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2 11:22: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暴秦之欲无厌? B.长乐王回深父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6.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弱胜负已判矣?判:断定,分明。?B.往往有得?得:得失。
C.无物以相之?相:帮助。?D.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访:探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心得、体会)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③论天下事,致殷勤之意?④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⑤向察众人之意专欲误将军?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⑦不复料其虚实?⑧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
A.③④⑤⑥⑦
B.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⑧
D.①②④⑥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C在题目的语句中,众人、不齿、虚实与现代语义相同。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动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漂、活、服,都是动词用作使动词;生、死是动词用作名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求教(请教)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
供求(供给和需求) 刻舟求剑(拘泥成例,不知根据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B.不名一钱(一分钱也不值) 名胜(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
名目(事物的名称)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C.克复(经过战斗而夺回) 克勤克俭(苛刻自己做到勤俭)
克日(经过或限定日期) 以柔克刚(避开锋芒,用温和的手段取胜)
D.壮举(伟大的举动) 举案齐眉(形容男女之间互相尊重)

推举(推选) 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不名一钱,一个钱也没有;C克勤克俭,既勤又俭;D举案齐眉,夫妻之间互相尊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中的“而”或“以”与“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中的“而”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③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④严大国之威而修敬也
⑤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③蒙冲斗舰乃以千计,操悉浮以沿江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