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第七章 财产清查
考情分析:本章内容在历年考试中占的分值约5分左右。重点掌握财产清查的种类、适用范围;财产清查盘存制度;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各种实物资产、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的处理。
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
一、财产清查的概念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等,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发生自然损耗;财产收发过程中,由于计量、检验不准,造成多收或少收的差错;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的财产损坏、丢失、被盗;在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重记、漏记、错记;由于有关凭证未到,形成未达账项,造成结算双方账实不符;发生意外灾害等。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不同,其会计处理也不同。
根据清查的范围、实施的时间等方面的不同,财产清查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例题1·单选题】财产清查是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来查明其( )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A.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 B.有关会计账簿之间
C.账面记载与实存数量、金额 D.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
【答案】C
【例题2·多选题】财产清查的对象包括( )。
A.货币资金 B.实物资产
C.债权 D.债务
【答案】ABCD
(一)按清查的范围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
它是对全部财产进行的盘点与核对。全面清查范围大、内容多、时间长、参与人员多。需要进行全面清查的情况通常主要有:年终决算之前;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企业股份制改制前;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等。
2.局部清查
它是指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物资进行盘点与核对。主要是对货币资金、存货等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的清查。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较强。局部清查一般包括下列清查内容:现金每日清点一次;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债权、债务每年至少核对一至两次;各项存货应有计划、有重点地抽查;贵重物品每月清查一次等。
【例题3·单选题】财产清查按其范围不同分类可以分为( )。
A.内部清查和外部清查 B.资产清查与债务核对
C.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D.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答案】D
【例题4·多选题】下列需要进行全面财产清查的情况是( )。
A.年终决算之前
B.企业股份制改制前
C.进行全面资产评估时
D.单位主要领导调离时
【答案】ABCD
【例题5·多选题】全面清查一般在年终进行,但在单位( )时,也要进行全面清查。
A.撤销、合并
B.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
C.清产核资或资产重组
D.改变隶属关系
【答案】ABCD
【例题6·多选题】局部清查的范围是( )。
A.银行存款 B.固定资产 C.现金 D.贵重物品
【答案】ABCD
【例题7·多选题】进行局部财产清查时,正确的做法是( )。
A.现金每月清点一次
B.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
C.贵重物品每月至少盘点一次
D.债权债务每年至少核对一、二次
【答案】BCD
(二)按照清查的时间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定期清查
它是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定期清查一般在期末进行,它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2.不定期清查
它是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物资进行的临时性清查。不定期清查一般是局部清查,如:更换财产物资保管人员进行的有关财产物资的清查、发生意外灾害等非常损失进行的损失情况的清查、有关部门进行的临时性检查等。
补充:不定期清查也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企业股份制改制前;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等等。
特别注意:上述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既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同理,全面清查、局部清查,既可以是定期清查,也可以是不定期清查。
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各单位应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实有数额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实有数额相符。
【例题8·判断题】不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
【答案】√
【例题9·判断题】在财产清查的种类中,一般地说,定期清查是全面清查,不定期清查是局部清查。( )
【答案】×
【例题10·判断题】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
【答案】√
【例题11·单选题】应每日清点一次的财产是( )。
A.库存现金 B.银行存款 C.应收账款 D.贵重物品
【答案】A
【例题12·多选题】财产清查按清查的时间分类可以分为( )。
A.全面清查 B.局部清查
C.定期清查 D.不定期清查
【答案】CD
【例题13·多选题】不定期清查一般适用于( )情况。
A.更换财产物资保管人员
B.有关部门进行的临时性检查
C.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
D.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
【答案】ABCD
【例题14·单选题】对于发生自然灾害或贪污盗窃受损的财产物资进行财产清查,通常采用( )。
A.定期清查 B.分期清查
C.不定期清查 D.集中清查
【答案】C
【例题15·单选题】因更换出纳员而对现金进行盘点和核对,属于( )。
A.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B.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C.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D.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答案】C
【例题16·判断题】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 )
【答案】√
【例题17·单选题】企业对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查的时间是( )。
A.季度终了 B.月份终了
C.年终决算之前 D.经营周期结束之前
【答案】C
【例题18·单选题】一般说来,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要进行( )。
A.全面清查 B.局部清查
C.实地盘点 D.技术推算
【答案】A
【例题19·多选题】进行不定期财产清查的情况有( )。
A.更换财产保管员
B.非常灾害发生的意外损失
C.审计等部门进行的会计检查
D.单位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
【答案】ABCD
二、财产清查的意义
第一,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确定实有数量与账面数量之间的差异,查明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差异,改进工作,从而保证账实相符,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第二,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情况是否良好,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者被非法挪用、贪污盗窃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切实保障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第三,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库存和使用情况,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利用各项财产物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例题20·多选题】财产清查的意义有( )。
A.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B.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C.确保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
D.保证账实相符
【答案】ABCD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
1. 建立财产清查组织。
2. 组织清查人员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以提高财产清查工作的质量。
3. 确定清查对象、范围,明确清查任务。
4. 制定清查方案,具体安排清查内容、时间、步骤、方法,以及做好必要的清查前准备工作。
5. 清查时本着先清查数量、核对有关账簿记录等,后认定质量的原则进行。
6. 填制盘存清单。
7. 根据盘存清单填制实物、往来账项清查结果报告表。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不同的财产物资,其清查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一)库存现金的清查
库存现金清查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实地盘点的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确定账存与实存是否相符以及盈亏情况。
库存现金清查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出纳人员每日清点库存现金实有数,并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这是出纳人员所做的经常性的现金清查工作。二是由清查小组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清查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库存现金由出纳人员经手盘点,清查人员从旁监督。同时,清查人员还应认真审核库存现金收付凭证和有关账簿,检查账务处理是否合理合法、账簿记录有无错误,以确定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
通过库存现金的清查,既要检查账证是否客观、真实,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如:是否有白条顶库;是否超限额留存现金;是否有公款私存等),又要检查账实是否相符。
在库存现金盘点结束后,直接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由盘点人员、出纳人员及其相关负责人签名盖章,并据以调整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记录。
注意:“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兼有“盘存单”和“实存账存对比表”的作用,是反映库存现金实有数和调整账簿记录的原始凭证
【例题21·单选题】现金清查时,在盘点结束后应根据盘点结果,编制( )。
A.盘存单 B.实存账存对比表
C.现金盘点报告表 D.对账单
【答案】C
【例题2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库存现金的清查说法错误的有( )。
A.库存现金只需要定期清查
B.库存现金清查时出纳人员应该回避
C.清查人员应该自己动手亲自盘点库存现金
D.现金清查后,如果存在账实不符也不得调整库存现金日记账
【答案】ABCD
【例题23·多选题】关于现金清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库存现金清查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实地盘点法
B.出纳人员每日清点库存现金实有数,并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
C.根据“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调整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记录
D.通过库存现金的清查,只需要检查账实是否相符
【答案】ABC
【例题24·判断题】由盘点人员、出纳人员及其相关负责人签名盖章,并据以调整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记录。( )
【答案】√
【例题25·判断题】对现金清查时,一定要有出纳人员在场。( )
【答案】√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
银行存款采用与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进行清查。清查前先检查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然后将银行对账单与本单位登记的“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核对,以查明银行存款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的记录是否正确。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往往不一致,其主要原因:一是存在“未达账项”,即由于双方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包括以下四种情况:(1)企业送存银行的款项,企业已作为存款增加入账,但银行尚未入账【即:企业已收、银行未收】;(2)企业开出支票或其他付款凭证,企业已作为存款减少入账,但银行尚未付款、未入账【即:企业已付、银行未付】;(3)银行代企业收进的款项,银行已作为企业存款的增加入账,但企业尚未收到通知,未入账【即:银行已收、企业未收】;(4)银行代企业支付的款项,银行已作为企业存款的减少入账,但企业尚未收到通知,未入账【即:银行已付、企业未付】。二是企业或者银行账目存在错误,发生重记、漏记或者金额、科目记错等问题。
如果通过清查发现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即在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和银行对账单余额的基础上,各自补记对方已入账而本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