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写》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一)
2017-08-22 12:23: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写声音,声韵感强;又用“如急雨”的比喻使它形象化。
B.“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的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C.“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妙语点睛,描绘了余音袅袅、弦外有音、无声处有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D.“犹抱琵琶半遮面”——肖象描写,生动的描写了琵琶女年老色衰不愿见人的心情和忸怩神情。



2、其他题  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0分)
小题1:荒忽兮远望,?。(屈原《湘夫人》)
小题2:?,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小题3:我欲因之梦吴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4: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5:?,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小题6:?,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小题7:绿云扰扰,?。(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9:?,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10: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



3、阅读题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唐宋八大家中,主张“文道合一”的是________;而________的文章识见高超,挺拔峻峭。
(2)《登岳阳楼》(杜甫)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4)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3分)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①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梁惠王上》)
注解:①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土偶。
从本章内容可以看出:孟子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5、其他题  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②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④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⑤_______________?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