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语文基础知识试题详解 全国卷(一)
2012-06-11 23:16: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全国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A. 颀长(qí) 悚然(sù) 彰善瘅恶(dàn) 韬光养晦(huì)
    b. 人寰(huán)攫取(jué) 寻瑕伺隙(xì) 啮臂为盟(niè)
    C.抵牾(yǔ)横亘(gèn) 造福桑梓(zǐ) 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骨骼(gé) 辗转反侧(niǎn) 蜚声中外(fēi)
    【解析】A项“悚”读作sǒng;C项“牾”读作wǔ;D项“辗”读作zh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解析】A项“不孚众望”,孚,信服。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改为“不负众望”。B项“呼之欲出”,呼,叫、喊;之,文言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将要;出,出来。意为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这里与“立体报纸”这一对象搭配不当。C项“渐入佳境”,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在句中运用不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给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解析】:A“不但……还……”联结的内容一般表示递进关系,但A中后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B句中的“对”应该改成“把”,制度的“决策”应该是“制定”等词语; C句中的“带给了”和“中去“不搭配,应该去掉“中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____、_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① 民间的书写着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 “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 在中庸之前“荼”字写作“茶”,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 “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解析:根据提示的那句话,“如在某些汉印中……”,可以把D项排除;而①③又都是说字形的,所以把B项排除;根据语意和逻辑顺序,排除A项。

 

(山东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B

A、星宿/乳臭   搭讪/赡养费   粗犷/旷日持久

B、着实/斟酌   砾石/沥青路   鞭挞/纷至沓来

C、呜咽/奖掖  嗔目/撑门面    诘难/殚精竭虑

D、畜养/体恤   锁钥/管弦乐   迸发/屏气凝神

答案:B 解析:A、xiù;shàn; guǎng/kuàng; B、zhuá; li; tà; C、yè; chēn/chēng; jié;D、xù; yuè; bèng/b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特别字的一组是C

A、镶嵌   精萃   休闲装   轻描淡写

B、瑕疵   鄙薄   邀请赛   赔礼道歉

C、怃然   琵琶   和稀泥   玲珑剔透

D、推辞   观摩   元霄节   伶牙俐齿

答案:C解析:A、精粹; B、赔礼道歉; D、元宵节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________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______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就________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溶化   沟通   喧哗    B、溶化   勾通   喧闹

C、融化   勾通    喧哗   D、融化    沟通   喧闹

答案:D【解析】融化:指固体(如冰、雪等)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的过程。溶化: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某固态物质,在另一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加热,但必须有液体,所以三点水旁“溶”。题中应选“融化”。沟通: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勾通:暗中串通,贬义词。应用“沟通”。喧闹:1喧哗热闹:—的集市;2喧哗吵闹:大声—。喧哗:1形容词,声音大而杂乱;2动词:喧嚷。侧重“热闹、吵闹”,与“起来”搭配,应用“喧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语文基础..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