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小题2:请用一句话概括陈寅恪先生的精神与思想的核心内涵。然后再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他的这种精神与思想体现在哪几个方面。(5分) 答:? 小题3:结合文本,具体阐释陈寅恪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动因是什么。(4分) 答:? 小题4:文章结尾说“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4分) 答:??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第一段 “在国人眼里,梅……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可知B项“治疗各种疾病”错。
小题2:由第五段“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可知,“坚贞不屈的人格”只与“倔强”相呼应。
小题3:由文章倒数第二段可知,“清寒的明月又为梅添加白色……”是对汪士慎《题梅花》诗句“冰华化水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的解释。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答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是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叫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14岁的男孩,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那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去吧?唉,就传进了又能怎样呢?14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30岁了,如果再年轻5岁,哪怕3岁呢,她也一定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了,就像是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经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位60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很大,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着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她)很好。
她终于放开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死寂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彻底绝望的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人内心的焦急和凄凉。 ?
B.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她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
C.是婚姻上的挫折,使这位大龄女青年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因而不肯与邻里真心交往,邻居也就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备感孤独。 ?
D.“提着篮子的中年人”的路过,使夜归者在焦急中有了一丝希望,进而陷入失望。正是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故事有了一点波折,为小说增添了情趣。 ?E.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2.故事中“风雪夜归”的“她”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一句“原来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归的大龄姑娘站在门前,犹豫之中,在心里把院里的邻居们排了一个队,并十分努力地回忆起了往日的许多细节。对于这样的写法,有人认为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也有人认为是做作拖沓之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D ?
2.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她具有一种心态:怕孤寂,却好像偏偏处于孤寂;怕无援,又好像时时处于无援。甚至有无端猜疑和自叹自怜的倾向。但她的内心是善良的。 ?
3.①突出主题。说明有人留门,表现人间并不像夜归者所揣想的那么冷。
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使故事有了更深的意趣。
③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④蕴涵深意。人们常常在心理上虚掩着一道门,轻轻一推即可打开,那面就是一个别样的世界。
4.同意“匠心独运”:参考第1题E项前边的说法。 ?
同意“拖沓之笔”:几个人物作用雷同;都以心理描写的方式回忆往事,手法单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弯弯的月亮
袁炳发
(1)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老师问:“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像——小——船儿——”年轻的教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
(2)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晶晶亮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她对星子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全班同学都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儿,你为什么偏偏要说像豆角呢?难道就你特别有见解吗?”
(3)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星子的眼窝里满是泪水。?回到家后,星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曾做过小学教师的奶奶。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弯弯的月亮是像小船,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也都是这样回答的。”星子听完奶奶的话,眼窝里又一次含满了泪水。这件事情以后,星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她很不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在课堂上从不敢再向老师提出“特别”的问题…
(4)很快,几年过去,星子考入一所师范学校;又很快地,星子从这所学校毕业。她回到故乡的小镇做了教师。走上讲台的第一课,星子老师穿着朴素、整洁的衣服,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首先提一个问题——你们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静默一会儿后,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像——小——船儿——”星子老师没有说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像探视器似的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接着,她又问:“同学们,有没有和这个答案不一样的?”
(5)一个叫田菲的学生举起手,说:“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说弯弯的月亮像豆角。”星子老师听后很高兴,说:“田菲同学的回答正确。当然,其他同学的回答也正确。我只是启发同学们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大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多想出几个答案:比如弯弯的月亮除了像小船儿、像豆角之外,还像不像镰刀、弓?”学生们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星子老师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从心窝里涌出来的笑容。
(6)……几十年后,已退休闲居在家的星子,接到女作家田菲寄来的她自己创作、刚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弯弯的月亮》。?星子急忙翻开书,见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
(7)赠给最优秀的老师星子:?感谢您没有扼杀我少年时期富于想象力的天性…
您的学生:田菲
星子看后,脸上又浮现出当年那种很愉快的笑容。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作家精品阅读》)
小题1: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概括出来。?(4分)
答:?
小题2:小说情节围绕着什么问题而展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分)
答:?
小题3:对“弯弯的月亮像豆角”的回答,肯定与否定的回答分别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作者借此说明了什么?请根据作品作探究。(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是星子包容多元思维与老师的一言堂对比:二是星子的多元思维与奶奶的教条单一对比:三是星子回答的“另类”与同学们回答的整齐划一对比;四是星子与学生们的对比;五是星子被否定与田菲的被肯定对比:六是田菲创新思维与同学们的从众单一思维对比。(每点1分,答对4点得满分)
小题2:(l)小说情节围绕着“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1分)
(2)这一问题的设置,缩短了时间跨度,使情节单纯,主题更集中鲜明;(2分)这个简单的问题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不能挫伤最宝贵的童心。(或:对当代死板教条钳制想象田径缺乏创新缺乏人性的教育模式的批判或对应该教育的批判。)(2分)
小题3:否定的回答,老师与奶奶的否定回答挫伤了星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星子变得沉默,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星子的肯定回答,肯定的结果是成就了一位作家。(2分)
作者借此说明了呵护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想象力是科学和艺术产生的源头,它代表着人类的未来。(2分)
作者借此呼吁我们的教育要多点像星子富有创造性且善于保护孩子创造性的教师。(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主要表达手法和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本文的对比手法运用较多,如星子的老师的一言堂和星子的对田菲的包容形成对比。其他方面不再一一赘述。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和主要手法的能力。文中,星子和老师、星子和奶奶、星子和田菲、田菲的来信,都围绕着一个问题“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问题来展开。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使主题集中,同时也是教育问题、教育模式的集中反映。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回答探究类问题,需要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个性探究。不能脱离文本,要言之有据。同时也要能谈出自己的看法,不能人与亦云,要有真情实感,能自圆其说最好。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3题。
?无题
邹获帆
?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而融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
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
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1、找出与第一行“仆倒”一词意思相呼应的词,体会它们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我们温暖的血”“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小草的须里去”“五月的河里去”,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青/水绿/鸟飞/鱼游”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最后一行的“墓碑”即与“仆倒”意思一致,是牺牲之意。
2.意味着烈士们的鲜血唤醒了祖国大地上千千万万的人们,他们形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烈士的牺牲换来蓬蓬勃勃的革命生机。
3.这四个词内容包括了天上、地下有代表性的事物,都是主谓式结构,谓语富有色彩感和动感,描绘出一幅美好宁静、令人向往的画面。这画面也是烈士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理想世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