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2 13:08: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据说那天他还亲手浇了花,为鸟添了食,然后安详地坐在靠椅里午睡,直到家人发现时他已经过逝了。
B.这些历历如昨的往事,此刻竟在她心里引起无限的悔咎,她自觉罪孽深重,无颜再苟活在这个世界上。
C.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写了王琦瑶凄美的一生,写法新颖别致、不落巢臼。
D.苍蝇逐臭,自古已然。与凶残暴戾、鬼计多端的张君一样,其犯罪集团成员都是一伙良知泯灭的魑魅魍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世C窠D诡)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边城》分别刻画了林冲和翠翠两个人物形象。请各用一个单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25字。
(1)林冲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2)翠翠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参考答案:(1)武艺高强、扶危救困、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梁山英雄
(2)美丽、善良、至纯至真、调皮、活泼、对爱情刚刚觉醒的青春少女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纰缪/未雨绸缪哥俩/肮脏伎俩称职/称体裁衣
B.躯壳/金蝉脱壳艾草/自怨自艾扁担/一叶扁舟
C.诏书/昭然若揭对峙/恃才傲物桀骜/估屈聱牙
D.锋镝/嫡系后裔倾轧/安营扎寨裨将/稗官野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miù/móu liǎ/liǎnɡ? chèn? B项qiào?ài/yì? biǎn/piān? C项zhào / zhāo? zhì/ shì ào/áo? D项dí yà/zhā? pí/bài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在四叔家的堂前了。
B.屡次想问,而始终中止了。我从四叔正襟危坐的脸色上,又忽而怀疑起来。
C.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D.她怔怔的张着口站着,眼睛直着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5月2日下午4点,载着198名朝鲜红楼梦剧组演员的专列驶入丹东口岸。据了解,由朝鲜血海歌剧团潜心50载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将于5月6日至9日登陆北京电视台大剧院。又有消息说“韩国版古装红楼梦”要上演了。于是,有网民很担心,说“完了,中国四大名著要换国籍了”。
小题1:一句话概括上述消息的内容。
小题2:你对上述消息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
小题1:朝鲜、韩国演《红接梦》引起网民对名著知识产权的担心。
小题2:艺术无国界,他们演出《红接梦》表明了我国古典名著的国际影响力,应该担心的是他们对作品会有什么样的解读。(3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压缩文字类题目,首先确定新闻主体,即“朝韩”排演红楼梦,然后分析分析评价,即引发中国网民的担心。最后整合信息为一句话即可。阐述看法时,要求学生观点明确,合理,不能偏激,要能自圆其说。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