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帝待人是公平的:它给了拿破仑一米五的小个子,却给了他非凡的才智;它让梵高一生困苦,却赋予他绘画的热情和天才;它给史铁生残缺的肢体,却赠予他一支生花妙笔。所以,我们不能抱怨上帝,抱怨生活,应多从自身找原因。
请以“上帝公平待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主题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马丽华在藏北旅游,她借宿在乡下仓姆诀家。仓姆诀家生活很苦,生活的环境也非常闭塞。在这样的环境中借宿,又能与女主人仓姆诀交谈,诗人有了许多优越感,她相信仓姆诀会非常羡慕自己。可诗人错了。在她们的交谈中,仓姆诀拉着女诗人的手连连说道:“ 宁吉!宁吉!( 藏语:可怜的!可怜的!)”这位藏族妇女认为,一个到处奔波的人,是世上最苦的女人,是最可怜的女人。
诗人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可怜的人,因为不可能有一个世界通用的可怜的标准,但这个世界上确实又有可怜的人。你认为世界上有可怜的人吗?你判定可怜的标准是什么呢?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话题材料其实讲述了个人对“ 标准”的认识过程,是一次思想的交锋和提炼,也是一场思想的成熟与升华。诗人对“可怜的人”的认识由“以自我为标准”到“ 没有标准”,是材料的核心内容。女主人仓姆诀的表现让诗人顿悟,也是材料的一个方面。
对材料的挖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标准的变化性。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所谓“ 标准”,随着时间、地点和所处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会产生变化,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材料其实讲了这样的道理,可是只是这样讲,显得浅薄。所以,要在论述标准的变化性时加上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是什么左右了我们的认识,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到底我们该坚持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把议论引向更深的角度。
二、谁掌握着标准。说到“ 标准”,我们不能忽略掌握“ 标准”的人。标准并不是真理,当标准成了掌握者的工具时,“ 标准”或许可以变成“凶器”。
三、把标准对准谁。往往“标准”一出台,就有明显的针对性。“标准”如果变成某种标准,后果其实更加可怕。“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一个标准。有了上面的立意,我们或议论、或记叙、或抒情、或编故事,都可围绕这些立意来展开。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培育种子的人说,新培育出来的玉米第一代杂交新品种,看上去一点也不饱满,一粒一粒瘪瘪的瘦瘦的,灰头土脸的,几乎没什么光泽;而农民用它做种子种出来的玉米,却是穗长、颗粒饱满、色泽金亮。但是如果用这种颗粒饱满、色泽金亮的玉米做种子,长出来的下一代玉米却要减产30%~50%。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外出,不幸与同行的人被盗贼绑劫,当盗贼得知他是阳明先生时,就问他:“您说人人都有良知,我们这群盗贼也有良知吗?”王先生肯定地回答:“有。”盗贼反问:“怎么能证明呢?”王先生要求他们说:“现在照我说的去做,我证明给你们看。”于是,王先生让他们脱掉外衣、内衣,一层层地脱掉,直到剩下最后一条裤子的时候,还命令他们脱掉。盗贼喊道:“不行呀,这个不能再脱了!”王先生说:“这知耻就是你们的良知啊!”
由此可见,“知耻”是有良知的一个方面。
良知,是人的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一个人,干了坏事知道羞耻,做了错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报答,这些都叫有良知。
请你以“良知”为话题作文,自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加州有著名的红杉林。一棵棵高大的红杉耸入云霄,极为壮观。加州红杉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植物,最高的红杉树有九十多米,可与三十几层楼比肩。令人"凉讶的是,加州红杉是浅根型植物,它的根入土并不深。按说,这样的植物生命力是很脆弱的。但是,加州红杉基本上都是群生,而且它们的根紧密相连,形成一片庞大的根系。因此,再大的狂风暴雨也无法撼动成群结队地集结成一片的红杉林,很少有一棵红杉在暴风雨中倒下。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