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处不在,“原点”可以是道德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要求:根据以上文字,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回到原点
生活就像一个画在坐标轴上的圆,圆心在原点。我们顺着这个圆的轨迹转啊转,有的人半径越走越小,离生活的原点越来越近;有的人却把半径越走越大,离生活的原点越来越远。这个原点是什么?是情感。我们不断奋斗与拼博,获取知识、财富、健康等等,不都是为了让自己在情感上多满足一点,多点幸福感吗?
情感是原点,是坐标中心,可生活怎么就离它越来越远呢?学生埋头苦读,眼里充斥着数学公式、英语单词,对他人与社会却渐渐变得冷漠;父母拼命赚钱,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生活,与孩子的交流却少得可怜;白领日夜加工,为事业拼博,却快要连回家的路都忘了……太多的欲望,让我们有了太多的渴求,太多的渴求给我们带来了太大的压力。沉重的负担让我们只顾埋头前行,或许我们连回转身看一下原点的勇气都没了,因为我们恐惧于发现我们离它是多么的远!
但是,当家变或只供休息的旅馆,当朋友变或只是过节时互相问侯的对象,当家人变或同一屋檐下的“室友”,当关爱只意味着给钱,当成功只意味着升职,当我们把一切的情感都物化时,我们与机器人何异?或许我们可以用楼房车子暂时掩盖自己的空虚,或许我们可以用灯红酒绿的生活暂时藏起自己的孤独,可总有一天,远离原点的生活失去了回心力,便会把我们甩得远远的。所以,还是回到原点吧!还是关注一下自己的情感吧!
回到原点,不是放弃一切名利,不是退出所有奋斗,而是让我们谨记追逐名利,拼博奋斗的目的,当物质的东西与情感相冲突时,应注意生活的原点是情感而不是物质。学生埋头苦读时应带有社会责任感,对他人与社会具有人文关怀;人们工作奋斗时应关注亲情、友情、爱情,真正让自己的心饱满和充实起来;甚至人们在准备犯错时,也应明白之后的愧疚所带来的痛苦,是多少物质都无法遮盖的。这样,我们才能回到原点,回到生活坐标的中心,回到生活的根本,这样,我们也才不致于生活得那么痛苦。
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广东省提出要建设幸福广东,在经历了GDP的迅速增长后,广东开始关注人们的幸福感,关注人们的情感,这样,也正是回到生活的原点啊!
但愿在这样的潮流下,普罗大众也能开始关注自己情感生活,把自己生活的半径越拉越小,最终回到生活的原点吧!
本题解析:“原点”本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出发的地方,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在这里, “原点”又是一个数学概念——坐标的中心;同时还是一个哲学概念——事物的根本。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将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导语“可以是……”这几句话,从四个方面对“原点”做了阐释和引导:
道路的起点——空间的;
长河的源头——时间的;
坐标的中心——时空的、多维的、正反的;
事物的根本——事理的、哲学的、价值观的。
“原点”可实指,也可通过引申,比喻等手段获得虚指意义:
道路的起点——事业早先的开始
长河的源头——历史曾经的开端
坐标的中心——白纸一般人生的童年
事物的根本——事物的原本状态,如:植物的生命由生到死、月亮东升西落引发潮汐……
导语提示让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又能让优秀的考生获得更多更深入的启发,能更好地发挥水平。
所以,根据提示语,我们可以切入一个相对熟悉的角度,生活的原点、感情的原点、生命的原点、人性的原点、思想的原点、心态的原点、历史的原点……比如,可写人生事业学业方面,回到原点,重新出发;可写企业团体民族方面,回归原点,重头再来;可写面对成功,淡然处之,以再回原点的勇气,争取更大的胜利;可写面对灾难,挺起脊梁,不怕回到原点,来个凤凰涅槃式重生……
第二,要弄清题目——“回到原点”。
这是一个动宾结构,重点是“回到”。显然,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考生结合“生活体验和认识”,谈如何“回到原点”。
“回到”,指返回并到达原来所在地方,或(情况发生变化后)恢复到原来状态,又指的是根本或开端,“点”指一定的位置。
“回到”,就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成长与认知来说话,避免不着边际任意发挥。考生据此可以较快入题,写出有一定思想性、真情实感的东西,将人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东西辩证地、有效地提炼出来。
明确题意后,考生在写作中,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辩证立意。在具体内容上,“回到原点”可以是一种反思反省后再出发的大智慧,也可以是一种调整策略或力量后的再出发、再冲刺,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处事艺术;还可以是表面上写一种重复或位置复原,其本质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比如,可写成夹叙夹议的文章——做一件事,遇到挫折后回到起始处,思考原因找出解决方法,进而上升到人生抉择,如果遇到人生逆境的时候,应该回归初始阶段谋求突破;也可按照“原点是什么——为何要回到原点——怎样回到原点”的思路写一篇议论文,可侧重“为什么要回到原点”,也可以侧重写“怎样回到原点”。例如,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正直、善良、奋斗的进取之心。比如李娜,她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处于巅峰状态,又要向新的目标进军。法网冠军既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同时也是一个原点。
另外,命题者还有一个意图显然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人文、道德风气,关注社会时政、思考生活。所以,要想写得出彩,就应该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思考。比如,可以就生活中的具体话题如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物质丰富的今天,人的精神和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还可以写个人迷失后,如何找回自己本来的位置;可以对当前社会风气、人的情感、社会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应该如何去做,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据相对论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随着时间变化,时间是延一个轴无限延长却不能倒转,那么事物也无法倒转,空间是一个圆,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到原点一次,但没人知道它的周期。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无法回到原点的。但本题命题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求探讨“能不能回到原点”,而是要求“如何回到原点”。因此逆向立意需要谨慎。
综上,考生可从下面角度去谈“回归原点”的认识:
1.一个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最终回到生命的原点。生命的价值何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2.人性本善,由于不良环境的影响,沾染了恶习而误入歧途,是如何通过自我救赎,回到了原点。
3.原本默默无闻,经过自身的奋斗取得了成功,却在鲜花和赞美声中迷失了自我,几经挫折后,如何冷静反思,最后洗净铅华,返璞归真,回到原点。
4.本是饱学之士,却被世俗所累,被名利所牵,荒废满腹才华,最终幡然醒悟,回归正道,回到原点。
5.一段美好的感情,伤害了,彼此冷漠,你用你的真诚去修复,那份感情回到了原点。
6.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在睡梦中解脱清醒的痛苦,思想和情感流浪在灯火阑珊处,去不到终点,回到原点。
7.你从某处出发,又回到了这个点,也算你回到了原点,可此时的原点却变成此刻的原点,而非你走时的那个原点,所以我们往往不能把希望给予未来,把握好现在最重要。
8.对事物的认识可能因听信了谣言,或受到他人的蛊惑,出现了偏差,后自身醒悟或他人点拨后,纠正了错误,回到了原点。
9.研究某种学问,由于思想理念错误,或者方式方法不对,最后自我修正后,回到了原点。
10.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文明国度,在社会转型中,出现社会不公,道德滑坡,人性缺失等现象,如何通过道德约束和法治建设,回到原点。
11.一段历史,被人遗忘,甚至被扭曲,被颠倒,最终被打捞,被唤醒,被还原,最终回到了原点……
总之,今年广东高考作文给考生较大思维空间,写作内容较宽泛,让考生有话说,不容易离题,但拿高分也不容易。关键是选择的角度是否切入考生的内心世界和当下社会生活,构思立意是否出奇出新。同时,考生必须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冷静的思考,要求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这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并且不容易被“套中”题目,比较能够拉开考生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去认知“回到原点”,是取得立意高分的不二法门。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境由心造”,现代人说“跟着感觉走”,总之,每个人时时处处都会有心情故事。
请以“心情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心情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或者表现你的一种心情体验,或者抒发你的某种情感。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命题作文:借鉴与前行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题目分析]
借鉴什么,又如何前行,这些问题是题目的要求。这是一个关系性的题目,要突出两者的关系。重点是借鉴,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也可以是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等。重点是借鉴的意义与思想,与前行的关系等。
[写作指导]
借鉴可以是很多方面,不但是国家发展,还是企业进步,就是文学方面也需要借鉴。鲁迅不但从题目上,而且从整体形式上都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创造了自己的《狂人日记》,思想内容方面更为“忧愤深广”。借鉴是第一步,借鉴是前行的阶梯。我国的市场经济就是借鉴的成果。牛顿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站在巨人的肩头,就是借鉴,这样才前行的更远。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中国人比较注重“面子”,日常聊天、办事,经常会说“看我面子”“给点面子”。交朋会友、穿衣用餐也力求体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比如穿漂亮时尚的衣服出入公众场合,会被认为撑足了面子;请别人吃饭,宁愿剩下倒掉也要多点几个菜,认为这样有面子。还有些时候,人们指责那些贪婪无耻或丧失人格的家伙,往往会说:这种人什么都要,就是面子不要!
你有哪些关于“面子”的人生经历和身边故事?你如何看待“面子”或“面子现象”?
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材料审读:我们中国人比较注重“面子”,日常聊天、办事,经常会说“看我面子”“给点面子”。交朋会友、穿衣用餐也力求体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比如穿漂亮时尚的衣服出入公众场合,会被认为撑足了面子;请别人吃饭,宁愿剩下倒掉也要多点几个菜,认为这样有面子。还有些时候,人们指责那些贪婪无耻或丧失人格的家伙,往往会说:这种人什么都要,就是面子不要!
你有哪些关于“面子”的人生经历和身边故事?你如何看待“面子”或“面子现象”?
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1.作文材料描述了生活中关于“面子”的多种情景,可读性强,含义丰富,有现实感,能较好地引发学生写作联想(不是对材料内容补充想象),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和理解。可以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来解读“面子”。如“有面子”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赞扬,或恭维等,而“没面子”是得到别人的否定,批评甚至谩骂等;也可以指情面。
2.全面准确地审读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至关重要。面子现象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就正面作用而言,面子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情感,维系着人的道德价值。所谓没面子,失面子,丢面子等等就是人的内心深处感到羞愧和耻辱。正当意义上的羞愧和耻辱是道德情操的体现,可以净化人的思想,升华人的灵魂。就反面作用而言,面子是一种虚荣心理,催生着弄虚作假的行为。所谓虚荣心理,就是用不真实的、不全面的、不典型的事例来获取别人的肯定或赞扬,从而得到一种自我满足。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人都有渴望被他人肯定或赞扬的心理需要,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这种心理需要过分强烈,甚至以弄虚作假来博取别人的恭维,那么就会误入歧途,走向反面。
3.角度与立意示例:怎样看待面子或面子现象?我们不能全面否定“面子”的作用,因为适度的自尊感和羞耻心是有价值的;适当给别人留面子是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过于看重面子,时时处处拿面子说事,甚至“死要面子活受罪”则大可不必。现实中,小到家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事后生活拮据,甚至举债度日;大到企业不顾现实盲目扩张,最后陷入困境,凡此种种,皆不可取。
正确地看待面子,一是讲情面要有尺度,不能放弃原则;二是讲情面要顾及后果,不能没有节制。三是不要因有面子而滋生傲慢,不要因没面子而感到自卑;四是不能因过分追求面子好看而忽略了内涵的提升。
每个角度都可以有话说,有的角度可引发的立意还不止一个,只要考生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皆可。
点评:好的作文题对学生来说应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要求具有普遍性,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来自生活又立意新颖。高考作文命题讲究“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言下之意是力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本题在这一点上应该还是做得很好。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有些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终将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而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反而更添光彩。
其实,每个人对人生中的错过都会有独特的体验和真切地感受。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