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______________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______________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中秋节 重阳节
(2)人物故事:屈原投江 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叶、登高、赏菊花
(3)看法示例: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
标语示例:彰显民族文化瑰宝,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甲骨文考生”黄蛉的导师何崝辞职了!导火索是因为黄蛉接受了《华西都市报》的采访。何教授称,他一直告诉黄蛉,不要接受记者采访,要低调,要埋头做学问,但他就是有点沉不下心。另外让何教授“不可容忍”的是,黄蛉在接受采访时“根本不提我们给他上的是哪些内容,就是在那里夸夸其谈地谈什么《文心雕龙》”。
两年前,黄蛉因为在高考上用甲骨文写作文而轰动全国,并最终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当时已经退休的古文字专家何崝教授也正是因为黄蛉而被返聘并为黄蛉提供“一对一教学”的。相信很多人都在期待着这位“怪才”能在日后创造新的“奇迹”,出人意料的是,他再次被媒体关注,竟然是因为导师的“罢工”。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7分)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何教授应该更宽容一些。首先,何教授严格要求学生应该肯定,但也不必因黄蛉不跟记者谈古文字学就做出这样的反应,不谈古文字并不等于老师没有教古文字学,《文心雕龙》是古代文学理论著作,这与古文字学本来就有着紧密的联系。况且,黄蛉之所以“一鸣惊人”,就是因为他“不循常规”。因此,对黄蛉这样的“怪才”,本来就应该“因材施教”。
示例二:我支持何教授的“拒教”。从何教授的话不难看出,黄蛉只是对甲骨文有点兴趣而已,谈不上什么研究。更重要的是,做学问需要沉住气,而黄蛉却“夸夸其谈”,这怎么也不像是块做学问的料。老教授虽有些正统,但看问题还是比较准的。这件事也提醒我们,高校在不拘一格招收“怪才”“偏才”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怪才”“偏才”是否真是“才”的考察。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答此题时要观点明确,对何教授的作法可褒可贬。看法明确2分,理由充分4分,语言表达连贯1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意气风发地走在追梦的大路上,如果说处处碧波将成为她地理的新脉象,那么自主创新则是她正在全力培育的城市之魂。
B.网络具有便捷、迅速的特点,尤为年轻一代喜爱,如何有效利用这个平台,因地制宜地为建设中国梦所用,是每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C.专家认为,日本政界右翼人士一直努力淡化“二战”战败的概念,其否认侵略历史的观念可谓盘根错节,必须予以法理上的分析和针锋相对的批驳。
D.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跷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这里把城市比喻人可以。B,“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不合语境。C“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纷难复杂,用于修饰观念不可。D“跷足而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形容站姿不好,不可以,不可望文生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虽然这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B.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C.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D.包身工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他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将前面的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倘若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关联词应放到主语的前面。“这”要提于“虽然”前;B.搭配不当,诞生……国度,动宾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在“赚钱”后加“的机器”。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乍回身(zà) 茁壮(zhuó) 宠爱(chǒng) 横蛮(hèng) B.桉树(ān) 甫健(fǔ) 说教(shuō) 纯真(cún) C.缠绕(rào) 怪癖(pǐ) 揭露(lòu) 炫耀(xuàn) D.溺爱(nì) 晨曦(xī) 蓬莱(pénɡ) 枝桠(y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