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8-22 12:59: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到了夏季,冰雪消融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这时,食物来源丰富了,北极熊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它们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朴充“学习说”。 小题1:下列对“学习说”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学习说”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和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的一种新假说。 B.“学习说”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 C.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来说,在游戏中学习都十分重要。 D.黑猩猩能用棍子做各种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
| 小题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极熊夏天开展的像是体育运动的游戏,几乎没有“学习”的成分,可见“学习说”不能成立。 B.“学习说”也认为游戏是一种锻炼,能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 C.动物在游戏中能获得大量的学习机会,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环境等巧妙地结合起来。 D.“学习说”认为,动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游戏行为,能使其从中学到必要的生存技能。
2、语言运用题 《宇宙的边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宇宙中的星星作了细致的说明,你能概括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星星加以说明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风声在耳 凸凹 走在熙攘的街市上,看着攫利者飘忽的行色,听着叫卖者嘹唳的贩声,内心不禁忧郁起来:感到人到底是被生计追迫着,本质上是与觅食的兽们无多大差异的。古人把人叫“两脚兽”,是恰当的。既然是兽,对物质的索求,便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是生之维系的基础。并且,世人多认为,物质索求得愈多,支配起来就愈有余裕,生命的自由就愈多。 然而,即使对物的追逐是人性的,但被物支配的人的生活,终有沦落的味道,因为人到底是人,而不是兽。想到此,心情竟烦躁起来。 从街市返回书房,翻几本闲书,一本纪德的《人间地粮》,一本《梁宗岱批评集》,一本《难忘徐志摩》。当我作无目的阅读的时候,总是同时翻几本书。便发现了一个趣处:同是面黄骨瘦之人,却都有丰腴的浪漫情怀;现实拘其不住,却我行我素地活得很热烈,很幸福。稍做思忖,我笑了:他们都是被书香涵养着的人,他们生活在精神里,因而,他们具有了超越“兽性”的一种“神性”。感觉着他们的“神性”,烦躁的心竟在不知不觉间,平静如水。 便想到了梭罗。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筑屋而居,远离红尘,仅靠最起码的一点物质资料为生,平淡朴素的生活居然滋养了那原本枯瘠的心地,创作了代表个人巨大成就的《瓦尔登湖》。在书中他说:多余的金钱,只能购买多余的物质;真正的生活所需,是不需钱的。沿着梭罗的指引,我想,人之所以生活得惶恐与急迫,是把追逐多余的物质,当作人生的目的了。正如饕餮的兽们,虽已吃饱,逐尸之欲却不能餍足,悲苦产生于欲望本身。 所以,涵养着书香的人,与物欲淡远了,饱尝着简约之境给内心带来的平静。这种平静,就是心灵的自由,就是幸福本身。那么,书籍对人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做着这样的证明: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人可以不为生存而生存。 一书在手,神游太极。这是惟有人,才能领略的境界。也就是说,人完全可以生活在精神之中。 “宫殿里也有悲哭,茅屋里也有歌声”——人的幸福,是由精神支配的,不取决于物质的多寡。 “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这是海德格尔“人要诗意地栖居”的形象阐释。人摆脱了物质的羁绊,在精神的世界里会得到无限的自由。 在书房里阅读,不亦是风声在耳么? 这样的意象在脑中闪现出来之后,我不禁笑出声来。巴士加尔说得好:“一个人越是有思想,越是能发现人群中卓尔不凡的情调;一般人是分辨不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杯茶,不仅仅是一杯茶。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提到人的“神性”。“神性”的人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综观全文,请找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说明这样写的作用。 3.文中多次写到“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结合原文,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 (1)风声在耳。 (2)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杯茶,不仅仅是一杯茶。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在史前时代,龙神的形象,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交、结缘、团结,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的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在新婚的帐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诗人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结”来表达情意。纵观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绳结早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并伴随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活空间的拓展,生命意义的增加和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而世代相传。 《诗经》中有关于结的诗句: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结缡”这一婚礼上的仪式,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屈原在《哀郢》中写道:心圭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作者用“圭结而不解”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而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表达男女情爱的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下列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结的外形一看就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 B.中国结的“结”字具有力量、和谐等含义,充满情感。 C.“结”与“吉”谐音,寄寓着中华民族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D.不同的“结”,不仅有各自的造型和色彩之美,而且都具有不同的寓意。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源于中国先民在文化形成时期对绳子 的崇拜。 B.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 C.中国人往往用“同心结”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于对方,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爱意。 D.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是借“结”来表达相思和别情。 3.文中直接写了哪几种中国结?作者写中国结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晨的电话 戴维·霍利斯(新西兰)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爬过院子的篱笆,透过殖民时期的大窗户,柔和地照在卧室内。阵阵凉风吹来,除了梳妆台上笨重而古老的座钟发出有规律的滴答滴答声,一切都是那么安静。一床针织被盖在床上,那里睡着丈夫和妻子,他们轻微的呼吸声几乎听不到。 早晨的宁静被床边的电话铃声打破。只见丈夫动了动身体,慢慢地翻过身去。丈夫约翰·柯林斯是一个高个子的中年人,身体刚刚开始发福。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上班时整天坐着,吃的又不错,怎么能不发福呢?他一手挠着有点发白的短胡子,一手去接电话。 “早上好!约翰,我是哈里,很抱歉这么早打扰你,斯宾塞今天有事来不了,你能替他值一天班吗?” 约翰深吸了一口气,朝妻子那儿扫了一眼,看她是否醒了,“呃……好吧,我一会儿就到”。 妻子似乎突然醒了,眼里噙满泪水,她大声嚷道:“不,不行,又要在周末加班!你早就答应了,这个周末我们要一起去看彼得的橄榄球比赛。你知道,他一直都希望你去看他比赛,而且他已经对自己所有的朋友说了,他爸爸要来。看完比赛我们还要在湖边野餐!” “听着!简,你不明白,我别无选择。他们人手不够,真的很需要我。” 约翰说着就跨进了浴室,用力打开了淋浴开关,没等水热,就钻了进去。他狠狠地往稀松的头发上抹了些洗发水,似乎这样就可以把简不停的抱怨止住。 简不说什么了,无奈地流着眼泪。约翰有些后悔了,为什么自己那么轻易地就对别人说行,而对家人说不呢?这次又是这样! 他不想吃早餐,只想在妻子重新开始唠叨之前赶快离开。他抓起公文包,正要出门,突然感觉旁边有人在看他。他慢慢转过身来,发现是彼得,他的大儿子,正用请求的眼神望着他。 “爸爸,我已经跟朋友们说了,你要来看我们的橄榄球比赛。” “我很抱歉,儿子,同事有事上不了班,我得去替他。下次我一定去,好吗?我保证。” “但是,爸爸,这次你不去加班不行吗?” “听着,孩子,我也不想去加班。”约翰抬高了嗓音,“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说着,约翰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屋子,没有注意到眼泪已经从儿子的脸上流了下来。 “早上好,约翰!发生了什么事,一脸的不高兴?” “你好,莫菲!家里的事,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家里人要我这样做,老板要我那样做,你说我该怎么办?我能对老板说‘不’吗?” “要使每个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伙计!” 繁忙的一天过去了。能在下午四点下班,约翰感到很满足。回家的路上车很多,他一边漫不经心地开着车,一边想着电视上的橄榄球比赛。 “到家应该还来得及看比赛。”约翰想,“但愿简不要再生我的气了。” 他开始加速,准备超过一辆卡车,可脑子里又不自觉地想起早上和妻子的争吵,没有注意到车子已经驶出了道路。他所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那个老妇人脸上的惊恐,那时他们两人的车就要撞上了…… 他能听见声音,却睁不开眼睛。他听见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电话铃声以及说话声。 “他怎么样了,医生?”是妻子在说话,她想努力控制住自己变调的声音,但无济于事。 医生没有马上回答,他在斟酌应该怎样回答家属的询问:“很抱歉,现在还无法下结论,但是我得老实告诉你……情况不妙,他困在车里的时间钓鱼台了。我建议你最好把家人都叫来,以防万一。” 妻子的话音消失了,只是她那低低的呜咽声仍然回响在他的耳畔。他又听见儿子的哭声,以及仍然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 完了,一切都结束了。他感觉特别想哭,他想告诉妻子,自己是多么爱她;告诉她,他忽略了她和孩子们,总是先想着别人,心里是多么内疚。但是一切都太晚了,他没有机会重来一次。 电话铃声越来越响。怎么回事?就没有人去制止它吗?突然,他感到有人推了他一下。“去接电话,约翰。” 他猛地坐了起来,心跳得厉害,额头上渗出了汗,他抓起电话:“您……您好!我是约翰,您是哪位?” “早上好!约翰,我是哈里,很抱歉这么早打扰你,斯宾塞今天有事来不了,你能替他值一天班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小说中的约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开头的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5分) 小题3:“担当”意为“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担当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自觉。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你的看法。(8分) 小题4:下列对小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小说构思独特,采用梦境与现实相交错的写法,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一个男人所经常遇到的家庭和事业之间的矛盾问题,主题深刻,构思独具匠心。 B.文章叙述了现实生活中的情节,呈现出一种神秘而诡异的氛围,暗示了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现实的围困。 C.小说的开头与结尾出现了同样的电话,虽然内容简单,却有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反映了现实生活时刻困扰着人们,人们没有任何自由。 D.作者先写周末早晨一个电话叫醒一个家庭的情景,然后描述随后发生的各种生活琐事和一起车祸,结尾却出人意料,陡然一转,揭示这一切竟然都发生在睡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