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婴儿室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A.≤10CFU/m3
B.≤100CFU/m3
C.≤200CFU/m3
D.≤500CFU/m3
E.≥500CFU/m3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护士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可选用()
A.直接戴一次性手套
B.手快速消毒剂进行洗手消毒
C.用流动水洗净双手
D.用无菌水洗净双手
E.用清洁纱布包裹双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护士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如放置血管导管、导尿管,可选用手快速消毒剂进行洗手消毒。
3、单项选择题 下列微生物的种类和应选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A.乙型肝炎病毒-中水平以上消毒法(含中水平)
B.真菌孢子-高水平消毒法
C.亲脂病毒-高水平消毒法
D.螺旋体-低水平消毒法
E.分枝杆菌-中水平消毒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受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及经血传播病原体(如乙型肝炎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受真菌、螺旋体、支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受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4、单项选择题 在人群中,长期携带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者为()
A.25%
B.15%
C.5%
D.1%
E.0.5%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状态相当普遍,15%的人长期携带。有活动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有大量该菌定植的患者可排出大量细菌,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感染源。
5、单项选择题 有关洗手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
B.按序揉搓双手,持续15秒
C.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
D.洗手时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E.洗手后手上只能检出极少量致病性微生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洗手时需注意洗手方法正确,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洗手后手上不能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6、单项选择题 对百日咳患者应采用的隔离是()
A.严密隔离
B.接触隔离
C.保护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消化道隔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呼吸道隔离是为防止传染性疾病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而设置的隔离,如肺结核、流脑、百日咳、腮腺炎、麻疹等,均应采取呼吸道隔离。
7、单项选择题 孙某,40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下列对该患者的健康指导不恰当的是()
A.增强抵抗力,避免感染
B.定期随诊,复查,避免复发
C.不可擅自停药
D.经常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E.避免劳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一般情况下不因预防目的而使用抗生素。
8、单项选择题 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吸痰时应()
A.洗手
B.戴手套
C.戴口罩、护目镜
D.穿隔离衣
E.戴口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即洗手,输液过程中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因此为患者输液后应洗手;为患者测量血压前,应洗手,测量血压时应戴口罩,使用避污纸;进入隔离室时,应穿隔离衣,以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污染;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吸痰时,为防止患者的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和鼻腔黏膜,应戴口罩及护目镜;清洗粘有血液的手术器械时,为防止接触血液,应戴手套;气性坏疽为接触隔离的疾病,工作人员的手或皮肤有破损时应避免接触患者,必要时应戴好手套护理患者。
9、单项选择题 医院Ⅱ类环境是()
A.重症监护病房
B.妇产科检查室
C.层流洁净病房
D.医院职工餐厅
E.传染病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1.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2.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等。 3.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等。 4.Ⅳ类环境包括传染病房、传染科检查室等。
10、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医护人员手上常住细菌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表皮葡萄球菌
D.支原体
E.沙门氏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手部皮肤的微生物包括常住菌和暂住菌。常住菌是指定植在手部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如表皮葡萄球菌、丙酸盐菌。暂住菌是指手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黏附在皮肤上的细菌,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如选项A,B,D,E都是常见的致病菌。
11、单项选择题 急性感染如患者体质好,病程不易迁延者抗生素的疗程为()
A.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2~3天
B.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
C.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
D.连续使用4~8周
E.连续使用5~7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1.败血症患者抗生素的疗程为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再停药。 2.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疗程为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续用2~3天。 3.急性感染如患者体质好,病程不易迁延者,抗生素的疗程为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即可停药。 4.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抗生素的疗程可达4~8周。
12、单项选择题 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疗程为()
A.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2~3天
B.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
C.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
D.连续使用4~8周
E.连续使用5~7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1.败血症患者抗生素的疗程为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再停药。 2.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疗程为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续用2~3天。 3.急性感染如患者体质好,病程不易迁延者,抗生素的疗程为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即可停药。 4.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抗生素的疗程可达4~8周。
13、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菌群绝大部分是厌氧菌
B.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合成叶酸、维生素A、泛酸等
C.肠道中的乳酸菌、肠球菌等正常菌群可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D.菌群失调可导致感染
E.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单项选择题 使用二溴海因进行消毒处理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浸泡浓度为0.2%(2000mg/L)
B.对一般细菌污染物品,浸泡浓度为0.1%(1000mg/L)
C.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使用喷洒法时,作用时间为30分钟
D.一般污染表面喷洒消毒时,浓度为0.4%(4000mg/L)
E.用于水质消毒时,用量为5~10mg/L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使用二溴海因进行消毒处理时可使用浸泡法、擦拭法、喷洒法等。使用浸泡法时,浸泡时间为30分钟。对一般污染物品(如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等),浸泡浓度应为0.01%~0.02%(100~200mg/L);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浸泡浓度应为0.1%~0.2%(1000~2000mg/L)。使用喷洒法时,一般物品表面可使用0.05%~0.1%(500~1000mg/L),作用30分钟;芽胞污染物品应使用0.1%~0.2%(1000~2000mg/L),作用60分钟。用于水质消毒时,用量为5~10mg/L。
15、单项选择题 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抗生素的疗程为()
A.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2~3天
B.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
C.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
D.连续使用4~8周
E.连续使用5~7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1.败血症患者抗生素的疗程为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再停药。 2.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疗程为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续用2~3天。 3.急性感染如患者体质好,病程不易迁延者,抗生素的疗程为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即可停药。 4.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抗生素的疗程可达4~8周。
16、单项选择题 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
A.0.5%
B.1%
C.7%
D.8%
E.1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10%;100张病床以下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7%;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中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低于0.5%。
17、单项选择题 导管管尖培养阳性说明细菌菌落数超过()
A.每平板≥5cfu
B.每平板≥10cfu
C.每平板≥15cfu
D.每平板≥10cfu/ml
E.每平板≥15cfu/ml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导管尖端培养室,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每平板细菌数≥15cfu即为阳性。
18、单项选择题 诊断下呼吸道感染时,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无病原菌数需()
A.≥103cfu/ml
B.≥104cfu/ml
C.≥105cfu/ml
D.≥106cfu/ml
E.≥107cfu/ml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碘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高效消毒剂
B.配制时应使用生理盐水稀释
C.可用于所有金属制品的消毒
D.对皮肤黏膜无刺激
E.与有机物共存时不会影响消毒效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碘伏属于中效消毒剂,配制时根据有效碘含量用灭菌蒸馏水进行稀释。由于对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因此不适于铜、铝、碳钢等二价金属的消毒。消毒效果受有机物影响很大,因此消毒时若存在有机物,应提高药物浓度或延长消毒时间。
20、单项选择题 有关医院感染正确的描述是()
A.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症状
B.患者出院后出现的感染症状
C.感染和发病同时发生在医院内
D.陪护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
E.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21、单项选择题 某护士洗手时,涂擦皂液后,进行了如下的揉擦,请问她漏洗了哪个部位()
A.手掌
B.指尖
C.指间
D.拇指
E.手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由图可见,小张漏掉的是:将拇指于握拳状的手掌中揉擦。
22、单项选择题 败血症患者抗生素的疗程为()
A.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2~3天
B.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
C.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
D.连续使用4~8周
E.连续使用5~7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1.败血症患者抗生素的疗程为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再停药。 2.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疗程为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续用2~3天。 3.急性感染如患者体质好,病程不易迁延者,抗生素的疗程为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即可停药。 4.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抗生素的疗程可达4~8周。
23、单项选择题 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后多长时间内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A.24小时
B.36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超过平均潜伏期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4、单项选择题 血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不包括()
A.采用各种导管应有明确指征
B.选管合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C.插管部位感染需严密观察24小时后决定是否拔管
D.配制液体及高营养液应在洁净环境中进行
E.配制抗癌药及抗菌药应在生物洁净操作台上进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血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中规定:加强插管部位的护理及监测,留置导管的时间不宜过长,导管入口部位保持清洁,可选用透明敷料,以便于随时监察,一旦发现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征象应立即拔除导管,并做相应的处理。
25、单项选择题 护士在对患者留置套管针部位进行护理时,下列哪项措施不正确()
A.选择口径合适的导管
B.局部使用透明敷料
C.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
D.每3~5天更换导管插入部位
E.输液器每24小时更换一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导管入口应保持清洁,及时更换敷料,但不提倡局部涂擦抗生素或消毒软膏。
26、单项选择题 某面积为15m2的外科换药室,高3m,欲采用30W的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应至少装几盏灯()
A.1
B.2
C.3
D.4
E.5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紫外线消毒时,要求每立方米装紫外线灯瓦数≥1.5W。该检查室空间为15×3=45m3,假设须装a盏灯,则≥1.5W/m3,得出a≥2.25,应至少装3盏灯。
27、单项选择题 下列疾病需采用严密隔离的是()
A.疟疾
B.破伤风
C.霍乱
D.肺结核
E.新生儿脓疱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用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
28、单项选择题 用于浸泡金属器械时需加亚硝酸钠防锈的是()
A.75%乙醇
B.2%过氧乙酸
C.0.5%碘伏
D.10mg/L二溴海因
E.2%戊二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0.5%碘伏可用于术前刷手。胃镜消毒需要用高水平消毒剂,戊二醛属于灭菌剂,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如内镜等。2%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用于浸泡金属器械时需加亚硝酸钠防锈。二溴海因可用于饮水消毒、医疗卫生单位环境消毒和诊疗用品消毒,以及餐(茶)具、果蔬等的消毒。
29、单项选择题 原位菌群失调是指()
A.有外来菌入侵
B.正常菌群定位转移
C.正常菌群出现移位
D.正常菌群出现种类结构变化
E.正常菌群未偏离正常生理组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原位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虽仍生活在原来部位,亦无外来菌入侵,但发生了数量或种类结构上的变化,即出现了偏离正常生理组合的生态学现象,可对宿主产生某种不良影响。
30、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表浅手术切口感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切口涉及皮肤和皮下组织
B.发生在术后30天内
C.切口红、肿、热、痛
D.细菌培养阳性
E.切口液体清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切口液体清亮是脂肪液化造成的,不属于切口感染。
31、单项选择题 可被皮肤上痤疮丙酸杆菌杀死的是()
A.抗菌性脂类
B.溶血性链球菌
C.过氧化氢
D.肠毒素
E.脑膜炎球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皮肤上的痤疮丙酸杆菌能产生抗菌性脂类,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生长。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能产生过氧化氢,可杀死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
32、单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炭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炭疽的传染源是病畜和患者
B.炭疽杆菌只通过与破损的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内而感染
C.患者使用的餐具可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
D.病室空气可采用过氧乙酸3g/m3熏蒸1~2小时
E.炭疽患者用过的治疗废弃物应焚烧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人与带有炭疽杆菌的物品接触后,通过皮肤上的破损处或伤口感染可形成皮肤炭疽;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形成肠炭疽,及呼吸道感染形成肺炭疽。
33、单项选择题 器械护士刘某,术后对手术金属器械进行去污处理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手术结束及时清洗,避免污物干燥
B.选用弱酸洗涤剂进行清洗
C.发现器械上血迹污染较重,因此预先用酶洗涤剂浸泡2分钟以上
D.清洗中注意避免污物与身体的直接接触
E.清洗中避免直接用手对器械尖锐端进行清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金属器械应选用弱碱性洗涤剂进行清洗。
34、单项选择题 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梅毒患者的内衣裤时,有效氯浓度为()
A.25~50mg/L
B.50~100mg/L
C.100~200mg/L
D.250~500mg/L
E.500~1000mg/L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梅毒患者的内衣裤可采用煮沸或含氯消毒剂(250~500mg/L)浸泡的方法消毒。
35、单项选择题 某三甲医院2009年6月共收治住院患者2500人,新发医院感染中,50人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同期住院患者中共有800人接受了外科手术。这所医院在2009年6月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
A.2%
B.5%
C.6%
D.8%
E.1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属于部位感染发生率,用来统计处于特定部位感染危险人群中新发生该部位医院感染的频率。在本题中,分子为新发切口感染的病例数,分母为危险人群,是指6月份接受手术患者的总体。因此2009年6月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50/800=6.25%,约为6%。
36、单项选择题 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被洗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称为()
A.清洁
B.去污
C.消毒
D.灭菌
E.抗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去污的定义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被洗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
37、单项选择题 换药室地面上溅有患者血液,应()
A.用干拖把拖净
B.用湿拖把拖净
C.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洗净
D.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先消毒、再洗净
E.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丢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当地面被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以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洗工具先消毒、再洗净。
38、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项手术无需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A.右肺切除术
B.胃大部切除术
C.甲状腺手术
D.开放性骨折
E.器官移植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清洁无菌手术(如甲状腺手术、疝修补术、输卵管结扎术等)无需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9、单项选择题 某活动性结核患者手术结束后,手术室使用含氯消毒剂对环境进行终末消毒,手术室面积为15m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地面,浓度1000mg/L的消毒液,使用的量为4.25L
B.地面,浓度2000mg/L的消毒液,使用的量为3L
C.墙面,浓度2000mg/L的消毒液,使用的量为3L
D.墙面,浓度1000mg/L的消毒液,使用的量为3L
E.墙面,浓度2000mg/L的消毒液,使用的量为4.25L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对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环境的消毒:地面(水泥)为浓度2000mg/L的消毒液,量=350ml/m2×15=4250ml;墙面为2000mg/L的消毒液,量=200ml/m2×15=3000ml。
40、单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紫外线消毒的方法,错误的是()
A.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病室时,不得有人在室内;不能离开病室者,应适当遮盖
B.照射时间应少于20分钟
C.用于治疗室台面的消毒时,应将紫外线灯置于距台面1m处
D.当病室内湿度过大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E.用于病室内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吸顶安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紫外线灯照射时间一般均应大于30分钟。
41、单项选择题 患者,女性,60岁,因肺炎住院治疗,因长期输液需要,留置了静脉套管针。留置第3天,患者诉注射部位疼痛,局部沿静脉出现条索状红肿、灼热,考虑患者发生了()
A.发热反应
B.急性肺水肿
C.静脉炎
D.空气栓塞
E.肺炎加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2、单项选择题 常用的手消毒剂是()
A.50%异丙醇溶液
B.95%乙醇溶液
C.氧化电位水
D.含醛类复配的手消毒液
E.有效碘含量为50mg/L的碘伏溶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常用的手消毒剂有:含醇类或胍类(醋酸氯己定等)复配的手消毒液;有效碘含量为500mg/L的碘伏溶液;75%乙醇溶液或70%异丙醇溶液;氧化电位水等。
43、单项选择题 患者,女,30岁,病毒性感冒,护士对其进行健康指导,下列不正确的是()
A.注意多休息
B.多喝水
C.外出戴口罩
D.按疗程正确服用抗生素
E.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病毒性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44、单项选择题 静脉输液部位皮肤消毒的方法正确的是()
A.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旋转涂擦,面积不小于5cm×5cm
B.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外向内旋转涂擦,面积不小于5cm×5cm
C.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旋转涂擦,面积不小于2cm×2cm
D.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外向内旋转涂擦,面积不小于2cm×2cm
E.以穿刺点为中心,由上向下涂擦,面积不小于5cm×5cm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穿刺部位消毒方法为:以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旋转涂擦,直径不小于5cm。
45、单项选择题 青霉素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腹痛,属于()
A.肾的毒性反应
B.对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
C.肝的毒性反应
D.二重感染
E.过敏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第1题为使用抗生素治疗造成的菌群失调性的结肠炎。
46、单项选择题 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B.损伤细胞膜
C.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抑制细菌核酸的形成
E.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7、单项选择题 我国新修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颁发实施的日期是()
A.1999年1月
B.2000年1月
C.2001年1月
D.2002年1月
E.2003年1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8、单项选择题 某三甲医院2009年6月共收治住院患者2500人,其中有200人新发医院感染,同期共有375人存在医院感染。经过感染监测实查,发现6月份漏报新发感染人数50人,实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A.8%
B.10%
C.15%
D.20%
E.25%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实际医院感染发生率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人群中新发生的医院感染的频率。在本题中,分子为新发医院感染,分母为同期住院患者总数。因此,实际医院感染发生率=(50+200)/2500=10%。
49、单项选择题 李某,男,8岁,发热4天,体温39.6℃,伴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考虑乙型脑炎,对该患者应施行()
A.呼吸道隔离
B.接触隔离
C.昆虫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消化道隔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乙脑是由昆虫传播的,应该实行昆虫隔离。
50、单项选择题 医院感染资料汇总统计分析后绘制成图表表示,若要说明连续性资料,表示事物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动情况或一种现象随另一种现象的变动情况则选用()
A.统计地图
B.圆形图
C.直条图
D.线段图
E.直方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统计图有圆形图、直方图、直条图、统计地图和线段图等,其中线段图用于说明连续性资料,表示事物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动情况或一种现象随另一种现象的变动情况。
51、单项选择题 李某,男,8岁,被诊断为脊髓灰质炎,应采取的隔离种类为()
A.严密隔离
B.接触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消化道隔离
E.血液-体液隔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脊髓灰质炎有肠道病毒引起,应进行消化道隔离。
52、单项选择题 微生态平衡是指正常微生物与不同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组合,达到三个方面的平衡,即定位、定量及()
A.定性
B.定群
C.定比
D.定植
E.定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微生态平衡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与不同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组合,达到定位、定性、定量三个方面的平衡。
53、单项选择题 患者,女性,28岁,确诊为淋病,为其进行健康指导,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内衣裤、毛巾等进行煮沸消毒
B.便器应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C.性生活时可向生殖器官上喷涂消毒剂预防感染
D.指导患者的性伴侣同时接受治疗
E.治疗期间避免性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向生殖器官喷涂消毒剂,不能有效预防在性生活中感染淋病。
54、单项选择题 无机污物的清洗宜选择()
A.清水
B.1%浓盐水
C.95%乙醇
D.pH值<7的洗涤剂
E.pH值>7的洗涤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pH值<7的洗涤剂主要用于无机污物的清洗;pH值>7的洗涤剂主要用于有机污物如血、脂肪和粪的清洗;金属器械主要选择弱碱性洗涤剂。
55、单项选择题 医院感染监测包括全面综合性监测和()
A.危险因素监测
B.发病率监测
C.感染病种监测
D.致病微生物监测
E.目标监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医院感染监测包括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监测两大类。
56、单项选择题 能杀死一切微生物的化学消毒剂是()
A.二溴海因
B.碘伏
C.氯己定
D.戊二醛
E.苯扎溴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能杀死一切微生物的化学消毒剂属于灭菌剂,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二溴海因属于高效广谱消毒剂,碘伏属于中效消毒剂,氯己定和苯扎溴铵属于低效消毒剂。
57、单项选择题 各种诊疗性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面积不小于()
A.1cm×1cm
B.3cm×3cm
C.5cm×5cm
D.10cm×10cm
E.20cm×20cm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各种诊疗性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面积,以穿刺或注射部位为中心,一般不小于5cm×5cm。
58、单项选择题 护士小张发现紫外线灯管积聚大量灰尘,应用下列哪种棉球擦拭灯管()
A.无水酒精棉球
B.75%酒精棉球
C.生理盐水棉球
D.次氯酸钠棉球
E.碘伏棉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紫外线灯管应每周2次用无水酒精棉球擦拭灰尘及污垢。
59、单项选择题 使用四环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葡萄球菌性结肠炎,属于()
A.肾的毒性反应
B.对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
C.肝的毒性反应
D.二重感染
E.过敏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第1题为使用抗生素治疗造成的菌群失调性的结肠炎。
60、单项选择题 医院Ⅳ类环境是()
A.重症监护病房
B.妇产科检查室
C.层流洁净病房
D.医院职工餐厅
E.传染病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1.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2.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等。 3.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等。 4.Ⅳ类环境包括传染病房、传染科检查室等。
61、单项选择题 属于严密隔离的疾病是()
A.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B.腮腺炎
C.气性坏疽
D.伤寒
E.非甲非乙型肝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1.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如霍乱、鼠疫、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 2.血液、体液隔离主要用于预防因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含表面抗原携带者)、非甲非乙型肝炎等。 3.消化道隔离主要用于预防经粪-口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霍乱、伤寒、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感染性腹泻等。 4.呼吸道隔离主要用于预防经由飞沫传播(短距离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麻疹、腮腺炎、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62、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结核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核分枝杆菌不耐受阳光和高热
B.患者吐出的痰液干燥后仍有传染性
C.患者痰液应用纸盒盛装后焚烧
D.碘伏和酒精不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E.排菌的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含大量脂类,对消毒剂抵抗力较强,消毒应使用高、中效消毒剂,碘伏和酒精属于中效消毒剂,均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63、单项选择题 清洗粘有血液的手术器械时应()
A.洗手
B.戴手套
C.戴口罩、护目镜
D.穿隔离衣
E.戴口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即洗手,输液过程中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因此为患者输液后应洗手;为患者测量血压前,应洗手,测量血压时应戴口罩,使用避污纸;进入隔离室时,应穿隔离衣,以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污染;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吸痰时,为防止患者的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和鼻腔黏膜,应戴口罩及护目镜;清洗粘有血液的手术器械时,为防止接触血液,应戴手套;气性坏疽为接触隔离的疾病,工作人员的手或皮肤有破损时应避免接触患者,必要时应戴好手套护理患者。
64、单项选择题 存放HBV阳性血液制品的冰箱,冰箱解冻后的冰水,消毒方法正确的是()
A.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1:1的比例混匀作用后再排放
B.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1:5的比例混匀作用后再排放
C.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1:1的比例混匀作用后再排放
D.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1:5的比例混匀作用后再排放
E.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1:2的比例混匀作用后再排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存放HBV阳性血液制品的冰箱,对冰箱解冻后的冰水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1:1的比例混匀作用30分钟后再排放。
65、单项选择题 原位菌群失调不包括()
A.一度失调
B.二度失调
C.二重感染
D.菌群交替症
E.定位转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原位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生活在原来部位,但发生了菌群数量或种类结构变化,可分为三类:一度失调、二度失调和三度失调(亦称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
66、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
B.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C.可经呼吸道传播
D.可经消化道传播
E.伤口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后也可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主要传染源为野栖为主的黑线姬鼠和家栖为主的褐家鼠。
67、单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洗手目的的描述中,错误的()
A.可保持手部卫生
B.可防止经手的交叉感染
C.可防止耐药细菌定植和扩散
D.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E.可清除手上的一切微生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洗手是将手涂满肥皂泡沫,并对其表面进行强有力的短时揉搓,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的过程。洗手可清除手上的部分微生物,主要是致病微生物,但无法清除定植在手部皮肤上的正常菌群。
68、单项选择题 骨髓移植病房应采用下列哪种消毒方法()
A.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B.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C.层流洁净系统
D.紫外线灯消毒
E.臭氧消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骨髓移植病房属Ⅰ类环境,只能采取层流通风进行空气消毒,才能使该类环境的空气质量达标。
69、单项选择题 医院Ⅰ类环境是()
A.重症监护病房
B.妇产科检查室
C.层流洁净病房
D.医院职工餐厅
E.传染病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1.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2.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等。 3.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等。 4.Ⅳ类环境包括传染病房、传染科检查室等。
70、单项选择题 用紫外线灯管消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被消毒物品应摊开或挂起
B.紫外线灯管要保持清洁透亮
C.灯管使用期限不能超过1000小时
D.灯管强度低于60μW/cm2时应更换
E.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为确保消毒效果,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时应注意:保持灯管清洁,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消毒时间应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时应将物品摊开或挂起,灯管使用期限不超过1000小时、灯管照射强度不低于70μW/cm2。
71、单项选择题 败血症患者需在体温正常几天后停止使用抗生素()
A.1~2天
B.2~3天
C.7~10天
D.2~3周
E.4~8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2、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常为多重耐药菌株
B.大部分为人体正常菌群的转移菌或条件致病菌
C.常侵犯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
D.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E.同一种细菌,医院外分离出的病原体菌株的耐药性更强、更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同一种细菌,医院内分离出的病原体菌株的耐药性更强、更广,与医院中病种相对集中、抗生素应用普遍等有关。
73、单项选择题 紫外线消毒空气时,若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1支,则有效距离和消毒时间分别为()
A.<1m,30~60分钟
B.<2m,30~60分钟
C.<1m,60~90分钟
D.<2m,60~90分钟
E.<1m,90分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紫外线多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用于空气消毒时,若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1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为30~60分钟。
74、单项选择题 &nb来源:www.91exam.orgsp;下列消毒液中,既可用于口腔含漱又可用于外科伤口清洗的是()
A.碘伏
B.氯己定
C.苯扎溴铵
D.过氧化氢
E.过氧乙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过氧化氢液既适用于口腔含漱又适用于外科伤口清洗,而其余各项只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不用于口腔含漱和外科伤口冲洗。
75、单项选择题 1000mg/L氯己定水溶液可用于()
A.外科洗手
B.阴道冲洗
C.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D.穿刺部位皮肤消毒
E.伤口创面消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1000mg/L氯己定水溶液可用于阴道冲洗。其余选项均应使用5000mg/L氯己定水溶液。
76、单项选择题 戴帽子、口罩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
B.口罩应罩住口鼻部
C.一次性口罩不潮湿不用更换
D.纱布口罩使用2~4小时应更换
E.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口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一次性口罩使用不应超过4小时,口罩潮湿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换
77、单项选择题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诊断下呼吸道感染时,经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采集的病原菌数需()
A.≥103cfu/ml
B.≥104cfu/ml
C.≥105cfu/ml
D.≥106cfu/ml
E.≥107cfu/ml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8、单项选择题 护士小李要为甲、乙两位患者更换引流袋,其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洗手→戴手套→换甲患者引流袋→换乙患者引流袋→摘手套→洗手
B.洗手→戴手套→换甲患者引流袋→洗手→换乙患者引流袋→摘手套→洗手
C.洗手→戴手套→换甲患者引流袋→换手套→换乙患者引流袋→摘手套→洗手
D.洗手→戴手套→换甲患者引流袋→脱手套→洗手→戴手套→换乙患者引流袋→摘手套→洗手
E.洗手→戴手套→换甲患者引流袋→脱手套→洗手→戴手套→换乙患者引流袋→洗手→摘手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连续为不同患者更换引流袋时,每更换一个患者,需摘掉手套,重新洗手、戴手套。所有患者更换完毕后,摘手套,洗手。
79、单项选择题 有关化学消毒剂的使用,错误的是()
A.碘酊多用于皮肤的消毒
B.氯己定对金属和织物无腐蚀性
C.过氧乙酸可用于浸泡金属器械
D.戊二醛可用于浸泡内镜
E.碘伏对皮肤、黏膜无刺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所以不宜用于浸泡金属器械,其他选项均是正确的说法。
80、单项选择题 属于血液、体液隔离的疾病是()
A.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B.腮腺炎
C.气性坏疽
D.伤寒
E.非甲非乙型肝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1.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如霍乱、鼠疫、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 2.血液、体液隔离主要用于预防因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含表面抗原携带者)、非甲非乙型肝炎等。 3.消化道隔离主要用于预防经粪-口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霍乱、伤寒、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感染性腹泻等。 4.呼吸道隔离主要用于预防经由飞沫传播(短距离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麻疹、腮腺炎、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81、单项选择题 常用的手消毒剂不包括()
A.0.5%碘伏溶液
B.75%乙醇溶液
C.70%异丙醇溶液
D.氧化电位水
E.2%来苏儿溶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来苏儿主要成分是甲酚,对人体具有毒性,且不易裂解,已较少用于常规消毒,亦不能用于食品和餐具的消毒,目前多用于浸泡、擦拭污染物,如浴池、便器、脸盆等物品的表面消毒。
82、单项选择题 手术前准备时用除菌皂液擦拭洗净全身皮肤的手术对象是()
A.老年患者
B.婴幼儿患者
C.昏迷患者
D.正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
E.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术前准备可用除菌皂液擦拭洗净全身皮肤以预防感染。
83、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可感染乙肝
B.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透析装置也可传播乙肝
C.乙肝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行传播
D.HBsAg阳性者是传染源之一
E.患有乙肝的妇女的婴儿一定会得乙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现患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者)。医源性传播是乙肝的传播途径之一,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通过污染的医疗器械,如动静脉插管、内镜、穿刺针、血液透析装置以及口腔器械等均可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黏膜或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母婴垂直传播也是传播途径之一,但不一定会感染。母体HBsAg阳性者传给婴儿的几率为26%~70%,HBcAg阳性者传给婴儿的几率在90%以上。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即可成为HBsAg携带者或乙肝患者。
84、单项选择题 隔离室适用于()
A.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
B.个人卫生状态差的患者
C.高度水肿的患者
D.Ⅲ度营养不良的患者
E.婴幼儿和老年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隔离室适用的情况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疾病的人、卫生状态差的患者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
85、单项选择题 有关洗手指征错误的是()
A.接触传染病患者前后
B.进行无菌操作后
C.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后
D.脱手套前
E.进入和离开ICU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洗手指征是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体液、血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手套后,而非脱手套前,只有D项错误。
86、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相对危险度(RR)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指非暴露组与暴露组医院感染几率之比
B.表示暴露组的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的倍数
C.等于1时,表明所研究的因素与感染发生间有联系
D.大于1时,表明该因素会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E.小于1时,表明该因素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相对危险度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医院感染几率之比,表示暴露组的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的倍数。在相对危险度等于1时,表明所研究的因素与感染发生之间无联系;当相对危险度大于1时,为正相关,即所研究的因素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当相对危险度小于1时,说明该因素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87、单项选择题 下列抗生素联合使用会导致抗生素毒性增加的是()
A.庆大霉素+青霉素
B.青霉素+红霉素
C.庆大霉素+红霉素
D.红霉素+磺胺
E.青霉素+头孢呋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庆大霉素属于氨基苷类药物,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药物,两者不宜同时使用。
88、单项选择题 杀菌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段是()
A.200~220nm
B.220~240nm
C.240~260nm
D.250~270nm
E.270~290nm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杀菌作用最强的C波紫外线波段为250~270nm,故选D。消毒使用的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段是250~270nm。
89、单项选择题 为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护理时,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正确进行吸痰操作
B.每日给予口腔护理
C.每日更换湿化瓶中蒸馏水
D.定时引流声门下分泌物
E.防止冷凝水倒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呼吸机的湿化器须使用无菌水,并每日更换。
90、单项选择题 手术前进行外科手消毒的范围是()
A.双手手掌
B.双手
C.双手及前臂
D.双手、前臂及肘部
E.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1、单项选择题 不属于内源性感染微生物"贮藏库"的部位是()
A.呼吸道
B.阴道
C.输尿管
D.肠道
E.皮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构成内源性感染微生物"贮藏库"的部位常见于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尿道及皮肤等部位,而正常情况下输尿管为人体的无菌器官
92、单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臭氧消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主要依靠强大的氧化作用杀菌
B.臭氧发生器将空气中的氧气转换为臭氧
C.要求臭氧浓度≥20mg/m
D.消毒时间应≤30分钟
E.温度、湿度、pH值等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3、单项选择题 某医院发生大规模甲型肝炎暴发,已出现1人死亡,以下措施错误的是()
A.查找感染源
B.对感染患者及同期住院患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C.采取消化道隔离措施
D.医院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E.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省卫生行政部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当出现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这三种情况时,医疗机构应于1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94、单项选择题 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是()
A.入院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B.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有关
C.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
D.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E.新生儿经母体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95、单项选择题 使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时,对物品包装要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包装材料使用前应在温度18~22℃条件下放置2小时
B.布包层数不少于两层
C.灭菌包每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
D.敷料包不超过5kg
E.物品包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使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时,物品包体积不超过30cm×30cm×25cm。
96、单项选择题 对患有炭疽的家畜的粪便进行处理,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按1:1的比例将含氯石灰加入粪便中
B.有效浓度为4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搅拌作用
C.放置2小时
D.深埋2m以下
E.不用作化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按1份含氯石灰加5份粪便的标准进行消毒。
97、单项选择题 属于中度危险物品的是()
A.静脉穿刺针
B.气管镜
C.导尿管
D.痰杯
E.输液器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8、单项选择题 下列预防清洁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加强营养
B.缩短住院时间
C.术前2天开始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D.缩短手术时间
E.术前做好术区皮肤准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一般的清洁无菌手术无需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99、单项选择题 手部有伤口而需要护理气性坏疽患者时应()
A.洗手
B.戴手套
C.戴口罩、护目镜
D.穿隔离衣
E.戴口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即洗手,输液过程中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因此为患者输液后应洗手;为患者测量血压前,应洗手,测量血压时应戴口罩,使用避污纸;进入隔离室时,应穿隔离衣,以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污染;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吸痰时,为防止患者的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和鼻腔黏膜,应戴口罩及护目镜;清洗粘有血液的手术器械时,为防止接触血液,应戴手套;气性坏疽为接触隔离的疾病,工作人员的手或皮肤有破损时应避免接触患者,必要时应戴好手套护理患者。
100、单项选择题 符合标准的痰液涂片中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应不低于()
A.1:1
B.1:1.5
C.1:2
D.1:2.5
E.1:3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
101、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的水痘
B.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症表现
C.创伤产生的炎症表现
D.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E.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以上其余项均不属于医院感染。
102、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臭氧消毒的方法,正确的是()
A.适用于Ⅲ类环境的消毒
B.消毒时人必须离开房间
C.消毒完毕后人即可进入房间
D.消毒时间为20分钟
E.臭氧消毒与紫外线消毒有拮抗作用,不可同时使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臭氧消毒适用于Ⅱ类环境的消毒;消毒完毕后待房间内闻不到臭氧气味时才可进入(大约在关机后30分钟左右);消毒时间为30分钟;紫外线和臭氧有协同作用,可选用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以加强消毒效果。而臭氧消毒对人体有损害,消毒时人必须离开房间。
103、单项选择题 一定要采用间歇性给药方案,可将每次剂量溶于100ml液体内滴注0.5~1小时,按q6h、q8h、q12h时间给药的抗生素是()
A.β-内酰胺类
B.氨基糖苷类
C.大环内酯类
D.喹诺酮类
E.糖肽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间依赖性药物)静脉滴注时,一定要采用间歇性给药方案,药物应临时配制。
104、单项选择题 床单位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灯管应位于()
A.床旁2m处
B.床面上2m处
C.床旁1m处
D.床面上1m处
E.在房间内吸顶安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紫外线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时,可安装在消毒面上方1m处;进行空气消毒时,可吸顶安装。
105、单项选择题 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对金属器皿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时,下列叙述最正确的是()
A.重量不超过10kg
B.若不同类的物品,以最易达到的温度和时间为准
C.装载量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10%
D.装载量不超过柜室容积的80%
E.与敷料包同时灭菌时,放于柜室的上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对金属器皿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时,重量不超过7kg;若不同类的物品,以最难达到的温度和时间为准,装载量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不超过柜室容积的90%(防止"小装置效应");与敷料包同时灭菌时,放于柜室的下层。
106、单项选择题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处理必须选择()
A.灭菌方法
B.高效消毒方法
C.中效消毒方法
D.低效消毒方法
E.清洁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高度危险性物品是穿过皮肤、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所以必须经过灭菌处理。
107、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菌在人体的定植叙述错误的是()
A.定植的微生物必须依靠人体的营养物质才能生长和繁殖
B.定植抵抗力仅与机体状态有关
C.必须有适宜的环境
D.必须有相当的数量
E.必须具有黏附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细菌在人体定植必须有适宜的环境和一定的条件,通常需要具有:适宜的环境、相当的数量、黏附力等,还与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定植抵抗力是指已在特定部位定植的正常菌群一般都具有的抑制其他细菌再定植的能力,也与上述因素有关,而不是仅与机体状态有关。
108、单项选择题 使用增效戊二醛进行消毒处理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度为1%
B.采用去盖浸泡法
C.使用前加入亚磷酸钠防锈
D.浸泡时间为10小时
E.取出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使用增效戊二醛进行消毒处理时使用1%的浓度,采用浸泡法,加盖,浸泡10~20分钟,取出后使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109、单 项选择题 留置套管针患者发生静脉炎后,对患者的护理错误的是()
A.抬高患肢
B.减慢输液速度
C.更换注射部位
D.局部50%硫酸镁湿热敷
E.送导管尖端进行培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发生静脉炎时,应立即拔除导管。
110、单项选择题 层流洁净手术室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A.≤10CFU/m3
B.≤100CFU/m3
C.≤200CFU/m3
D.≤500CFU/m3
E.≥500CFU/m3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1、单项选择题 下列是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A.性接触
B.同桌进餐
C.握手
D.拥抱
E.共用浴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HIV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如同桌进餐、共用浴具、握手、拥抱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112、单项选择题 结核病的常见传播途径是()
A.粪-口传播
B.血液传播
C.性行为传播
D.飞沫传播
E.虫媒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乙肝、丙肝、丁肝病毒均主要经血液传播。淋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结核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以呼吸道传播最为常见。
113、单项选择题 以下有关内源性和外源性医院感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于其他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
B.内源性感染又称不可预防性感染
C.外源性感染又称可预防性感染
D.外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患者体表的正常菌群
E.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患者体内的潜在病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医院感染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指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体内的潜在病灶,因此内源性感染又称为自身感染或不可预防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指病原体来自体外,如其他患者、病原携带者、没有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污染的血制品和药品等。
114、单项选择题 对高分子聚合物(如一次性注射器)的灭菌可采用()
A.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B.甲醛熏蒸法
C.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D.微波消毒灭菌法
E.电离辐射灭菌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电离辐射灭菌法应用δ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而高分子聚合物(如一次性注射器)为不耐热的物品,适合使用电离辐射灭菌法。
115、单项选择题 链霉素最主要的毒性反应是()
A.胃肠道反应
B.球后神经炎
C.骨髓抑制
D.肝损害
E.听神经损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链霉素最主要的毒性反应是听神经的损害。
116、单项选择题 对医院污水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干粉按有效氯25mg/L用量加入污水中,作用1小时后排放
B.干粉按有效氯25mg/L用量加入污水中,作用2小时后排放
C.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作用1小时后排放
D.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作用2小时后排放
E.干粉按有效氯10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作用30分钟后排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7、单项选择题 被乙肝患者血液污染的医疗用品,正确的消毒方法是()
A.用含有效氯1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B.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C.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D.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E.用含有效氯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8、单项选择题 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的化学消毒剂是()
A.乙醇
B.福尔马林(4%甲醛溶液)
C.戊二醛
D.过氧化氢
E.碘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戊二醛为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且具有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的特点。
119、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Ⅱ类环境的是()
A.婴儿室
B.重症监护病房
C.注射室
D.产房
E.烧伤病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
120、单项选择题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是()
A.抗生素使用监测
B.消毒灭菌制度监测
C.隔离制度监测
D.医院感染高危人群监测
E.全面综合性监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全面综合性监测是从多方面对医院所有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为制订计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
121、单项选择题 某三甲医院2009年6月共收治住院患者2500人,其中有200人新发医院感染,新感染例次数为250次。同期共有375人存在医院感染。这所医院在2009年6月的医院感染患病率约为()
A.5%
B.8%
C.10%
D.15%
E.2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医院感染患病率又称医院感染现患率,是指在一定时间或一段时期内,在一定危险人群中实际感染例数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分子为实际感染例数,包括新、老感染例数,即同期总例数,分母为危险人群,是指同期住院病例数。因此题干中的2009年6月的医院感染患病率=375/2500=15%。
122、单项选择题 护士接连进行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位患者后,错误的做法是()
A.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B.用快速手消毒剂搓擦2分钟
C.用氧化电位水洗手消毒
D.使用避污纸
E.必要时戴一次性无菌手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避污纸是备用的清洁纸片,做简单隔离操作时,使用避污纸可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以省略消毒程序。避污纸不适合于护士接连进行的治疗和操作。
123、单项选择题 不属于消化道隔离的是()
A.霍乱
B.伤寒
C.甲型肝炎
D.脊髓灰质炎
E.麻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麻疹属于呼吸道隔离,其余选项均为消化道隔离。
124、单项选择题 医院Ⅲ类环境是()
A.重症监护病房
B.妇产科检查室
C.层流洁净病房
D.医院职工餐厅
E.传染病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1.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2.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等。 3.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等。 4.Ⅳ类环境包括传染病房、传染科检查室等。
125、单项选择题 原位菌群三度失调是指()
A.菌群的结构比例失调呈相持状态
B.菌群由生理波动转变为病理波动
C.出现菌群交替症
D.菌群失调具有不可逆性
E.临床多表现为慢性肠炎和阴道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三度失调亦称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是指原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决定性优势,而代之以过路菌或外袭菌,并大量繁殖成为该部位的优势菌。
126、单项选择题 消毒灭菌使用的紫外线多为()
A.A波
B.B波
C.C波
D.D波
E.真空紫外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紫外线根据波长可分为A波、B波、C波和真空紫外线。消毒使用的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200~275nm。
127、单项选择题 为防止被污染的利器刺伤,正确的做法是()
A.小心处理用过的尖锐物品和设备
B.使用后的针头重复使用需严格筛选
C.用手去除针头时务必小心谨慎
D.废弃的针头需立即复帽
E.用后的针和手术刀应弃于黄色双层塑料袋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为防止被使用后的污染利器刺伤,小心处理用过的尖锐物品(针及手术刀等)和设备,使用后的针头不复帽且不复用,不用手去除针头,若要人为去除针头时,应使用其他技术和可用器械设备去除针头,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耐刺之硬壳防水容器内。
128、单项选择题 静脉输液部位皮肤消毒时,碘酊和酒精的浓度分别为()
A.20%;95%
B.5%;75%
C.2%;75%
D.0.2%;75%
E.0.02%;95%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穿刺前,应用无菌棉签蘸取2%碘酊,涂擦穿刺部位皮肤1遍,作用1分钟后,再用75%乙醇脱碘两遍,待干后,即可穿刺。
129、单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能杀灭细菌芽胞的消毒剂是()
A.超声波
B.2.5%碘酊
C.2000mg/L二溴海因
D.0.05%过氧乙酸
E.75%乙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压力蒸汽灭菌、2000mg/L二溴海因、1%过氧乙酸可以杀灭细菌芽胞。
130、单项选择题 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消毒物品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苯扎溴胺仅能杀灭部分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B.双链季铵盐用作皮肤消毒时,浓度为500mg/L,作用时间为2~5分钟
C.苯扎溴胺用于黏膜消毒时,浓度为500mg/L,作用时间为3~5分钟
D.可用于环境表面消毒
E.与肥皂、洗衣粉等合用时,有增强消毒效果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肥皂、洗衣粉等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季铵盐类消毒剂合用时,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因此不宜合用。
131、单项选择题 下列五家医院的手术室,外科洗手消毒的消毒药液存放方法不同,其中正确的是()
A.甲医院:消毒药液盛放于无菌治疗碗内,敞口放置
B.乙医院:消毒药液盛放于无菌弯盘内,上面扣另一无菌弯盘
C.丙医院:消毒药液盛放于有盖的下口瓶内,红外线感应式开关
D.丁医院:消毒药液盛放于无盖的下口瓶内,脚踏式开关
E.戊医院:消毒药液盛放于橡胶塞密封内,使用时用手倒出药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消毒药液不能敞口放置,以避免药物挥发,影响有效浓度,并防止消毒药液遭受污染,更不能用碗、盘等盛放消毒药液。正确的方法是:将消毒药液封闭在有盖的下口瓶内,应用压力开关、脚踏式开关或红外线感应式开关,随用随开,接取药液。
132、单项选择题 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为可靠、临床使用最广的消毒灭菌方法是()
A.日光暴晒法
B.煮沸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干烤法
E.烧灼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高压蒸气灭菌法是热力消毒灭菌 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常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物品的灭菌。
133、单项选择题 对于已穿过的隔离衣,下列哪个部位可被视为清洁()
A.腰部以上
B.腰部以下
C.胸部以上
D.衣领
E.袖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隔离衣的衣领和隔离衣内面视为清洁面。
134、单项选择题 王某,男,44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前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手术结束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方法应首选()
A.压力蒸汽灭菌
B.环氧乙烷灭菌
C.2%戊二醛浸泡
D.75%酒精擦拭
E.3%过氧化氢浸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的消毒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135、单项选择题 对手术及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选用()
A.含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液
B.含有效碘500mg/L的碘伏液
C.含有效碘1000mg/L的碘伏液
D.含有效碘2500~5000mg/L的碘伏液
E.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1.口腔和咽部局部涂抹消毒可用5000mg/L的碘伏液或硝酸银溶液。 2.对手术及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含有效碘2500~5000mg/L的碘伏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2分钟。 3.对阴道黏膜及伤口黏膜的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液冲洗3~5分钟。
136、单项选择题 患者刘某,男,17岁,急性肺炎收入院,入院16小时发生急性扁桃体炎,该情况属于()
A.环境感染
B.交叉感染
C.自身感染
D.医源性感染
E.不属于医院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患者于入院16小时发病,为入院前发生的感染或既往存在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病,不属于医院感染。
137、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白色念珠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常导致深部感染
B.可致肺部和消化道感染
C.造成的医院感染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向
D.主要引起泌尿道和血液的感染
E.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白色念珠菌主要引起深部感染,可引起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血液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外科创伤真菌感染。在不同部门,主要的真菌感染部位不同,如国外报道头两位真菌感染是泌尿道感染和肺部感染。因此,不能说主要引起泌尿道和血液的感染。
138、单项选择题 可被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杀死的是()
A.抗菌性脂类
B.溶血性链球菌
C.过氧化氢
D.肠毒素
E.脑膜炎球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皮肤上的痤疮丙酸杆菌能产生抗菌性脂类,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生长。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能产生过氧化氢,可杀死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
139、单项选择题 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手和皮肤,可采用的消毒方法是()
A.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擦拭3~5分钟
B.含有效碘3000mg/L的碘伏擦拭3~5分钟
C.含有效碘2000mg/L的碘伏擦拭4~6分钟
D.含有效碘1000mg/L的碘伏擦拭4~6分钟
E.含有效碘500mg/L的碘伏擦拭5~7分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手和皮肤的消毒可采用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擦拭3~5分钟,或用乙醇、异丙醇与醋酸氯己定等配制成的消毒液擦拭消毒3~5分钟,也可用氧化电位水冲洗消毒。
140、单项选择题 某医院研究一种新型手消毒剂的效果,从医院手术科室系统随机抽取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洗手法)100例和实验组(使用手消毒剂)100例。结果对照组中发生医院感染5例,实验组为4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值为0.8
B.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值为1.2
C.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值为0.5
D.可计算比值比,值为0.8
E.可计算比值比,值为1.2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每组患者是从总体中抽取,并不是全部患者,因此只能计算比值比,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在这里,暴露组为实验组,非暴露组为对照组,因此比值比=暴露组感染率/非暴露组感染率=4/5=0.8。
141、单项选择题 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因素有()
A.职业类型
B.生活习惯
C.疾病状态
D.心理状况
E.年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微生态平衡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许多因素如疾病状态、有创诊疗措施以及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等,都会影响到人体微生态的平衡。
142、单项选择题 常用于口腔和咽部含漱的消毒液是()
A.有效碘100mg/L的碘伏液
B.2%~4%过氧化氢液
C.氧化电位水
D.0.2%氯己定溶液
E.0.3%硼酸溶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常用于口腔和咽部含漱的消毒液是有效碘500mg/L的碘伏液、1%过氧化氢液和氧化电位水。
143、单项选择题 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最重要措施是()
A.工作人员认真洗手
B.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C.加强生活护理
D.做好环境监测
E.减少介入性治疗的使用频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和留置尿管的影响,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因此要特别加强生活护理,特别是口腔卫生和会阴部的卫生。
144、单项选择题 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主要是()
A.散发性
B.流行性
C.暴发性
D.相似性
E.难治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主要是散发性,有时也可以出现流行性和暴发性。
145、单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进入和离开病房前都应认真洗手
B.无菌导尿术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必须认真洗手
C.一副手套只用于一位患者一个部位的护理操作
D.紧急情况下,无法按规定要求洗手,可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取代洗手
E.连续进行下一台手术时,需更换无菌手术衣和无菌手套,不需重新行外科手消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A,B,C都是洗手的指征,可阻断细菌传播,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重要作用;不便于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连续进行下一台手术时,应重新按外科手消毒法进行手消毒。
146、单项选择题 属于消化道隔离的疾病是()
A.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B.腮腺炎
C.气性坏疽
D.伤寒
E.非甲非乙型肝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1.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如霍乱、鼠疫、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 2.血液、体液隔离主要用于预防因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含表面抗原携带者)、非甲非乙型肝炎等。 3.消化道隔离主要用于预防经粪-口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霍乱、伤寒、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感染性腹泻等。 4.呼吸道隔离主要用于预防经由飞沫传播(短距离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麻疹、腮腺炎、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147、单项选择题 调查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手段是()
A.对感染分布描述后再采取措施
B.病原学检查后再采取措施
C.流行病学调查后再采取措施
D.对暴发因素分析后再采取措施
E.边调查边采取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调查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手段是边调查边采取措施,以争分夺秒的精神阻止感染进一步发展。
148、单项选择题 患者林某,男,3岁,1周前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入院治疗,发病后患儿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哭闹,在扁桃体、颊黏膜等多处出现化脓灶,昨日在下肢又出现新的化脓灶,病原学检测同扁桃体处的化脓灶,均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新部位的化脓属于()
A.环境感染
B.交叉感染
C.自身感染
D.医源性感染
E.不属于医院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病例描述显示患者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发生了脓毒血症迁徙,并没有发生新的感染。因此,不属于医院感染。
149、单项选择题 无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征的手术是()
A.胃切除术
B.小肠切除术
C.胆囊切除术
D.膝软骨摘除术
E.子宫切除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指征是:污染手术,术后有发生感染高度可能者,一旦发生感染将引起严重后果者,各种人造物修补、置换或留置手术。膝软骨摘除术属于清洁无菌手术,无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150、单项选择题 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是()
A.斑疹伤寒
B.戊型肝炎
C.艾滋病
D.流行性出血热
E.结核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1.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以粪-口传播为主。 2.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等都是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 3.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151、单项选择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应采取()
A.接触隔离
B.严密隔离
C.保护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血液-体液隔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SARS是经飞沫传播的烈性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应采取严密隔
152、单项选择题 使用过氧化氢进行消毒处理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擦拭法时,浓度为1%
B.使用浸泡法时,浓度为5%
C.用于漱口时,浓度为2.5%
D.用于冲洗伤口时,浓度为3%
E.可与碘化物混合加强消毒效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使用擦拭法时,浓度与浸泡相同,均为3%;用于漱口时,浓度为1.5%;用于冲洗伤口时,浓度为3%。配制溶液时,禁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相混合。
153、单项选择题 可用于术前刷手的是()
A.75% 乙醇
B.2%过氧乙酸
C.0.5%碘伏
D.10mg/L二溴海因
E.2%戊二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0.5%碘伏可用于术前刷手。胃镜消毒需要用高水平消毒剂,戊二醛属于灭菌剂,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如内镜等。2%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用于浸泡金属器械时需加亚硝酸钠防锈。二溴海因可用于饮水消毒、医疗卫生单位环境消毒和诊疗用品消毒,以及餐(茶)具、果蔬等的消毒。
154、单项选择题 患者李某,40岁,因恶性淋巴瘤进行干细胞移植术,术后进行保护性隔离。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A.患者应住单间病室隔离
B.病室内空气应保持正压通风
C.患呼吸道疾病的医护人员应戴口罩护理患者
D.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不得带入病室
E.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保护性隔离时,凡患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均应避免接触患者。
155、单项选择题 外科监护病房空气消毒可选用()
A.层流通风
B.紫外线灯照射
C.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D.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E.臭氧消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外科监护病房属Ⅱ类环境,可选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和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
156、单项选择题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感染源是()
A.蝇类
B.虱类
C.鼠类
D.禽类
E.蟑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在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感染源为鼠类,通常情况下患者成为感染源的情况很少。
157、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29岁。肺结核,护士处理其痰液及口鼻分泌物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等量1%过氧乙酸作用20分钟进行消毒
B.高压蒸气灭菌
C.丢入双层黄色污物袋内
D.日光下暴晒6小时
E.用纸盒纸袋盛装后焚烧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结核病患者痰液及口鼻分泌物的处理是用纸盒纸袋盛装后焚烧处理,或加入等量1%过氧乙酸作用30~60分钟进行消毒。
158、单项选择题 以下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患者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有细菌定植,但尚未有炎症表现
B.新生儿在院内经产道感染链球菌
C.新生儿在院内经胎盘感染单纯疱疹
D.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误吸未被污染的羊水形成肺炎
E.术后三日内患者体温升高,三日后恢复正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医院感染和非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虫病、水痘、误吸羊水等;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如术后吸收热等,均不属于医院感染。而新生儿经母体产道时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159、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高危操作人群,不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些的医护人员是()
A.外科医生
B.外科监护室护士
C.血液透析室护士
D.儿科护士
E.心脏监护室护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外科医生、监护病房护士、血液透析工作人员等属于从事高危操作的人员,应进行抗乙型肝炎的免疫接种。
160、单项选择题 一早产男婴,重1350g,出生后住在隔离病室。对该患儿应采取的隔离是()
A.接触隔离
B.严密隔离
C.保护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血液-体液隔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该早产儿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应进行保护性隔离。
161、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发生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高危人群的是()
A.使用H2受体阻断剂的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
B.长期鼻饲的患者
C.行气管插管的患者
D.吞咽困难的患者
E.剖宫产术后的患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脑出血患者使用H2受体阻断剂以预防应激性溃疡,但易引起胃内细菌的过度生长,胃内pH升高,细菌浓度增高,患者胃-口腔细菌逆向定植,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硫糖铝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对胃液pH无明显影响,且其本身具有杀菌活性,与使用抗酸药和H2受体阻断剂相比,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减小。鼻饲管的放置增加了鼻咽部的细菌寄殖,引起胃内容物的反流,也可导致细菌经导管从胃至上气道的迁移,增加了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行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插管期间口咽部的细菌经气管内导管途径输送入气管,此外,长时间聚集在导管表面的细菌聚集物也是导致气管插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危险增加的原因。吞咽困难的患者往往由于误吸而导致肺炎的发生。
162、单项选择题 口腔和咽部局部涂抹消毒选用()
A.含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液
B.含有效碘500mg/L的碘伏液
C.含有效碘1000mg/L的碘伏液
D.含有效碘2500~5000mg/L的碘伏液
E.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1.口腔和咽部局部涂抹消毒可用5000mg/L的碘伏液或硝酸银溶液。 2.对手术及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含有效碘2500~5000mg/L的碘伏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2分钟。 3.对阴道黏膜及伤口黏膜的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液冲洗3~5分钟。
163、单项选择题 艾滋病传播途径不包括()
A.日常生活接触
B.使用血制品
C.静脉吸毒
D.母婴传播
E.性接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输血、使用血制品、静脉吸毒与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164、单项选择题 在手部皮肤上定植的正常菌群是()
A.暂住菌
B.常住菌
C.外籍菌
D.过路菌
E.定性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手部皮肤的细菌分为暂住菌和常住菌,暂住菌主要是通过接触而附在皮肤上,常住菌则是指皮肤上定植的正常菌群。
165、单项选择题 用0.5%氯己定酒精溶液进行手消毒时,可保持手的清洁在2小时左右,这种作用称为()
A.拮抗作用
B.后效作用
C.吸附作用
D.分解作用
E.增强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0.5%碘伏和0.5%氯己定酒精溶液与皮肤结合后具有后效作用,可保持手的清洁在2小时左右,手术前用这种消毒剂消毒手术者的手部,可防止手术过程中,手套内部因出汗而滋生细菌。
166、单项选择题 用于新生儿脐带消毒的碘伏,有效碘含量是()
A.50mg/L
B.250mg/L
C.500mg/L
D.2500mg/L
E.5000mg/L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新生儿脐带消毒用碘酊和75%乙醇处理,或用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处理。
167、单项选择题 可能成为原位菌群三度失调的优势菌为()
A.白假丝酵母菌、乳酸菌、大肠埃希菌
B.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肠球菌
C.葡萄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
D.产气荚膜梭菌、肺炎链球菌、乳酸菌
E.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等都可能成为三度失调的优势菌。而乳酸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等为肠道中的正常菌群,研究表明它们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作用。
168、单项选择题 刘某,女,65岁,高位截瘫患者。护士做口腔护理时发现其口腔黏膜破溃,创面上附着白色膜状物,拭去附着物可见创面轻微出血。最可能的感染菌是()
A.大肠埃希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白色念珠菌
D.绿脓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9、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医院感染监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包括综合性监测和目标监测
B.需要监测医院感染各科室发病率
C.漏报调查样本量不少于年监测患者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10%
D.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30%
E.目标监测开展的期限不应少于1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患者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170、单项选择题 在一定时间或时期内,在一定的危险人群中实际感染例数所占的百分比称为()
A.医院感染现患率
B.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
C.医院感染发生率
D.医院感染罹患率
E.部位感染发生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医院感染现患率又称医院感染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或时期内,在一定的危险人群(住院病例)中实际感染(新、老医院感染)例数所占的百分比。
171、单项选择题 使用化学灭菌或消毒时,错误的是()
A.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B.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性能和作用
C.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
D.按规定定期监测
E.更换灭菌剂时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消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使用化学灭菌或消毒时必须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172、单项选择题 用紫外线灯为某病室进行空气消毒时,该病室湿度为70%,为保证良好 的消毒效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更换紫外线灯管
B.延长消毒时间
C.缩短消毒时间
D.降低室内温度
E.增高室内温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紫外线消毒的效果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该病室内湿度过高,为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应延长消毒时间。
173、单项选择题 医院感染需查阅病历的内容不包括()
A.体温单
B.放射检查
C.会诊记录
D.病危通知
E.护理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医院感染查阅病历的内容包括体温单、诊断、治疗、检查和病程记录,以及会诊、手术、护理、放射检查等资料。
174、单项选择题 刘某,男,40岁,急性黄疸性肝炎,护理该患者时,下列做法中不妥的是()
A.给予低脂饮食
B.护理患者前后均应洗手
C.患者剩余的饭菜可用漂白粉混合搅拌后倒掉
D.接触患者应穿隔离衣
E.患者的排泄物可直接倒入马桶冲入下水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黄疸性肝炎的患者须施行消化道隔离。患者的食具、便器以及吃剩的食物和排泄的粪便均须消毒。
175、单项选择题 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疾病是()
A.斑疹伤寒
B.戊型肝炎
C.艾滋病
D.流行性出血热
E.结核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1.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以粪-口传播为主。 2.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等都是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 3.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176、单项选择题 使用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100μW/cm2
B.使用中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μW/cm2
C.照射强度监测应每6个月一次
D.经消毒后的空气中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
E.经消毒后的物品上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使用中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
177、单项选择题 对甲型肝炎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错误的是()
A.实行消化道隔离
B.患者的餐具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10分钟
C.废弃物应进行焚烧
D.接触甲肝患者前后可用0.5%氧己定醇消毒双手
E.不耐热的被污染物品可用过氧乙酸按1g/m3熏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患者的餐具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178、单项选择题 对内源性感染正确的描述是()
A.病原体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导致的感染
B.病原体通过病室空气导致的感染
C.由蚊虫叮咬导致的感染
D.由医院供水系统导致的感染
E.由患者自身携带的感染源导致的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内源性感染亦称自身感染,引起这类感染的微生物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也包括已在患者身上定植的病原微生物。
179、单项选择题 外科手消毒,做法错误的是()
A.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2段
B.按规定顺序刷洗3遍,共6分钟
C.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
D.每遍刷完用流动水冲净
E.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流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正确的是刷洗3遍,每遍3分钟,共约10分钟,故B错误,而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
180、单项选择题 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脐炎属于()
A.身体多个部位感染
B.神经系统感染
C.其他类感染
D.运动系统感染
E.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医院感染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呼吸、消化、泌尿、运动、神经、循环、生殖系统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手术部位、全身多个部位和其他感染等,压疮、疖、坏死性筋膜炎、乳腺炎、脐炎都属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181、单项选择题 预防介入性感染的基本措施不包括()
A.消毒
B.隔离
C.严格洗手
D.无菌操作
E.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预防介入性感染最基本的重要措施是搞好消毒、隔离、严格的洗手和无菌操作。
182、单项选择题 连续进行下一台手术,医护人员手消毒的方法是()
A.只需更换无菌手套
B.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手干后戴无菌手套
C.用消毒剂3~5ml涂擦手和前臂,手干后戴无菌手套
D.用氧化电位水洗手消毒,手干后戴无菌手套
E.重新按外科手消毒法进行洗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若连续进行下一台手术时,医护人员需要重新按外科手消毒法进行洗手,A、B、C、D均错误,故选E。
183、单项选择题 下列ICU的感染控制措施不正确的是()
A.病室定期消毒
B.限制家属探视及陪住
C.拔除有创导管时,应做细菌培养
D.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E.严重创伤、感染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安排在同一房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严重创伤、感染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须安排在单人间,以使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得到保护。
184、单项选择题 有关化学消毒剂戊二醛的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戊二醛对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1%碳酸氢钠防锈
B.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戊二醛浓度的检测
C.接触戊二醛消毒液时应戴橡胶手套
D.防止将戊二醛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E.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戊二醛消毒液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为防锈浸泡前应加入0.5%亚硝酸钠,其余各项均为戊二醛使用的注意事项。
185、单项选择题 欲配制1%过氧乙酸1000ml,需要20%的过氧乙酸原液和灭菌蒸馏水的ml数分别为()
A.50ml,950ml
B.100ml,900ml
C.150ml,850ml
D.200ml,800ml
E.250ml,750ml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①计算需20%过氧乙酸原液量X,则20%×X-1000×1%,计算得X=50(ml);②计算需灭菌蒸馏水量,根据题意20%过氧乙酸原液量+灭菌蒸馏水量=1000(ml),由①得知需20%过氧乙酸原液量为50ml,则灭菌蒸馏水量为950ml。
186、单项选择题 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的主要依据是()
A.疾病的临床表现
B.病程的长短
C.发病的缓急
D.疾病的潜伏期
E.抗生素的使用期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医院感染定义明确规定了医院感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必须是在医院内,由于感染和发病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其过程是感染-潜伏期-发病,而疾病的潜伏期是判断感染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主要依据。
187、单项选择题 用下列方法消毒灭菌时,可以有人在室内的是()
A.臭氧消毒
B.甲醛熏蒸消毒
C.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D.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E.电离辐射灭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采用低臭氧紫外线灯制备,消毒环境中臭氧浓度低于0.2mg/m3,对人安全,故可在有人的房间内进行消毒。而其他选项进行消毒灭菌时均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得有人在室内。
188、单项选择题 对阴道黏膜及伤口黏膜的消毒选用()
A.含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液
B.含有效碘500mg/L的碘伏液
C.含有效碘1000mg/L的碘伏液
D.含有效碘2500~5000mg/L的碘伏液
E.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1.口腔和咽部局部涂抹消毒可用5000mg/L的碘伏液或硝酸银溶液。 2.对手术及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含有效碘2500~5000mg/L的碘伏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2分钟。 3.对阴道黏膜及伤口黏膜的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液冲洗3~5分钟。
189、单项选择题 孙某,男,28岁,高热、腹泻,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应对其进行()
A.接触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严密隔离
D.昆虫隔离
E.保护性隔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细菌性痢疾是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消化道隔离适用于由患者的粪便传染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
190、单项选择题 可用于水质消毒的是()
A.75%乙醇
B.2%过氧乙酸
C.0.5%碘伏
D.10mg/L二溴海因
E.2%戊二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0.5%碘伏可用于术前刷手。胃镜消毒需要用高水平消毒剂,戊二醛属于灭菌剂,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如内镜等。2%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用于浸泡金属器械时需加亚硝酸钠防锈。二溴海因可用于饮水消毒、医疗卫生单位环境消毒和诊疗用品消毒,以及餐(茶)具、果蔬等的消毒。
191、单项选择题 使用抗生素治疗败血症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体温正常后1~3天方可停药
B.体温正常后7天方可停药
C.体温正常后7~10天方可停药
D.体温正常后4周方可停药
E.体温正常后8周方可停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2、单项选择题 医院感染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门诊和急诊患者
B.住院和手术患者
C.患者和探访人员
D.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
E.患者和患者家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因为门、急诊患者、探访人员、患者家属通常在医院内外流动活动,病原体获得的场所界定很困难,所以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
193、单项选择题 空气消毒应首选()
A.自然通风净化法
B.消毒液喷雾法
C.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D.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E.过滤除菌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因为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选用合理的气流方式,可除掉空气中0.5~5μm的尘埃,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而采用上述其余的空气消毒法仅能起到某种程度的减菌作用,不能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
194、单项选择题 为防止"小装量效应",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小于()
A.5%
B.10%
C.15%
D.20%
E.25%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小于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残留空气影响灭菌效果。
195、单项选择题 属于低度危险物品的是()
A.静脉穿刺针
B.气管镜
C.导尿管
D.痰杯
E.输液器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6、单项选择题 被艾滋病患者血液污染的物品,下列消毒方法错误的是()
A.煮沸5分钟
B.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C.0.5%过氧乙酸浸泡
D.浸泡时间为15~30分钟
E.污染的废弃物品焚烧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应煮沸15分钟。
197、单项选择题 张某,男,30岁,电工,三度烧伤,烧伤总面积70%,对该患者应采用()
A.严 密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接触隔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大面积烧伤的患者抵抗力低,易受感染,应给患者提供保护性隔离。
198、单项选择题 朱某,女,52岁,颈椎病,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术前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手术结束后,无菌包灭菌后的处理正确的是()
A.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应在12小时内立即使用
B.若灭菌包包布沾有液体,晾干后可正常使用
C.只需检查包外指示胶带变^色 情况
D.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E.若未经使用,夏天可保存10天,冬季20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若包布沾有液体或明显水渍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检查包内、包外指示卡变^色 情况,只要其一未达到或有可疑,都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若未经使用,夏天可保存7天,冬天10~14天。
199、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80岁,因COPD合并肺部感染入皖治疗,在使用抗生素7天后,患者出现了发热、腹痛、腹泻,为水样便。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考虑该患者出现了()
A.急性细菌性痢疾
B.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
C.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D.病毒引起的腹泻
E.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用药情况,考虑该患者发生了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其他选项均与患者情况不符。
200、单项选择题 使用磺胺类药物,患者出现紫癜,属于()
A.肾的毒性反应
B.对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
C.肝的毒性反应
D.二重感染
E.过敏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第1题为使用抗生素治疗造成的菌群失调性的结肠炎。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外科护理主管护师》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外科护理主管护师:医院感染护理学》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