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广东卷)word版(四)
2010-07-21 12:31: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
(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
19.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 果(4分)
【答案】①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②用反问手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不了解。③用排比句式突出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的重重阻力。
【考点】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之修辞的能力。
【解析】分析修辞方法需要我们把握常见修辞方法的基本特征及作用。考生要熟悉常见修辞手法的判定,并能结合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①处,“满肚子委屈”,把阳光当人来写,是拟人。②是反问。③句式相同,是排比。4分。第1句,拟人1分。赋予阳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态,生动鲜明的表现了人们对新能源认识的局限。1分。第2句,反问1分。增强语气,再次强调 应该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好新能源。1分。第3句,排比1分,增强气势,突出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现实原因。1分
20.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1)承接上文提到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总是遇到许多阻碍,发力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当初电力能源的开发利用也遇到了阻碍,但最终不仅突破了人类的旧有认识,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②照应上文,与上文形成对比,说明新能源之所以无用武之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人观念守旧,怕麻烦,怕承担风险。(2)①引出下文有关新能源亟盼世人理解、社会支持、法律保护的内容,从而说明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的重要性。②充实文章的内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说服力。
【解析】此题,先分析上下文各写了什么内容,再分析引用这个史实的作用。(赋分:5分。作用为承上启下1分。承上指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时不被人理解,和现在新能源现状接近。2分;启下则为,电力现在对人类的贡献预示着新能源会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2分)
【考点】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体特征。
21.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6分)
【答案】“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指通过立法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论述:①可再生能源不自 由,是指它得不到开发利用。②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受科学认识的局限;受眼前利益的局限。③只有通过立法突破眼前利益的局限,才能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也就是保护人类的自由发展。
【解析】“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是形象化的说法,意思就是制定法律,保护可再生资源,确保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作者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说明可再生能源无用武之地的现状,接着从人类认识有限和观念的固执守旧两方面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无用武之地的原因,然后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事例说明新能源亟需世人理解和社会支持,最后从立法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即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
(赋分:标题含义为,人类通过立法来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分。文章主要从新能源现状即为新能源立法的原因和2分。立法的意义两大角度论述。其中,现状包括人们对新能源认识有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上受限制。2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
 
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重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                                ;
A
                                数学活动中心。
B
【答案】A、17世纪转移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时牛顿创立了微积分,牛顿学派诞生。B进入18世纪,在大革命影响下的法国,蒙日提出了微分几何,形成了蒙日学派,法国成为了
【解析】图表内容简单:三个时期、三个地点对应当时的数学成就。文段也有三句话分别予以阐释。三句话的关键词语都是“活动中心”,根据关键词的不同位置,我们需要选用不同的句式来阐述特表的意思。
【考点】综合考查压缩语段和变换句式。属于图文转换 。
23.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话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支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答案】
示例一:合葬化鸟,夜夜相鸣。高一(2)班同学的演绎,给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点染上浪漫的色彩。但面对封建礼教,刘兰芝们的结局只能如此。东汉末年是这样,20世纪30年代还是这样,悲剧在延续。不信的话,请看高二(5)班的同学们为我们演出的《雷雨》。
示例二:感谢高一(2)班的同学为我们在线了美丽贤惠的刘兰芝、痴情执著的焦仲卿,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坚贞和永恒的魅力。但爱情的悲剧似乎还在延续,接下来高二(5)班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雷雨》,又要讲述一个和爱情有关,却不仅仅是爱情的故事。
示例三:感谢高一2班的精彩表演。是啊,我们知道,封建传统礼教的一统天下无疑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民主思想和封建传统出现斗争的一出作品。有请高二5班为我们带来《雷雨》!
【解析】串台词需要把上下两个节目巧妙的串联起来。可以考虑两个节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一个是古代爱情悲剧,反映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奈;一个是现代爱情悲剧,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既然是晚会,语言上需要轻松活泼一些。
【考点】综合考查扩展语句与语言的得体。具体考查串台词。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2010年广东省高考作文,继续以“贴近学生生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特色面世,继续保持其平易温和的特色,看到题目我们自然地想到了“常识”、想到了“纪念”、想到了“传递”、想到了“不要轻易说不”。实际上,根据近几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规律,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检测到“短语类”的关键词作文,所以对“与你为邻”这一作文题,我们自然不会感到意外。这个作文题,具有三大特色:一是贴近学生的思想与生活的实际,每一个考生有话可说;二是“你”的指向多元,“邻”的解读纷纭,给考生留下了很多发挥的空间,便于进行选拔性考试;三是该题的题旨是对当前社会“以邻为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强力矫正,暗合了时代“和谐”的主旋律,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审读“与你为邻”,离不开对 原材料的解读,谁“与你为邻”?当然是“你我为邻”中的“我”,这个“我”,可以是现实中的“我”,也可以是另外的主体“我”;“你”可以指什么?根据“邻,无法回避,却可以有所选择”可知,“你”应该是“我”所选择的,应该是有助于“我”的发展与提升的,或者说应该是积极的、向善的。这样看来,“你”,可以是身边的(除开家人之外的)朋友、同学、同事、领导、孩子、同龄人、长辈,他们(或者某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赋予的积极影响;可以是非身边的,包括历史上的、或者是社会生活中与自己有一定距离的人物、或者是文学艺术中的、或者是未来时空中的,比如:苏轼、李清照、洪战辉、丛飞、保尔、林黛玉 、甚至是火星人等等;还可以是“无形”的“你”,可能就是一个想法、一个理想。我是和理想为邻的,我是和正义为邻的,我是和尊重为邻的,我也可能是和张三、李四这样具体的人为邻的。甚至可以说我是和全球其他的民族、其他的国家为邻的等等。因为这个“邻”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个人。这是实的。虚的,比如说是一种主义、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信念 、一种关系、一种意识等等。
  “邻”是什么?原材料说“你我为邻,相互依存”,可见“邻”是动态的,是与“我”密不可分的,是无法回避的,任何人不能把自己和社会孤立开来。什么是“邻”呢?“邻”是“相靠、隔壁”的意思,或者说“相距较近”、“与‘我’关系最为密切的其他个体”。“邻”暗含了与“我”具有一定的距离,不能相互融合,只能引以为鉴,感召或者引领“我”前进的意思。“邻”,还暗含了应该给予对方必要的尊重,“与你为邻”,应该是尊重“你”的“私生活”或者说不是对“邻”的全面认知,而应该是“有显有隐”的邻居。
  文题的最大意图应该是围绕“与你为邻”,我们应该“怎么办”,即如何作出“选择”,原材料中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很显然,“却”是转折,强调的是重点,这也是命题者抛给考生最佳的思维空间。面对“相互依存”的“你”,我们该怎样放出眼光,来作出最有价值的判断呢?我们认为,要有助于“自身的发展与提升”、有助于“个人与整体的发展”,与你为邻,就要抛弃个人的自我封闭、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摆脱社会中人人防范、人人自危的“不信任感”,要善于张开心扉、打开门户,善于接纳人,在此基础上,进行聪明的选择,怎么选择呢?要明白自身的需要(孟母三迁);要尊重对方;要谦虚向对方学习等等。也可以论述“与你为邻”中“选择”的重要性,不选择,有时虽是邻居,却远在千里;有选择,虽然相隔千里,却胜比邻居。
  题目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意在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思想,使文章有自我的思考,考生可以用记叙文或记叙散文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也可以用议论文或议论散文写自己对选择与“与什么为邻”的利弊的感受或认识。
  立意【答案】
  (一)与你为邻,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事;与你为邻,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
  (二)与你为邻,说出真话。与你为邻,给出善意。与你为邻,找出美感。
  (三)寻找真邻;寻找善邻;寻找美邻。
  如果同学们平时对“做人”、“做事”、“真”、“善”、“美”等关键词有过思考,做过素材积累,相信看到这次高考作文题目,你会显得从容、淡定很多。


参考答案
1、B     2、C   3、 A    4、D   5、 D   6、B    7、D    8、C
9、 (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①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失去(机会)呀。
②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10、(1)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

Tags:2010年高考 语文 真题 答案详解(广东卷) word版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及详细答案(..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