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2017-08-22 12:28: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①韩愈②班固 ③屈原④苏轼
B.①韩愈②司马迁③屈原④李清照
C.①欧阳修②司马迁③贾谊④苏轼
D.①欧阳修②班固 ③贾谊④李清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是歌颂韩愈。所谓“金石文章”,是指韩愈的文章“掷地有金石声”,这是表扬韩愈文章做的好,掷地有声。所谓“空八代”,源自苏轼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认为自从汉魏八代以来,只有韩愈的文章符合道通,是直接继承圣人文章。“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奋著成信史照尘寰”写了司马刚直不阿的精神,奋发图强的努力,勾画了司马坎坷的人生路,还有他写成史书的伟大历史意义。“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上联“三户”指楚,《史记. 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大河百代众浪齐奔陶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红”,说的是李清照,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要联系选项中作家的生平、评价和贡献,抓住“八代”“信史”“九歌”“词苑、女儿”等词语即可推导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成语“沐雨栉风”源于哪个故事?(   )
A.苏武牧羊
B.大禹治水
C.赤壁之战
D.安史之乱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桀骜屠戮喋血寒盟背信
B.飓风绚美墙垣防范未然
C.骄横绯红蛊惑金璧辉煌
D.疱疹寥落碾坨因地制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B防患? C殒身不恤 D碾砣)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注重实效,不盲目攀比;要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B.正在中国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日前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巴基斯坦愿意充当进入中亚市场和能源领域的运输线。他说:“我们有兴趣为中国建设一条贸易和能源走廊提供一切方便。”
C.信息产业部21日启动“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系列活动,活动将持续一年,全面治理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上违法不良信息,倡导网络文明。
D.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搭配不当。“不盲目攀比”应与“不搞形式主义”互换。B成分残缺。“充当”前缺少“中国”。D(主客体颠倒,“威慑”本身有“吓唬”别人的意思,再用“令”字造成了主客体颠倒,应改成“震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煤(xiè)
(pì)
(sù)
争流(kě)
B、青(xìng)
音(qiáng)
(pǐ)
郁郁(wěng)
C、南(fán)
(jī)
丽(yì)
公与之(xì)
D、谏(qiáng)
(zhuì)
(xì)
死以闻(m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