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一)
2017-08-22 13:10: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就是说,                      
①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 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③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④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
⑤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⑥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
A.①③⑥④⑤②
B.⑥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④⑥②⑤
D.⑥①④③⑤②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中学时代的那些同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C.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D.德育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并与时俱进。



3、语言运用题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请举一中国古代名人例和一外国名人例证明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作品没有得到人们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文风和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符合造成的。
B.根据迈克尔



5、语言运用题  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情景,拟一则网友留言,参与讨论。要求:思想健康,观点鲜明,语句简明得体,60字左右。
日前,有教授称,现在是改变“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时候。因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人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这一言论一经媒体公布,立即在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