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可以纳入"发展"主题,既可以解读为个人的成长问题,也可以解读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式。
有人批评北京卷的这道题太"土",这一点说得没错,但这并不值得批评。北京卷一贯的风格便是不大喜欢求新求变,不像09年江苏卷"品味时尚"、天津卷"我说90后"、江西卷"兽首拍卖"以及辽宁卷"明星代言"这种时事类型的题目,也不像今年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这种稀奇古怪的题目。
去年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人们以为材料属于流行文化,便说有多么多么新颖,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道题的背景是北大老校长许智宏离任,他曾在北大的百年讲堂给同学们唱过这首歌,而许智宏离任正是09年的事。这件事在北大人尽皆知,在北大以外则知者甚少,算不上什么大事。出这道题也并不是要跟风,只不过是出题人自己的"北大情结"而已,考生们千万不要错会了意。
实际上,北京卷一直都是中规中矩,只考查学生最基本的社会观感和人生体验,在概括题旨这一步丝毫不难为人,往往都是直白浅露的。一个题目能否写出新颖的文章,不是由题目本身的新颖度决 定的。出题人都把漂亮话说尽了,那学生还有什么好说的?面对一个很土的题目,考生还能写出新意,那才是真本事。所以说,这种题目好写,却很难写好。
去年的作文题中出现了"翅膀"这一形象事物,今年则出现了"星空",两个题目都属于比喻型的题目,那我们就可以将很多美好的事物说成是星空,这就类似于08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和02年上海卷"面对大海".这种题的好处是容易拓宽思路,但坏处就是容易跑题,文中是否反复提及"星空"一词,就成为扣题的关键。切不可只说本体而不提喻体。
而将"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这两个相反的动作并列起来,组成关系型题目,这就类似于04年全国2卷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4卷的"看到别人与看到别人"、05年全国1卷的"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以及全国3卷的"忘记和铭记".最大的难点是难以出亮点,因为用辩证法得出的观点在作文中往往都会是最苍白的结论。如果你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那就很难进入一类文。如何把这种苍白的结论表达得更具艺术效果,就是这道题的一个难点。所以我们说,这个题好写,却难以写好。
说它好写,首先来看看“仰望星空”这四个字。它类似于08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和02年上海卷的“面对大海”。“星空”属于形象事物,而非抽象概念。这就很像去年作文题中的“翅膀”,都属于比喻,这就为考生提供了填充的空间。那我们就可以将很多美好的事物说成是星空,比如对真理的不懈探索、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情感的执著追求,甚或是对彼岸世界的精彩想象。无论怎样,星空都意味着一种美好,它打动人心。康德的墓碑上曾经刻下这样一行铭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当我们驻足仰望头顶灿烂的星空时,愿景浮现,心怀冲动。总之,星空中融入了一种浪漫的情怀,它可以让一个将死之人安详地闭上双眼,也可以让一个困顿之人眼中放射出光芒。简言之,我们先从作为喻体的“星空”中概括出本体“美好的事物”,然后再根据这一本体进行联想和填充。
这种题的好处是容易拓宽思路,但坏处就是容易跑题,文中是否反复提及“星空”一词,就成为扣题的关键。切不可只说本体而不提喻体。无论你在星空的身上赋予了多么丰富的内涵,都要在文中的关键部位反复地让自己的头颅扬起,让“仰望星空”这四个字不断出现。这就是扣题。 接下来,我们再将“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这两个相反的动作并列起来,组成关系型题目。这就类似于05年全国3卷的“忘记和铭记”。这种题最大的难点是难以出亮点,因为用辩证法得出的观点在作文中往往都会是最苍白的结论。如果你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那就很难进入一类文。如何把这种苍白的结论表达得更具艺术效果,就是这道题的难点。所以我们说,这个题好写,却难以写好。
回到今年的题目上,我们可以说:用心仰望,用脚行走,这都是面对人生的正确态度。每当夜幕深沉、繁星满天的时候,一个声音总在内心深处轻轻地叩问着这个问题:“为什么我总有着仰望星空的冲动?然而,为什么我的脚总是要踏着这坚实的地,为什么我不得不时时低下高扬的头颅,小心翼翼地看着脚下的大地,走着地上的路?”最后你发现,这些都是面对人生的正确态度。我们甚至可以照着《一路同行》的样子仿写出一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其实我们并不是靠什么神奇的办法,只不过是多多模仿好文章罢了。
最后,应该总结一下了。今年是新课标的第一年,所有的变化我们都已经看在眼里。不过,我们在这里也不想过多地强调这些新的变化。因为相比于这些,那些不变的东西才是更重要的。什么是不变的呢?就是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和高考命题的基本规律。把握住这些,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高考中无往不利!
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 2、B 3、D 4、C 5、A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D 7、D 8、A 9、B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10分)略
11、(5分)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12、(8分)
①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②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③ 落霞与孤鹭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 谈笑有鸿儒 往来 无白丁
⑤ 只是朱颜改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⑥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13.(7分)
①(3分) A
②(4分)
要点:
①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四、本大题共两小题,共8分
14、(3分)D
15.(5分)
① 艺术追求的是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优秀作品能够跨越时空引起人们深层的情感共鸣。
② 科学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应用的广泛也反映了科学原理的普遍性。
五、本大题共四小题,共25分
16、(4分)A C
17、(7分)
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终结点。
18、(4分)
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境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铺垫。
19、(10分)(略)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