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取前115名学生给该校挑选,其中包括了第一志愿报该校的分数已经排在前115名的自主招生考生,这些考生都占用当地招生计划提档;自主招生考生如果分数未能排在前115名,且增加20分能够达到提档线,则可以不占用当地招生计划提档。由于115名考生的提档高招办是按照“提档分数”来算的,这里就肯定包含了政策加分,那么自主招生提档也没有理由按照“实考分数”。从这个角度分析,有少数民族政策加分的自主招生考生应当是会加在实考分上加10分看看是否达到前115名提档,如果达不到再加20分。
上面说的是高招录取的第一个阶段--提档。第二个阶段是专业录取,这个阶段高校占主导地位,对不合格的考生可以退档(当然要向高招办说明理由了)。大多数学校在专业录取阶段都不再计算政策加分,特别是少数民族加分是最不重视的。自主招生考生一般在专业录取的时候可以享受加10分的待遇。
详细解读高校自主招生四大分类
开学已有一个多月,个别高校以竞赛方式开始选拔自主招生的考生。这只是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一种方式。虽然都叫自主招生,但是各高校实施自主招生的情况不尽相同,目前大体可分为4类。
第一类是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进行自主招生。高校通过考试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名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要参加高考,在录取时可享受一定条件的优惠。今年,约有80所高校有资格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试点高校报名、笔试、面试时间由各校决定,不同学校考试方法和内容也各具特色。
2011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34所高校已组成4大自主招生“联盟”,这4大“联盟”包括“北大系”、“清华系”、“工科系”和“特校系”。参加“北大系”联盟高校有13所,基本上都是以文理医工见长的综合性大学;“清华系”联盟由7所高校组成,这些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相近;“特校系”联盟高校主要包括具有行业特色的北科大、北交大等5所高校,这5所高校笔试联考是从2006年开始的,起初实行联考主要因为这几所高校都是具有行业特色的部委高校,层次规模差别不大;而“工科系”联盟由北理工等9所高校组成。虽然这4大“联盟”高校统一进行初试。但是这些联盟高校自主选拔的条件和认定则由各招生学校自主确定。
第二类是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北京自2005年开始试点高职自主招生,是全国较早开展相关试点的省市,高职自主招生要单独编制招生计划并上报教育部备案。2011年,北京有14所高职院校在高考前进行入学考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的试点。考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往年情况,高职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可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结合考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及综合考试成绩,自主确定录取方案。试点院校可自主确定入学考试评价办法,可采取笔试和面试等形式,考试内容以综合能力考试为主。
第三类是在内地自主招生的香港高校。今年,除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2所高校参加内地高考统招,列入提前录取批次外,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内地属于自主招生,这些学校录取在统招提前批次录取前结束。不少在内地自主招生的香港高校,都会组织面试,学校除了对考生的高考成绩有要求外,还看重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
第四类是只在本省实行自主选拔录取的院校。如今年上海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只在本地区实行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对象主要是本省的考生。
高校自主招生的特点
从10月中下旬起,招生高校将陆续公布新一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近年来,自主招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虽然考生对自主招生已不再陌生,但对自主招生的形式和方法并非完全了解。在高考网与智康1对1联合举办的公益讲座上,特约讲师梁挺福老师对于自主招生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下文解读:自主招生的特点。
自主招生的特点:
1.高校预留计划,计划占本年度学校整体招生计划的5%以内。
2.被预选的考生可获得政策性保护,即使高考分数未达到该高校在当地的投档线,仍有可能被录取。
3.招生高校制订自主招生录取方案,并纳入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
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全国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80所高校,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东北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外省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厦门大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重庆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西安电子科大 |
西北工业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 |
东华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长安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浙江大学 |
兰州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武汉大学 |
中南财政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西南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苏州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语言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云南大学 |
广西大学 |
贵州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自主招生四大联盟之简介
背景回顾
自2003年开始推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以来,高校自主招生主要采取各校分别考试录取的方式。2010年,清华大学等5所大学实行“五校联考”,统一命题,考试成绩共享并互相承认。2010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宣布加入“五校联考”。北京大学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组成了13所学校参加的自主招生考试“联盟”。2010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9所理工学科高校组成“卓越联盟”。再加上2006年就开始实行自主招生笔试联考的“特校系”,至此形成4大自主招生“联盟”。
4大联盟
4大联盟分别为“北约”、“华约”、“卓越”和“京都”。各联盟都统一进行初试。选拔条件和认定方式由各校自主确定。
“北约”联盟有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1所高校,基本是以文理医工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在历史传统、精神文化,特别是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上有相似之处。
“华约”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7所高校组成。这些学校办学层次、水平相近,采取通用测试、高校特色测试和高校面试的模式进行自主选拔。通用测试由高校共同委托专业考试机构进行,成绩在7校内互认。高校特色测试成绩可在7校间彼此参考。
“卓越”由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组成。9校在自主选拔录取中采用了联合初试、自主选拔的方式。
“京都”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