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十)
2017-08-22 11:05: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参考答案:(1)故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
(2)竹杖芒鞋轻胜马/也无风雨也无晴
(3)寻常巷陌/气吞万里如虎
(4)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
(5)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
小题2:?,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
小题3:?,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小题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小题5:大江东去,浪淘尽,?。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题6:?,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劝学》)
小题7: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小题1:犹抱琵琶半遮面
小题1:哀吾生之须臾
小题1:沧海月明珠有泪
小题1:小学而大遗
小题1:千古风流人物
小题1:骐骥一跃
小题1:奈何取之尽锱铢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这个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
②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阻碍社会进步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
③要想让生活有新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以上三点能谈到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参考答案:(1)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
(2)山岛竦峙?百草丰茂
(3)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小题1: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小题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思其反。(《诗经?氓》)
小题3:开荒南野际,?。(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5: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小题1:士皆瞋目
小题2:信誓旦旦
小题3:守拙归园田
小题4:亦足以畅叙幽情
小题5: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瞋”“拙”“幽”“适”。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5题任选4题)
①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劝学》)
②_____________,谁怕?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③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⑤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