会为我们的申论文章增色不少,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强大功用。

申论作文的分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其实质是一种归纳法,即把材料中具体的案例进行归纳概括,得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准确的观点。然而,这种归纳法在很多情况下很难穷尽所有,在可信度上并不能达到人尽皆知的目的。如果有理论来加以衡量与证明,就能保证其可靠性,增加其可信度。理证法的思维方式与分论点得出的思维方式恰好相反,是一种演绎式的推理,就是运用为人们所普遍熟知的理论政策、名言俗语、原理效应来对我们的分论点进行有效的证明,从而增加分论点的信服力,增加文章的亮点。

二、理证法的种类

在申论文章写作中运用较多的理证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引言论证法

引言论证法指的就是运用某些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广为流传的名人名言与谚语成语等来对分论点进行论证的方法。名人的一句话胜过我们千言万语,历史积淀下来的谚语成语往往更具说服力。这些都是借他人的金玉良言、借历史的亘古不变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加我们文章的说服力与可信度。

(二)政策论证法

政策论证法指的就是运用国家的一些政策方针来支撑与论证我们的观点的方法。政策的运用体现出我们对国家时政热点的关注与把握,也体现出我们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与落实,从而使得我们的文章紧跟时代的步伐、紧随国家的发展,用一种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观念来提升我们的政策与理论水平,增加申论文章的时代感与现实感。

(三)原理效应论证法

原理效应论证法指的就是运用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原理效应(如蝴蝶效应、贝尔效应、青蛙效应等等)来论证我们观点的方法。原理效应往往体现某种深刻的道理,如果用来支撑我们的分论点,可以使我们的文章论证得更加充分有力,避免就事论事,停留在表象,显得更加深刻,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三、理证法的具体运用

在分论点的具体写作中,我们该怎样运用以上所学的方法来进行分论点的写作呢?其实,分论点的展开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方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加以说明与阐释:

 

 

 

(一)引言论证法的运用

在分论点的写作中,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来对分论点进行论证与阐释,具体写法可以概括为:提出分论点+引用名言+解释名言+回扣分论点+得出分论点。

比如这道作文题目: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35分)我们回到材料可以选取到这样一个分论点:“激发文化活力要加强对外交流。”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对这一分论点进行论证和阐释呢?我们就可以借用《诗经》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名言来展开论述,具体写法如下:

激发文化活力要加强对外交流。《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中华古代文化之所以如此灿烂和经久不衰,关键在于我们文化的兼容并包的开放性,对外交流,学习先进,吐故纳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此,不但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我们,消除隔膜,反驳一些不负责任的西方媒体对我们的负面报道,也能够通过交流、学习和借鉴别国文化的先进之处,不断充实和丰富本国文化。可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是激发中华文化活力的一湾“活水”。

这一段落中,第一句话是提出分论点,第二句话是引出《诗经》中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紧接着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这句话进行一定的阐释说明,然后,对这种做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回扣分论点,最后,得出分论点结论。

(二)政策论证法的运用

如果借用政策来对分论点进行论述,那么分论点的具体写法同样可以概括为:提出分论点+引用政策+解释政策+回扣分论点+得出分论点。

比如这道作文题目: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从材料中可以找到分论点:“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对这一分论点进行写作,那么可以这样来展开: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粗放型、外延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导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紧张,产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可承载容量之间的矛盾。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对传统发展方式从理念到实践、从规划到政策的重大创新,是一项开创性、挑战性很强的事业,需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因此,要不失时机地培育和壮大循环经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无害利用。

在这一分论点的写作中,首先提出分论点,继而引用科学发展观来对分论点进行分析阐释,再从分论点的重要性层面回扣分论点,最后得出分论点。

(三)原理效应论证法的运用

同样道理,如果运用原理效应来对分论点进行展开,那么可以这样来进行论述:提出分论点+引用原理效应+解释原理效应+回扣分论点+得出分论点。

比如这道作文题目:“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0分)这一题目是围绕“农村教育”话题来进行命题的。从材料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分论点:“农村教育衰败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绊脚石’。”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来对这一分论点进行展开论述:

农村教育衰败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绊脚石”。管理学领域的“木桶”法则一直为人们所熟知。该法则告诉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下功夫狠抓薄弱环节,否则,整体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该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现状。实施撤点并校后,农村教育衰败现象越来越明显,据央视报道:我国农村中小学平均每天消失63所,农村学生的流失率及辍学率正在快速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整体下滑。如此,何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之说?故此,放慢脚步,狠抓薄弱环节,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才是当务之急,也唯有如此,才能搬开“绊脚石”,走上人才建设的“阳关道”,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在这个段落中,同样如此,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引用“木桶”效应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继而对这一效应进行阐释分析,紧接着说明人才强国战略中必须发挥木桶效应,也就是必须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回扣分论点,最后得出分论点。

四、考生如何掌握

从目前申论作文的发展趋势来看,申论文章越来越要求思想深刻、论证充分、内容详实,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在论证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具有普遍规律、令人信服的理论来支撑,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掌握好理证法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申论文章真正脱颖而出,为考官亲睐,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的理论素养,提升我们分析问题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我们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之一。为此,考生可从以下两方面来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

(一)多积累

考场上拼得都是真刀真枪,你肚子里到底有没有货,平时有没有积累,在考场上会马上让你暴露无遗。因此,为了让自己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理证法,必须加强平时的积累,多背诵一些名言俗语、理论政策、原理效应,只有把我们空洞的大脑充实起来,我们才能在文章写作中游刃有余、成竹在胸、胜券在握。

(二)多练习

再锋利的刀,如果不磨也会生锈。同样道理,即使你熟读了大量经书,背诵大量的名言,如果在平时没有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那么,在考场上也不能真正做到得心应手。所以,必须在平时多加练习,把这种方法真正作为自己写作中的一部分,真正把技巧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战演练之中,这样才能在考试时发挥到极致,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地昭显出来,实现自我能力的真正突破。


It is easier to make enemies than to make friends. 结怨易,交友难.
The same man never crossed the same river twice. 旧地重来景已非。

Tags:村官考试 选聘高校毕业生 到村任职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4年云南广南县选聘高校毕业生..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