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9 23:06: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失其所与,不知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无能为也已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卒起不意         距关,毋内诸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谷也,幽而势阻/宅:房屋
B.才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畯:通“俊”
C.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安逸
D.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完、尽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吾非恶此而逃/蚓无爪牙
B.在外,则树旗旄/闻道也固先乎吾
C.坐庙朝,进退百官/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泉甘土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3.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B.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C.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D.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4.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了哪三种人?对这三种人作者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C
4.作者借李愿之口描述了三种人:“遇知于天子”者、“不遇于时”者、“伺候于公卿”者。作者借李愿之口,对第一种人和第三种人均持批判态度,对第二种人持赞赏态度。
5.(1)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
  (2)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问天下的治乱,也不管官吏的升降。
  (3)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称赞他讲得有气魄。给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一首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崔义玄,贝州武城人。隋大业乱,往见李密,密不用。河内贼黄君汉为密守柏崖,义玄见群鼠度河,槊刃有华文,曰:“此王敦亡兆也。”因说君汉以城归,乃拜君汉怀州刺史、行军总管,以义玄为司马。王世充将高毘寇河内,义玄击走之,多下屯堡。君汉以所掠子女金帛分之,拒不受。以功封清丘县公。太宗讨世充,数用其谋。东都平,转隰州都督府长史。贞观初,历左司郎中,兼韩王府长史,与王友孟神庆志趣不同,而俱以介直任。
永徽中,累迁婺州刺史。时睦州女子陈硕真举兵反。始,硕真自言仙去,与乡邻辞诀,或告其诈,已而捕得,诏释不问。于是姻家章叔胤妄言硕真自天还,化为男子,能役使鬼物,转相荧惑,用是能幻众。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破睦州,攻歙,残之,分遣其党围婺州。义玄发兵拒之,其徒争言硕真有神灵,犯其兵辄灭宗,众凶惧不肯用。司功参军崔玄籍曰:“仗顺起兵,犹无成;此乃妖人,势不持久。”义玄乃署玄籍先锋,而自统众继之。至下淮戍,擒其谍数十人。有星坠贼营,义玄曰:“贼必亡。”诘朝奋击,左右有以盾鄣者,义玄曰:“刺史而有避邪,谁肯死?”敕去之。由是众为用,斩首数百级,降其众万余。贼平,拜御史大夫。
义玄有章句学,先儒疑缪,或音故不通者,辄采诸家,条分节解,能是正之。高宗诏与博士讨论《五经》义。
武氏为皇后,义玄赞帝决,又以后旨按长孙无忌等诛之。子神基袭爵。神基,长寿中,为司宾卿、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酷吏所构,流岭南。中宗初,稍用为大理卿。弟神庆,举明经,武后时,累迁莱州刺史。入朝,待制亿岁殿,奏事称旨。后以历官有佳政,且其父于己有功,擢拜并州长史,初,州隔汾为东、西二城,神庆跨水联堞,合而一之,省防御兵岁数千。神基既下狱,驰赴都告变,得召见,后出具狱示之,神庆为申理,得减死,然用是贬歙州司马。
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转太子右庶子。神龙初,昌宗伏诛,坐流钦州,卒。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王世充将高昆河内 寇:侵犯
B.又以后旨长孙无忌等诛之 按:控制
C.中宗初,用为大理卿 稍:渐渐
D.昌宗伏诛,流钦州 坐:因犯.......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因说君汉城归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B.或告意常在沛公
C.义玄署玄籍先锋 今君亡赵走燕
D.其父于己有功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四、(31分)
小题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诘朝奋击,左右有以盾鄣者,义玄曰:“刺史而有避邪,谁肯死?赦去之。(4分)
(2)驰赴都告变,得召见,后出具狱示之,神庆为申理,得减死,然用是贬歙州司马。(4分)
小题4:第I卷文言文中,传主崔义玄为什么一再受到宠信?请从为人的角度简要分析并概括其原因。(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1)第二天清晨奋勇追击,身旁有人用盾牌保护他,崔义玄说:“我身为刺史,如果躲避危险,谁还肯死战?”于是,他命令撤去盾牌。(大意1分,“诘朝”1分,“而”1分,“去”1分)
(2)(他)飞马赶赴京都上报谋反之事,得以受到召见,武后拿出定都的全部宗卷让他观看,崔神庆为哥哥申理,哥哥得以减去死刑,然而他却因此贬为钦州司马。(4分)
小题4:因为崔义玄有学识,有远见,不贪钱财,为人耿介正直,勇敢无畏。(每点1分,共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B项,按,审查。本题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的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下意义才能确定,解答此题时除了掌握该词的多个义项外,还要上下文。
小题2:A项,用,拿,介词/因为。B项她(代陈硕真)代词/他的(指项庄),代词。C项,于是,副词/是,动词。D项,况且,副词。
小题3:文言翻译题通常涉及若干文言现象,重点是把握好关键词及特殊句式。本题重点词语:(1)诘朝:同"诘旦",即平明﹐清晨。鄣:同“障”。阻塞,阻隔,这里有遮挡、保护的意思。而:如果。去:离开,这里做拿开、撤开讲。(2)变:事变、兵变。具狱:全部案卷。申理:据理申诉。是:这,此,代词,古今异义。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特定要求筛选并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要求“从为人的角度简要分析并概括”崔义玄“一再受到宠信原因”。这要在通读全文,理清崔义玄生平事迹的基础上并排除与“为人的角度”的角度无关的事迹才能正确作答。①“隋大业乱”能预言王敦必亡,说明他有远见;不受黄君汉分给他 “所掠子女金帛”说明他不贪财色;任隰州都督府长史时虽与王友孟神庆志趣不同,但俱以介直任直接说明他为人耿介;②在平定陈硕真叛乱时命令左右撤去保护他的盾牌说明他不怕死;③他“有章句学”且“高宗诏与博士讨论《五经》义”说明他学识渊博。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还也/以无礼于晋
B.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嘉为先言秦王/良曰:“长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称——干:才能
B.为明威将军——擢:提拔
C.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宾:归顺
D.官,时年九十二——卒:结束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 ]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左军行参军时,因父亲担忧而辞去职务。任钱塘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B
4、(1)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白廉洁,特别礼待他。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重的工作来为朝廷效力。
  (2)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