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2009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七)
2011-03-28 07:00: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一天的到来;(2分)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2分)

----------------------------------------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参考答案: (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响穷彭蠡之滨;

(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响穷彭蠡之滨;

----------------------------------------

2(2)合抱之木,____________;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参考答案: (2)生于毫末/又有清流激湍;

(2)生于毫末/又有清流激湍;

----------------------------------------

3(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诗经•采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参考答案: (3)雨雪霏霏/赢得仓皇北顾;

(3)雨雪霏霏/赢得仓皇北顾;

----------------------------------------

4(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 (4)陟罚臧否/间关莺语花底滑。

(4)陟罚臧否/间关莺语花底滑。

----------------------------------------

1文中的荷花与柳树有怎样的特征?(4分)

参考答案: 荷花有迷人的丰姿,但季节性强,很快就会消失。(2分)柳树甘于平凡(默默无闻),不受时令限制(活在季节之上)。(2分)(4分。意思对即可)

荷花有迷人的丰姿,但季节性强,很快就会消失。(2分)柳树甘于平凡(默默无闻),不受时令限制(活在季节之上)。(2分)(4分。意思对即可)

----------------------------------------

2文中说“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请简要赏析本句在表达上的特点及效果。(4分)

参考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说明荷花与柳树相互依附、相得益彰的关系,突出表现柳树活在季节之上的永恒的魅力。(3分)(4分。意思对即可)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说明荷花与柳树相互依附、相得益彰的关系,突出表现柳树活在季节之上的永恒的魅力。(3分)(4分。意思对即可)

----------------------------------------

3文中叙写阿基米德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 作者叙写这个故事,是想说数学家用树枝、泥土,为人世留下了不朽的真理,以此来印证荷花的美丽,离不开柳树的陪衬。(3分)它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旨。(1分)

作者叙写这个故事,是想说数学家用树枝、泥土,为人世留下了不朽的真理,以此来印证荷花的美丽,离不开柳树的陪衬。(3分)它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旨。(1分)

----------------------------------------

4文章最后说“我愈来愈觉得我们的社会会向花一样燃烧的方向走去”,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从花与柳的关系中你得
Tags: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考英语 高考数学 高考语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9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年级高考..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