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收到。
该项业务应设置“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科目。
三、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设置会计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账户的开设应与会计科目的设置相适应,会计科目按提供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分为总账科目、二级明细科目和三级明细科目,会计账户也相应地分为总分类账(一级账户)和明细分类账(二级、三级账户)。通过总分类账户对经济业务进行的核算称为总分类核算。总分类核算只能用货币度量。通过明细分类账户对经济业务进行的核算称为明细分类核算。明细分类核算除了能用货币度量外,有些账户还要用实物度量。总分类账户统驭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则对总分类账户起着进一步补充说明的作用。用图表2- 表示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户。
“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四、账户运用举例
[例]从银行提取现金300元。
[例]购买材料7 000元,料款尚未支付。
[例]某投资者投入设备一台,价值300 000元。
[例]某企业销售产品一批,价值3 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第二节:账户
小问题: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的项目,提供会计核算所需要运用的内容,但如何反映某一类经济项目变化情况及变化结果?如“银行存款”反映企业存放在金融机构的款项,涉及到“银行存款”的业务很多,如提取现金,存款,支付货款等,经过这些频繁、复杂的经济业务后,如何反映银行存款在一定会计期间,增加多少?减少多少?期末结余多少?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
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账户。为了能够分门别类地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准确的反映和监督,为经营管理提供需要的会计信息,必须设置一种方法或手段,能核算指标的具体数字资料。于是必须根据会计科目开设账户。所谓会计账户,是指具有一定格式,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核算工具。所以设置会计科目以后,还要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一系列反映不同经济内容的账户。每个账户都有一个科学而简明的名称,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运用账户,把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及由此引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各要素的变化,系统地、分门别类到进行核算,以便提供所需要的各项指标。
会计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内容所作的科学再分类。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它们的共同点是:会计科目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账户是枯寂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会计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本身没有结构;会计账户则有相应的结构,是一种核算方法,能具体反映资金运用状况。因此,会计账户比会计科目,分户更为明细,内容更为丰富。
二、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账户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内容。作为会计核算的会计对象,是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在数量上进行增减变化,并相应产生变化结果。因此,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必须确定账户的基本结构:增加的数额记在哪里,减少的数额记在哪里。增减变动后的结果记在哪里。
采用不同记账方法,账户的结构是不同的,即使采用同一的记账方法,不同性质的账户结构也是不同的。但是,不管采用何种记账方法,也不论是何种性质的账户,其基本结构总是相同的。具体归纳如下:
1任何账户一般可以划分为左右两方。每一方再根据实际需要分成若干栏次,用来分类登记经济业务及其会计要素的增加与减少,以增减变动的结果。账户的格式设计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摘要,即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内容;(3)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5)余额。下面以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为例,说明账户结构。
会计科目(账户名称)
注:借贷记账法下,以借或贷来表示增加或减少方向。
2账户的左右两方是按相反方向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也就是说,如果规定在左方记录增加额,就应该在右方记录减少额;反之,如果在右方记录增加额,就应该在左方记录减少额。在具体账户的左、右两个方向中究竟哪一方记录增加额,哪一方记录减少额,取决于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法。
3账户的余额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4在账户所记录的主要内容满足这样一个恒等关系:
本期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和减少额是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月、季或年),账户在左右两方分别登记的增加金额合计数和减少金额的合计数,又可以将其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就是本期期末余额。如果将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一期,就是下一期的期初余额。
为了教学方便,在教科书中经常采用简化格式丁字账来说明账户结构。这时,账户就省略了有关栏次
第三节: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举例、试算平衡)
一、复式记账法
小问题:为了详细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揭示会计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已经设置会计科目,并根据会计科目开设账户,以便连续、系统地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结果及其活动。但账户仅仅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但要怎样记录,才能把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登记在账簿中,以取得经营所需资料?
(一)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就是账簿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即根据一定的记账原则、记账符号、记账规则,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利用文字和数字把经济业务记到账簿中去一种专门方法。记账方法按记录方式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如“以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这笔业务在记账时,不仅记“银行存款”减少1000元,同时还要记“原材料”增加1000元。所以,在复式记账法下,有科学的账户体系,通过对应账户的双重等额记录,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并能运用账户体系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全部会计记录的正确性。所以,复式记账法作为科学的记账方法一直被广泛地运用。目前,我国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记账方法,都属于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根据记账符号、记账规则等不同,又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等。其中,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记账方法,在我国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记账方法,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文规定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应该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在相关账户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可以清晰地表明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同时也便于试算平衡和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下面我们重点说明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下面分别从理论基础、记账符号、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这几方面进行介绍。
(一)理论基础
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这个过程及结果可用公式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恒等式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会计主体各要素之间的数字平衡关系。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然有相应数量的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之相对应,任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要素增减变动,都不会影响这个等式的平衡。如果把等式的“左”、“右”两方,用“借”、“贷”两方来表示的话,就是说每一次记账的借方和贷方是平衡的;一定时期账户的借方、贷方的金额是平衡的;所有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的合计数是平衡的。
第二,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从上一章可以看出,任何经济业务(四类经济业务)都会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会计项目发生金额变动,因此当经济业务发生后,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同时必然要有另一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记录与之对应。
第三,等式有关因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资产在等式的左边,当想移到等式右边时,就要以“-”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具有同样情况。也就是说,当我们用左边(借方)表示资产类项目增加时,就要用右边(贷方)来记录资产类项目减少。与之相反,当我们用右方(贷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额时,我们就需要通过左方(借方)来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贯穿了借贷记账法的始终。会计等式对记账方法的要求决定了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的基本理论,因此说会计恒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二)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1记账符号
“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的标志。这是一对记账符号。这对记账符号,要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统一起来应用,才能真正反映出它们分别代表的会计对象要素增减变动的内容。
2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可以从会计要素的静态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动态平衡方程: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来分析。
(1)?资产类账户。
由于借贷记账法“借”在左方,“贷”在右方,因此可确定会计要素平衡等式的左边借方记录资产增加,反之其减少就一律登记在贷方。其形式如图表2—4所示:?
该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减少额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由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与资产分别处于等式的两边,为了保持会计恒等式的平衡,等式右边贷方记录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增加,反之其减少一律登记在借方。其形式如图表2—6所示:?
该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负债及所有者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减少额
(3)费用成本类账户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有各种耗费,有成本费用发生,在费用成本抵消收入以前,可以将其看做一种资产。如“生产成本”归集在生产过程中某产品所发生的所有耗费,但在尚未完工结转入库,其反映企业在产品这项资产的金额。同时费用成本与资产同处于等式的左方,因此其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4)?收入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结构一样,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该类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其形式如图表2—7所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所表示的经济含义是不一样的。表示为:
借贷方向
借贷
资产增加资产减少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
费用成本增加费用成本转出
收入类转出收入类增加
(三)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进行会计记录和检查账簿登记是否正确的依据和规律。不同的记账方法,具有不同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用一句化概括:“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记账规则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登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
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一)运用方法
我们在实际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登记经济业务时,一般要按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和账户并判断其增加还是减少。
其次,根据上述分析,确定它所涉及的账户的性质,是资产要素的变化,还是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哪些要素增加,哪些要素减少,或都是增加,都是减少,等等。
最后,决定该账户的结构,即应记录的方向是借方还是贷方以及各账户应计金额。凡涉及资产及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的减少转出,都应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