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9 23:08: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元)薛昂夫
  【楚天遥】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清江引】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1)“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桃花也懂得伤春之愁恨,宛如红玉的花瓣点点飘落:营造出凄美的意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意对即可)
(2)全曲慨叹春光流逝,流露惜春、惜时的的感情。他想挽留春天却又无可奈何;运用拟人,想像春天也在为美好时光的飞逝而痛苦;由春及人,表达了无限的怅惘、惋惜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意对即可)
(2)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诗歌鉴赏(8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
高冠:山谷名。
小题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吞和醉。“吞”表现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小题1:用典、借代,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本题解析:
小题1: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看来岑参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因而流露出一种矛盾心情。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所以赴官时对原来的隐居地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深情。
小题1: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这句中含有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渔竿是钓鱼的工具,用来表示钓鱼的闲适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怀诗
王苹
秋声跋扈土垣东,?促迫村庄万树红。
雁阵昏黄浮绿水,虫吟惨淡讼酸风①。
诸山未醒重阳酒,乱帙②平分一亩宫。
细读农书闲把瓮,且将种菜论英雄④。
[注]①酸风:指秋风。②乱帙:杂乱的书籍。③一亩宫:儒者住的草屋。④论英雄句:《三国志》载:曹操同刘备煮滔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恐曹操疑忌,每日种菜消遣。
小题1:前两联中“秋风”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小题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联写出了秋风的萧杀。(1分)首联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秋风跋扈、摧红树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嚣张萧杀;(1分)颔联用雁阵低飞、秋虫哀鸣衬托秋风的紧促凄冽。(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诗人通过写自己细读农书,汲水灌园,像刘备一样躬耕田园;(2分)表达了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归隐田园的愿望。(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可可结合着注释分析首联中对“秋风”的描写的关键词句,颔联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分析。如首联中“跋扈”“万树红”形象的把秋风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秋风的肃杀特点。颔联中“浮”字表现了雁阵低飞的特点;“惨淡”表现出了秋虫哀鸣的情景,所以可从衬托的表现手法角度来分析秋风的紧促凄冽的特点。
小题2:此题可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及注释4的基础上,结合着作者在尾联直接描述的内容来分析体会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如“细读农书”“闲把翁”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论英雄”借用历史典故来表现自己与世无争、归隐田园的愿望。答题时,先分析关键词,后分析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怀良人
葛鸦儿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
  ?[注]题目中的“良人”,措农妇戍征(或服劳役)的丈夫。末句的“底”字,是“何”的意思。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位农妇的怨歌。这位农妇鬓云散乱,头上别着自制的荆条发钗。“世所稀”,是说她住在世人罕至的地方。
B.“布裙犹是嫁时衣”,既进一步表现农妇之贫穷,又反映她对久别的丈夫的怀念。诗人将“怨”寓于“嫁时衣”中。
C.“胡麻好种无人种”,社会弊政祸及农家,使人想起“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那样田园荒芜的景象。
D.“正是归时底不归”,有怨有望,然而良人不归出于被迫,农妇只“怨天”不“尤人”。这一句点破题目中的“怀”字。
2.这首诗最后一句有“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的艺术特点。下面四首诗中,没有这个特点的一首是(? )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D.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