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小语种招生方式
小语种招生一般有三种方式:
第一是提前单独招生。大部分高校小语种招生实行提前单独招生,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在全国高考前录取。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一般考核语文、数学、英语;面试考核英语能力测试和对所报小语种的语音模仿,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高考。但是,此招生方式教育部已在2011年取消,改为在全国统考生源内进行本科提前批次招生录取。
第二是单独面试,需要参加高考,在提前批次之前(俗称"零零批次")录取。这种招生方式目前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部分小语种专业招收北京生源时采用。考生正常参加高考,学校录取时要综合考虑考生的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录取提档在本科提前批次之前完成。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招生方式并不影响本科提前批次和一批次志愿的选报,学生可以正常填报高考志愿。
第三是正常参加高考。有的学校把部分小语种专业放在提前批次或者第一批次,甚至在第二、三批次中招生录取,这种招生同普通高考没有区别,学校一般只依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小语种招生类别
我国高校招收的小语种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欧洲语系,主要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捷克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巴利语、保加利亚语、荷兰语、阿尔巴尼亚语、罗马尼亚语、波斯语、波兰语等;
第二类是亚非语系,主要包括阿拉伯语、日语、朝鲜语、梵语、菲律宾语、马来语、印地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蒙古语、印尼语、土耳其语、越南语、泰语等。
在这些小语种里,常年招生的有十多个,其它语种则是隔年或数年才招一次。
小语种报考的理性思考
与英语专业相比,小语种确实比较容易就业,物以稀为贵,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提升了大家对小语种专业的关注度。部分院校的小语种专业一次性就业率甚至达到了100%。
然而,随着招收小语种院校的不断增加,小语种就业的优势正在日渐削弱。据了解,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去向主要集中在:政府外事部门、高校、新闻传媒机构、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各省市外办、外贸公司、旅游公司、留学培训机构和文化传播机构等。然而,从最近几年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等部委公布的招聘岗位来看,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非常有限,除了个别应用面较广的语种外,大部分小语种只招聘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