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2 12:48: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均选自小说集《彷徨》。 ?
B.《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
C.“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也泛指祭祀用的牲畜。 ?
D.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分别结集为《呐喊》《彷徨》以及《故事新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A.①④⑥②③⑤
B.②③④⑥⑤①
C.③④⑥②①⑤
D.⑤③②④⑥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句与句间的关键词照应是解答语句衔接题的法宝,必须要提高此方面能力。⑤“更”与 91ExAM.org上文的“不仅仅” ③“没有”②“再”④“也只能”⑥“而不能”①“不能从更深”, 这些词语将整个语段的逻辑标志的非常清楚。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目是
A.伍尔芙被誉为“20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墙上的斑点》是她的第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到灯塔去》《达罗卫夫人》以及大量的随笔。她的随笔《一间自己的房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思想的代表作。
B.海明威,美国小说家,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创作个性的杰出作家。代表作《老人与海》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冰山原则”是他提出的一种文学创作理论。
C.保罗·戈埃罗,194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被认为是继马尔克斯之后最受世人欢迎的拉美作家。《炼金术士》是他最负盛名的小说,这部象征色彩极强的寓言故事被誉为“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曾在美、法、意、德等18国名列畅销书榜首。
D.列夫·托尔斯泰,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卡列宁娜》。他是俄国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
A.造(chì)商(gǔ)朱(tà)少不事(gēng)
B.然(yǎn)缩(cù)篱(fān)转轴拨(xuán)
C.孝(tì)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仔细观察右图,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对杜甫之像作一番描绘。
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描写顺序恰当,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风急天高,残阳西下,淡云渐染。杜甫,你为何孤独地端生于兀石之上?你愁眉紧锁,如一抹挥之不去的浓云久久地笼罩在你那沧桑的额头。你的目光幽然,若有所思;你的两鬓霜染,面容憔悴;那稀疏的胡须在秋风中瑟瑟作抖。你注视着远方,用目光亲抚着返一片你深爱着的大地,然天空地迥,你越发的孤寂。你双手抱膝,宽大而陈旧的衣袍却永远罩不住你那旷世的傲骨。秋风为你飘泊的经历而痛苦,淡云为你贫病的窘境而忧愁,苍石为你难酬的壮志而低泣,但你依然用高远的目光寄托着对盛世的期盼。(


本题解析:“对杜甫之像作一番描绘”就得有描写,描写他的“愁眉”“ 面容”“目光”,再注意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没有描写,扣7分;没有第二人称,扣l分;没有用一种修辞,扣l分;顺序混乱,扣l分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