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2 13:17: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实在怕看见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赵国去了。
B.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举行仪式后送他回国。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先顾国家的安危,而后考虑个人的恩怨啊。
D.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我实在怕受大王的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赵国去了。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
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 我们依靠
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①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②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的组成部分
③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④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又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⑤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
A.②⑤③④①
B.②③④①⑤
C.⑤②①③④
D.⑤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②承接上文,③句中的“也”承接②句。⑤是总结语。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2)?,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3)可堪回首,?,?。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造化钟神秀,?。?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6)求 之 不 得,?。 悠 哉 悠 哉,?。 (《诗经》关 雎)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
A.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
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
B.他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
田园。
C.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
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
D.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么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问号改为逗号;B破折号改为括号;C分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               ,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体的心灵
③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
⑥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A.②①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⑥⑤③
C.⑤③②①④⑥
D.⑤③④②①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语句衔接题注意语句照应关系,本题注意标点和句意联系,先分类:前五句从正面,后两句从反面,⑥必然在最后。前五句根据“当然、因而、或者、就是”这些词排出并不难。本题核心在分类。所以选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