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3年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模拟试题1(附详解)(十)
2013-01-21 20:37: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案例分析题

共4题,第1、2小题每题5分,每3小题7分,每4小题8分。
参考答案: (1)会计人员A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工作规范》的规定,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应负担的单位,而不是给复制件。
 (2)会计人员B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3)会计人员C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4)职工代表D的要求成立。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重点说明“与职工利益密切的信息”、“重大的投资、融资和资产处置决策及其原因”等内容。
 (5)F将部分会计档案复制给丁企业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原则上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须经本单位负责人(而不是会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在不拆散原卷册的前提下,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6)①对于保管期满但尚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②应由单位负责人(而不是总会计师)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7)张某的做法不符合规定。①根据《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由本单位主要行政领导提名,政府主管部门任命、聘任或者解聘;②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答案解析: (1)会计人员A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工作规范》的规定,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应负担的单位,而不是给复制件。 (2)会计人员B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3)会计人员C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4)职工代表D的要求成立。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重点说明“与职工利益密切的信息”、“重大的投资、融资和资产处置决策及其原因”等内容。 (5)F将部分会计档案复制给丁企业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原则上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须经本单位负责人(而不是会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在不拆散原卷册的前提下,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6)①对于保管期满但尚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②应由单位负责人(而不是总会计师)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7)张某的做法不符合规定。①根据《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由本单位主要行政领导提名,政府主管部门任命、聘任或者解聘;②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1、2002年1月,财政部门派出检查组对甲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检查中了解到以下情况:
  (1)2001年3月10日,甲企业收到一张应由甲企业和乙企业共同负担费用支出的原始凭证,甲企业会计人员A以该原始凭证及应承担的费用进行账务处理,并保存该原始凭证;同时应乙企业的要求将该原始凭证的复印件提供给乙企业用于账务处理。
  (2)2001年4月10日,会计人员B发现一张由丙企业开具的金额有错误的原始凭证,B要求丙企业进行更正,并在更正处加盖丙企业印章。
  (3)2001年4月10日,会计人员C发现一张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C仍以该原始凭证进行了账务处理。
  (4)2001年5月10日,职工代表D要求在本厂的职工代表大会上公布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并向职工代表大会说明本厂的"重大投资、融资和资产处置决策及其原因",遭到了厂长张某的拒绝。
  (5)2001年6月10日,经会计机构负责人E批准,本厂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F将部分会计档案复制给丁企业。
  (6)2001年7月10日,甲企业拟销毁一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其中包括两张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由总会计师G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后,该批会计档案于7月14日销毁。
  (7)2001年8月10日,厂长张某以总会计师G“擅自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为由,撤销了总会计师G的职务,并决定该厂不再设置总会计师的职位。
  问题:(1)会计人员A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2)会计人员B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3)会计人员C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4)职工代表D的要求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5)F将部分会计档案复制给丁企业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6)甲企业在销毁会计档案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符合规定之处?
  (7)张某撤销总会计师G的职务、并决定该厂不再设置总会计师的职位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2、 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01年5月20日签订了设备买卖台同,甲为买方,乙为卖方。双方约定:  (1)由乙公司于10月30日前分两批向甲公司提供设备10套,价款总计为150万元;(2)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定金25万元;(3) 如一方迟延履行,应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20万元;(4)由丙公司作为乙公司的保证人,在乙公司不能履行债务时,丙公司承担一般保证责任。  合同依法生效后,甲公司因故未向乙公司给付定金。7月1日,乙公司向甲公司交付了3套设备,甲公司支付了45万元货款。9月,该种设备价格大幅上涨,乙公司向甲公司提出变更合同,要求将剩余的7套设备价格提高到每套20万元,甲公司不同意,随后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11月1 日,甲公司仍未收到剩余的7套设备,从而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产,并因此遭受了50万元的经济损失。于是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增加违约金数额并继续履行合同;同时要求丙公司履行一般保证责任。  要求:根据上述事实及有关法律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 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合法。根据《合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合同可以约定定金条款,定金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的合同约定的定金为25万元,占主合同标的额的16. 67%,符合法律规定。    
答案解析: 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合法。根据《合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合同可以约定定金条款,定金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的合同约定的定金为25万元,占主合同标的额的16. 67%,符合法律规定。
1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不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依法订立的合同成立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时,对方有异议的,应当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答案解析: 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不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依法订立的合同成立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时,对方有异议的,应当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2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甲公司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依法能够成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答案解析: 甲公司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依法能够成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3甲公司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依法能否成立?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依法能够成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要求继续履行,违约方应当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    
答案解析: 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依法能够成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要求继续履行,违约方应当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
4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依法能否成立?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答案解析: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5丙公司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不履行一般保证责任?
3、 某电器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4年3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销售特种空调取得含税销售收入177840元,同时提供安装服务收取安装费19890元。
  (2)销售电视机120台,每台含税零售单价为2223元。
  (3)代销一批数码相机,按含税销售总额的5%提取代销手续费14391元。
  (4)购进热水器50台,不含税单价800元,货款已付;购进DVD播放机100台,不含税单价600元,货款已付。两项业务均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5)当月该商场其他商品含税销售收入为163800元。
  已知:该商场上月未抵扣进项税额6110元;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
  要求:
参考答案: 当期进项税额=(800×50+600×100)×17%=17000(元)
当期销项税额=177840÷(1+17%)×17%+19890÷(1+17%)×17%+2223÷(1+17%)×120×17%+(14391÷5%)÷(1+17%)×17%+163800÷(1+17%)×17%=133110(元)
当期应纳税额=133110-17000-6110=110000(元)    
答案解析: 当期进项税额=(800×50+600×100)×17%=17000(元)当期销项税额=177840÷(1+17%)×17%+19890÷(1+17%)×17%+2223÷(1+17%)×120×17%+(14391÷5%)÷(1+17%)×17%+163800÷(1+17%)×17%=133110(元)当期应纳税额=133110-17000-6110=110000(元)
1计算该商场3月份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缴纳增值税税额。
参考答案: 该商场提供空调安装服务不缴纳营业税。根据规定,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发生混和销售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应当一并征收增值税。    
答案解析: 该商场提供空调安装服务不缴纳营业税。根据规定,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发生混和销售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应当一并征收增值税。
2该商场提供空调安装服务应否缴纳营业税?为什么?(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元表示)
4、 某城市远洋运输企业有职工320人,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33%,2002年度发生以下经营业务:  (1)承担远洋运输业务,取得运输收入8600万元、装卸搬运收入200万元。发生运输业务的直接成本、费用(不含职工工资费用)6300. 46万元。  (2)将配备有20名操作人员的6号船舶出租给甲公司使用8个月(3月1日~10月31日),取得租金收入240万元,出租期间,远洋运输企业支付操作人员工资28. 8万元、维修费用12万元。
  (3)将8号船舶自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租给乙公司使用1年,不配备操作人员,也不承担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固定收取租金收入160万元。  (4)全年发生管理费用共1200万元(含业务招待费50万元);发生经营费用共600万元(含广告费250万元人实发工资总额共 428万元(工资费用单独列支,人均月计税工资标准800元),提取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共74. 9万元,但未取得《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  (5)12月从境外分支机构取得税后净收益32万元,分支机构所在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由于该国与我国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分支机构在境外实际只按20%的税率缴纳了企业所得税。  (6)1~11月已预缴企业所得税110万元。要求:
参考答案: 营业税①运输收入营业税=(8600+200)×3%=264(万元)②取得甲公司租金收入营业税=240×3%= 7. 2(万元)③取得乙公司租金收入营业税=160×5%=8(万元)应纳营业税合计=264+7. 2+8=279. 2(万元)    
答案解析: 营业税①运输收入营业税=(8600+200)×3%=264(万元)②取得甲公司租金收入营业税=240×3%= 7. 2(万元)③取得乙公司租金收入营业税=160×5%=8(万元)应纳营业税合计=264+7. 2+8=279. 2(万元)
1计算远洋运输企业2002年应缴纳的营业税。
参考答案: 企业所得税
①收入总额=8600+200+240+160+32÷(1-20%)=9200+40=9240(万元)
②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1500×5‰+(9200-1500)×3‰=30. 6(万元)
业务招待费超标准=50-30. 6=19. 4(万元)
③广告费扣除标准=9200×2%=184(万元)广告费超标准=250-184 =66(万元)
④工资费用扣除标准=320×0. 08×12=307. 2(万元)工资费用超标准=428-307. 2=120. 8(万元)
⑤工资附加三费扣除标准=307. 2×(14%+1. 5%)=47. 616(万元)  (因未取得《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所以2%不能扣除)



  工资附加三费超标准=74. 9-47. 616=27. 284(万元)  
⑥应纳税所得额=9240-6300. 46-279. 2-(1200-19. 4)-(600-66)-(428-120. 8)-(74. 9-27. 284)=590. 924(万元
⑦2002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590. 924×33%=195(万元)     
⑧境外收益应抵扣税额=32÷(1-20%)×30%=12(万元)⑨年末应补缴所得税=195-110-12=73(万元)    
答案解析: 企业所得税①收入总额=8600+200+240+160+32÷(1-20%)=9200+40=9240(万元)②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1500×5‰+(9200-1500)×3‰=30. 6(万元)业务招待费超标准=50-30. 6=19. 4(万元)③广告费扣除标准=9200×2%=184(万元)广告费超标准=250-184 =66(万元)④工资费用扣除标准=320×0. 08×12=307. 2(万元)工资费用超标准=428-307. 2=120. 8(万元)⑤工资附加三费扣除标准=307. 2×(14%+1. 5%)=47. 616(万元)  (因未取得《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所以2%不能扣除)



  工资附加三费超标准=74. 9-47. 616=27. 284(万元)  ⑥应纳税所得额=9240-6300. 46-279. 2-(1200-19. 4)-(600-66)-(428-120. 8)-(74. 9-27. 284)=590. 924(万元⑦2002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590. 924×33%=195(万元) ⑧境外收益应抵扣税额=32÷(1-20%)×30%=12(万元)⑨年末应补缴所得税=195-110-12=73(万元)
2计算远洋运输企业2002年末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Tags:初级会计职称 历年真题 模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3年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精..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