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谏诤的五种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古代谏诤方式有以下五种:
(1)讽谏,即以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古代谏诤方式有以下五种:
(1)讽谏,即以旁敲侧击的方式提出;
(2)顺谏(一说为直谏),即以较为柔和的态度,并不正面顶撞而妥为劝说;
(3)规谏(一说为降谏、直谏),即依据祖制、纲常、法律来规劝;
(4)致谏(一说为争谏、指谏、戆谏),即以直接针对某种不法无道时间提出异议;
(5)陷谏(一说为谲谏、戆谏),即更不留情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五种方式,由轻及重。
2、多项选择题 秦始皇确立了后世称为三公九卿的中央行政制度,三公是指:()。
A.郎中令
B.丞相
C.国尉
D.御史大夫
E.廷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问答题 简析夏商的王权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夏王朝是以夏为核心的“万国&rdqu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夏王朝是以夏为核心的“万国”联合体,氏族仍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组织。夏朝在氏族公社和部落联盟传统习俗和规范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相结合为特征的政治制度,并建立起了一套行政体制。
(2)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沿袭夏朝。商汤的行政总的原则是“以宽治民”和“有功于民”。殷商继承了夏代的分封制度,王权得到了提升。
4、名词解释 三司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唐代审理地方大案,以刑部员外郎、大理评事与监察御史共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唐代审理地方大案,以刑部员外郎、大理评事与监察御史共同审理,称三司使。
宋代掌国家税赋、岁支的中央机构三司的长官称三司使。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它沿自唐代,宋代号称“计省”,直接对皇帝负责总理财政权,与掌行政权的中书门下和掌军权的枢密院形成三权并立。宋太宗早期分置三使,即盐铁使、度支使、户部使,后期设三司使,总领三部。三司使号称“计相”,其地位与参知政事、枢密使相等。其副手有三司副使或三部副使。
5、多项选择题 明朝中央军事机构有()。省一级设都指挥使司同掌军政。
A.五军都督府
B.兵部
C.枢密院
D.三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问答题 请叙述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
第二,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
第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行政管理制;
第四,公省监台卿卫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从《周礼》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
第八,“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
7、单项选择题 洪武九年,朱元璋下诏将全国各行省一律改为(),废除行省制度。
A.承宣布政使司
B.都督府
C.提刑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明代首创的国家组织是()。
A.都察院
B.通政司
C.大理寺
D.六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多项选择题 唐代宰相除了三省长官外,也常以他官兼任,或称(),其名不一,但皆为宰相。
A.参议得失
B.参知政事
C.左右丞相
D.左右匡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多项选择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主要有()。
A.政务司
B.财政司
C.律政司
点击 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单项选择题 《新约法》,就是《中华民国约法》,是由《临时约法》增修而成的,形式上拼凑了西方国家的法律条款,实际上是确认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因而又称袁氏约法。于1914年4月29日完成三读程序,5月1日以大总统()名义公布。
A.袁世凯
B.孙中山
C.冯国璋
D.黎元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单项选择题 唐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中,掌封驳之权的是()。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单项选择题 清承明制,亦设内阁。从职掌设定看,清代内阁的职权范围较明代为广,且法定地位也高于其他个部门,明代内阁大学士法定品级仅为五品,中叶以后大学士的品级之所以较高,都是因兼领某部尚书或侍郎而得。但清代内阁大学士皆为()品,位在六部尚书之上,其班次在百官之首。
A.四
B.三
C.二
D.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问答题 唐宋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台谏分职到台谏合一。
(2)皇帝直接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台谏分职到台谏合一。
(2)皇帝直接控制台谏官。
(3)封地方官吏的监察工作不断深入。
(4)监察方式多样化。
15、问答题 评述唐代科举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隋朝诞生的科举制度,在唐朝进一步得以完善与确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隋朝诞生的科举制度,在唐朝进一步得以完善与确立。
从考生的资格、考试的科目与内容等,都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是指更加完善。
(1)考生的资格和来源
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种,以常科为例,考生主要是两类人,即生徒与乡贡。
(2)考试科目与内容,总的来说分为常科与制科两大类。
(3)考试形式大抵分为笔试与口试两种;笔试的题型包括帖经、墨义、诗赋等。
二、科举制度的社会作用
(1)打破世族垄断政治、垄断官员选拨制度的现象,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平等地考试机会。
(2)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3)但从根本上说,科举考试是为封建国家服务的。
16、单项选择题 唐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中,掌封驳之权的是()。
A.门下省
B. 91eXaM.org中书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判断题 商代内服与外服将国家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多项选择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调整监查制的主要表现()。
A.将监查院正副院长、委员由委任制改为选举制
B.设地方监查区
C.增设监查委员会
D.改监察使署为监察委员行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问答题 概述秦汉时期的司法制度与司法审判程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秦代九卿中,廷尉为中央掌司法的最高官员,其司法机构也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秦代九卿中,廷尉为中央掌司法的最高官员,其司法机构也称廷尉。秦时已形成从地方到中央的司法审理程序系统,地方基层的民事诉讼案件先由乡官啬夫受理,不能解决则上交县,县不能决送郡,郡不能决送中央廷尉,最后由廷尉审理后报呈皇帝裁决。汉代的司法制度中,皇帝拥有最高司法审判权,对重大案件有最后复审裁决权,大赦与特赦权也归皇帝掌握,中央司法机关沿秦制仍为廷尉,廷尉为中央最司法官,负责审理皇帝下达的案件。汉代的司法审判基本采用刑讯逼供制度,一般刑事案件地方一级司法机关可自行处理,死刑和重大疑难案件则需上报廷尉处理,并经皇帝批准,司法机构和司法官员的活动也要受监察机构和监察官的监督。
20、问答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的演变线索及其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建制的基本结构是郡县制度。这种制度在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建制的基本结构是郡县制度。这种制度在春秋时已萌生,至战国时期确立为以郡统县的地方二级行政单位。秦统一全国后,沿袭战国之制,"分天下为郡县",在全国置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一郡)。以守、尉、监类从中央的三公。西汉初期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国制,即分封的王国与郡县并存。东汉后期,地方机构发生重大变化,郡县二级制为州郡县三级制所取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衰微,地方权重。地方建制沿东汉后期的制度,为州、郡、县三级。这一时期的州刺史(牧)权力很大,拥有军政大权。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大致线索是,隋和唐前期是州(府)、县二级制,安史之乱以后是道、州(府)、县三级制。宋代地方行政建制承袭唐后期的制度,也分为三级制,即路(北宋初也称"道")、州(府、军、监)、县。辽地方建制仿唐制为道、州(府)、县三级,全国分五道,即东京、上京、中京、南京、西京。金代地方行政组织与辽相似,为路、府(州)、县三级制。金亦有五京。元代的地方行政组织为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明代地方行政制度较前朝多有厘革,地方建置分为省、府(州)、县三级。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错综复杂,地方官制一同于中央呈事权不一,职限难分的特点。地方行政机构一般认为是省、府(州)、县三级制,也有分为省、道、府(州)、县四级制的。
21、判断题 秦朝县以下的地方组织是乡、亭、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多项选择题 以下属于世袭兵役制的有()。
A.十六国时的“族兵”
B.辽代的“宫卫御帐兵”
C.金代的“猛安谋克”
D.元代的“怯薛军”
E.清代的“八旗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单项选择题 秦朝一统天下,军事制度整齐划一,()作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政。
A.司马
B.将军
C.校尉
D.太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多项选择题 唐朝任官的途径主要是科举,凡常科考试及第的进士,经吏部考试合格者,可正式授官。当时吏部任官的标准主要有()。
A.身
B.言
C.书
D.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多项选择题 汉代有()等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女官制度。
A.女御长
B.宫长
C.宫中学事史
D.尚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多项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分为哪三级?()
A.州
B.郡
C.县
D.省
E.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问答题 简述元朝法律的基本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明显的民族不平等性。(2)僧侣不受普通法律制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明显的民族不平等性。(2)僧侣不受普通法律制约,由专门的审理机构负责审理。(3)军人单独立籍,军人犯法归枢密院审理。军户犯罪一般由专门的管军官审理。
28、单项选择题 我国第一次文官考试在()时期。
A.北洋政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政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单项选择题 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
A.部落
B.部落联盟
C.酋邦
D.氏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单项选择题 宋朝官僚队伍的最大来源是()。
A.奏荫
B.摄署
C.科举
D.进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1、填空题 秦汉时期国家和地方政府长官自行选拔与任用属吏的制度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辟除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辟除制
32、判断题 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3、单项选择题 清初国家议事和决策中心是()。
A.库里勒台大会
B.斡鲁朵制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勃极烈会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4、单项选择题 商代王廷内的百官,总称()。
A.多卜
B.御事
C.多尹
D.冢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5、多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有()。
A.帝
B.天子
C.王
D.皇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6、单项选择题 清朝在省级机构的设置上,除了京师所在称顺天府,临近京师的河北地区称直隶,其它地区皆设()。
A.路
B.府
C.州
D.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7、单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A.游牧民族农业化
B.少数民族封建化
C.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8、单项选择题 提出了“不诛而害除”的“推恩”削藩之法的是:()。
A.汉景帝
B.晁错
C.汉武帝
D.主父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单项选择题 公务员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受到辞退的时限之一是一年内累计超过()。
A.15天
B.20天
C.25天
D.30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0、填空题 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和()政治性的,而在()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政治性;军事性;经济方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政治性;军事性;经济方面
41、单项选择题 明代四大权宦之一的(),是熹宗时期的司礼监太监,他大权独揽,将明代宦官干政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A.王振
B.汪直
C.刘瑾
D.魏忠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2、填空题 春秋时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个重大进步是()的出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郡县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郡县制
43、名词解释 科举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隋唐以后采取的一种主要的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度是在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隋唐以后采取的一种主要的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度是在推荐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发展,使科举制确立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以后,基本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为公平、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科举制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也利于更广泛的吸收人才。由此,他的一出现,便成为主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替,班明清时进入僵化和衰朽,到1905年由学校制所取代。
44、填空题 在军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而西魏、北周实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世兵制;府兵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世兵制;府兵制
45、单项选择题 魏律、晋律和唐律中的“八议”之条,体现着()的礼义学说,法律的道德化成为明显的特点。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佛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6、问答题 晚清政治变革给人们留下哪些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末由朝廷主持的立宪运动是以传统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为基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末由朝廷主持的立宪运动是以传统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为基础,通过传统的官僚政治手段进行的自上而下并有限度的变革,其本身的局限性和绝不可能进行彻底的自我完善,给人留下几点启示:
(1)官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是在射界形势的推动下进行的,原本就带有被动的性质。
(2)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中央政府集中权力,以便有效地统筹规划,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对改革中遇见的问题具体干预,这就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清政府非但没有达到集权的目的,反而使地方势力分离倾向加剧;不但没有取得列强们的谅解,而且失去了地方势力的支持,政治体制的改革的效果实际成为了泡影,内外矛盾加剧。
(3)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在传统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的情况下,需要政治体制改革,而改革必然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支持。
清政府没有把握机遇和妥善地解决这些矛盾,一味地追求制度上形式的改革,仍然借改革谋苟延统治的私利,也就决定它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
47、问答题 清朝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影响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特点:设置三级监察机构几省以上的行政区监察机构省级监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特点:设置三级监察机构几省以上的行政区监察机构省级监察机构道级监察机构地方上并存在独立的,专职的监察机构,监察权正和其他司法权一样,统统包容于行政之中。
影响:在清代地方上事实存在着监察缺位问题,这就不难理解清代吏治腐败问题为何难以克服。
48、填空题 在我国司法机关中,有批捕权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法院;检察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法院;检察院
49、名词解释 半殖民半封建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我国近代的国家组织。1940年第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我国近代的国家组织。19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丧失大量主权,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后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诼步加深。到1900年,“庚子国难”后,签订《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完全确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废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0、单项选择题 秦朝掌刑罚的全国最高司法官是:()。
A.卫尉
B.太仆
C.宗正
D.廷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1、单项选择题 ()是宋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A.州
B.道
C.路
D.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2、填空题 明清时代的监察机构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都察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都察院
53、多项选择题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设置刺史,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察举规定有六项范围,主要针对()。
A.中央官
B.地方豪强
C.郡守
D.及其地方豪强、郡守的子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4、单项选择题 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参议会制度
C.总统制
D.五院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5、问答题 试论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变法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历史地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变法的重中之重是直接关系“富国强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变法的重中之重是直接关系“富国强兵”的各种新经济法令的颁布。魏和秦的变法在这方面很突出,其中又以秦为最。
(2)比较魏、秦在经济方面的变法,魏在其广度、深度和展开的层次方面,都远逊于秦。最根本的区別在于,秦的变法触及并较好地处理了在土地国有的前提下个体农户的土地问题,使国家有效地取得了稳定而可靠的税赋和兵力的来源。
(3)各国的强弱、政治得失,从根本上说,也无不与是否变法以及变法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联。
56、单项选择题 “责任内阁”是一个具有()色彩的内阁。
A.平民
B.皇族
C.公民
D.资产阶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7、单项选择题 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称“考课”。秦已初具规模,汉朝则更完备,并设立了专门机构。当时对地方官的考核,主要由()负责。
A.大学士
B.各部侍郎
C.吏部尚书
D.丞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8、填空题 生漆是一种油包水型乳胶,其成分非常复杂,但已经有了详细的分析鉴定,其中 最主要的成份是()和漆酶,其它为树胶质包括糖类和糖蛋白类化合物及油和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漆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漆酚
59、单项选择题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围绕维护皇权而建立的职官体系中,中央官制以()为主干。
A.三公
B.三司
C.九卿
D.三公九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0、问答题 晚清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政治制度的半殖民化与半封建化。中国政治制度的封建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政治制度的半殖民化与半封建化。中国政治制度的封建性依然存在,中央到地方封建官僚机构和官制体系依然存在,但随着整个社会半殖民地与半封建性的加深,中国行政主权的完整独立性遭到侵蚀,出现了诸如总理衙门、南北通商大臣和总税务司这样一些具有买办化或不完全独立的半殖民地性质的政府机构。
2、政治体制“近代化”进程的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东渐”的加深,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从“洋务行政”中一系列洋务机构的出现以后开始推进;在西方先进的“宪政”思想影响下,戊戌变法中的康、粱等变法派直接提出了维新图强的宪政改革方案;20纪初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其部院改革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机构的设置;教育制度改革与废除科举为新型人才产生和官员选拔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前提条件;资政院、谘议局和责任内阁的设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原则,使政治体制向近代化方向推进了一步。
3、组织架构的新旧揉杂。由于社会与政治制度的半殖民化与半封建化特征,反映到官僚机构的设置方向上必然就是新旧揉杂,所谓新中有旧、旧中有新。如洋务新政中的军机处与总理衙门,清末新政中部院的调整,在传统的六部之外增设商部、学部等等。
61、单项选择题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②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③蒙古分裂为漠北、漠南、漠西三部④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2、问答题 论西魏、北周时期“府兵制”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这种兵制即仿照鲜卑部落兵制,也吸取了中原兵制的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这种兵制即仿照鲜卑部落兵制,也吸取了中原兵制的一些内容。兵源最初仅限于贵族,后扩展至六等以上的一般民户。在形式上,府兵制采用八部大人统兵的制度,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第二,有统一的军事指挥系统和较为严格的军事编制单位。指挥系统和基本编制为驻国--大将军--开府(长官开府仪同三司)--团(仪同)--仪同府(仪同三司)。第三,府兵制在初期为兵农分离,但逐步有向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发展的趋势。府兵制实际实行的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征兵与世兵相结合的制度。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兵源有保障,府兵不纳租庸调税、负担较轻,加以经常训练,故战斗力明显高于南朝的世兵。
63、多项选择题 三国时的“三公”是()。
A.太尉
B.司徒
C.司空
D.司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4、多项选择题 国民政府的中央政制分为()等时期。
A.军政时期
B.训政时期
C.宪政时期
D.党政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5、多项选择题 现代许多西方学者对国家的形式特征的描述,主要包括具有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以及下列特征()。
A.为保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及税收制度
B.有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
C.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
D.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6、填空题 公务员回避制度规定的回避范围是:()关系、()关系、()关系、()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
67、单项选择题 将九个皇子分封在长城沿边,经常奉命领兵出外作战或巡阅边睡,被称为“塞王”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明太祖
C.明成祖
D.宋哲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8、名词解释 羁糜府州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特殊行政单位,它与内地一般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特殊行政单位,它与内地一般府州不同,中央政府并不对其实行直接的统治,而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
69、多项选择题 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A.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之手
B.皇帝与各具体执行部门之间,废除宰相制度
C.皇帝以下,行政、军事、监察三个机关分别独立,互不统属,相互制约
D.压低宦官的品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0、单项选择题 提出了“不诛而害除”的“推恩”削藩之法的是:()。
A.汉景帝
B.晁错
C.汉武帝
D.主父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1、判断题 了解西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2、名词解释 宣政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域。
73、问答题 宋代的审判院是一个什么机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审判院是太宗时新设立的司法机构。设知院事1人,详议官6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审判院是太宗时新设立的司法机构。设知院事1人,详议官6人。负责详议由大理寺审判并经刑部复核的案件,案件详议后由审判院呈皇帝最后裁决。元丰改制后,这一机构被撤销。
74、多项选择题 北宋立国之初,确立了文人治国的方针,因而,科举制在()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
A.北宋
B.南宋
C.元代
D.明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5、问答题 试分析中华民国的议会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议会制度在民国难以实行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议会制度在民国难以实行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基础相对薄弱。议会制度只是形式上的移植,没有考虑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脱离中国社会现实,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窠臼。议会制度在中国缺少政治文化基础,在引进介绍中也没有明确的标准,版本各有不同,人们的价值取向在一知半解中更趋向于各取所需。
76、问答题 辽、金中枢系统概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辽朝官制的特点是所谓"北、南面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辽朝官制的特点是所谓"北、南面官"制,中枢机构形式上也分为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大系统,而且北面官又分北、南二大分支系统,北面官的中枢机构为北、南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总知军国事、知军国事等,总领政务。辽北面官系统也设有北、南枢密院,北枢密院掌军事,南枢密院掌吏部。金代的中枢机构仿宋制而有所变化。金初,实行勃极列制度,"勃极列"在女真语中意为治理众人,是金朝的最高权力中枢。煦宗时,沿用汉制,废除勃极列制度,在中央推行三省制度,但实际权力集中在尚书省。海陵王完颜亮时又废三省制,正式确立尚书一省为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
77、问答题 简述明朝内阁制的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将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将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为解决皇帝专权又不专政的矛盾,仿宋制建立华盖、武英、文华三殿与文渊、东阁二阁,后明仁宗又设谨身殿,形成四殿二阁的明代内阁组织 。殿阁设学士、大学士,因殿阁设在皇宫之内,又称为内阁。
朱元璋时内阁为皇帝处理政务而设的秘书班子,品秩为五品。明成祖时,阁臣参与政务,成为皇帝决策的重要参谋,但不置属官,品秩仍为五品。明仁宗、宣宗、英宗时,阁臣多加六部尚书衔,地位大为提高,由票拟大权直接掌握了处理政务的大权。英宗及以后时期,内阁形成了首辅制度,内阁成为国家中枢组织,首辅成为无冕之相。
78、判断题 宋朝在王安石变法后,实行了保甲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9、多项选择题 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明确提出了()。
A.立宪法
B.开议院
C.倡民权
D.限制封建君主的权利
E.实行君主立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0、单项选择题 科举制度在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以后,是在()年废止的。
A.1904
B.1805
C.1905
D.1911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1、单项选择题 元地方最高行政组织是()。
A.省
B.路
C.府
D.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2、单项选择题 清代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是()。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国子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3、名词解释 卫所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明太祖时创立的一种新的军事制度。军队编制分卫所两级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明太祖时创立的一种新的军事制度。军队编制分卫所两级制,大体以5600人为一卫。
84、单项选择题 ()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5、多项选择题 北宋的政治制度,经过太祖、太宗两朝的调整,至真宗朝,呈现出的明显特点是()。
A.权力过分集中
B.机构重叠
C.名不符实
D.军权分置
E.以差遣分治内外之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6、单项选择题 所谓皇位世袭制,体现的是皇帝家族对国家权力的独占。皇位继承的唯一合法依据是()。
A.血统
B.土地
C.财产
D.宗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7、问答题 概述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末,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初步繁荣时期。表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初步繁荣时期。表现:①多种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其中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最具代表性的是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②出现了一批中国政治制度的通史、断代史和专史性质的学术著作。比较重要的有:曾资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两汉文官制度》,杨熙时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88、多项选择题 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和死后分别要加()。目的是为了使皇帝更加神圣化。
A.尊号
B.谥号
C.庙号
D.年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9、单项选择题 元代称大都周围一带称为“腹里”,直属中央的()管辖。
A.户部
B.中书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0、多项选择题 宋代的府是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的()以及京都、()所在地。
A.道
B.州
C.陪都
D.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1、填空题 54年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体系由三级两层改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四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四级
92、单项选择题 参加投票的选民不足半数,选举应()。
A.一直进行
B.改期举行
C.取消
D.有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3、问答题 清代的“道”与唐代的“道”有什么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唐代道(藩镇)成为州(府)之上的实际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唐代道(藩镇)成为州(府)之上的实际最高地方行政机构,"道"在唐前期即已存在,唐太宗曾分全国为十道(玄宗时增至十五道),这种道是监察区而非行政区,中央政府定期派京城官充任各道的按察使(后改称采访处置使、观察处置使)巡视监察地方州县,安史乱后成为地方最高建制的"道"则是从唐前期都督府发展而来的,专指节度使所领的道。唐前期在边郡置(大)都督府,这些都督府所领地区也称"道"。清代为处理一省事务之便,沿袭明制,一省分几道,由布政使派出的称分守道,由按察使派出的称分巡道。乾隆以后,俱成为地方实官,事实上道成了省与府之间的行政机构。
94、填空题 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它和()、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理寺;刑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理寺;刑部
95、多项选择题 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始设六科给事中。六科官员品秩虽低,权力却大,权限主要包括封驳权、()。
A.出令权
B.劾奏权
C.司法权
D.言谏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6、多项选择题 战国时,有些国家实行五官制,五官即()和大行。
A.大谏
B.大田
C.大司马
D.大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7、问答题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演变的规律及其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君权总的趋势是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君权总的趋势是不断集中和加强;相权总的趋势是不断消弱和分散。综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权的发展变化始终是围绕君权进行的;
第二、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促使宰相制度本身不断演变的主因;
第三、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政治势力的兴衰是促成宰相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第四、统治集团对国家机器的调整也是宰相制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98、多项选择题 一般说来,宪法实施的基本方式主要有:()。
A.行为实施和规范实施
B.直接实施和间接实施
C.主动实施和被动实施
D.事前依照实施和事后追惩实施
E.单一方式和综合方式实施
F.专门实施和一般实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F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9、单项选择题 唐袭隋制,中枢机构仍为三省。中书省主出命,长官为中书令,正二品。门下省主封驳,长官为侍中,正三品。尚书省主执行,长官为尚书令,正二品。为避忌讳,尚书省的实际长官为(),皆为从二品。
A.左右仆射
B.同三品
C.参知政事
D.同平章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0、多项选择题 西周的政治机构大体可以分为()。
A.决策机构
B.执行机构
C.内廷宗教与文职机构
D.宫廷机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政治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政治学:中国政治制度史》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