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微”的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微感动……对此,有人说,微而不微,草根明星登上星光舞台,微薄之力铸就爱的奇迹;有人说,见微知著,微现象折射时代风云,微言行影响社会人生;也有人产生担忧,当一切都在“微化”时,慢慢发现,我们的生活变窄了,情味变薄了,思想变浅了,语言变简单了……
对这些“微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和感悟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的汉字书写。
参考答案:参考作文
微博时代
仰头望天,忽然发现那一片不易察觉的云朵很可爱,于是,打开电脑、点击那个熟悉的网站,轻便而快捷,发送:我给蓝天打了一通电话,告诉它云朵有多美。 ——引子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趋势,那一方小天地日渐清冷,时隔一周两周才会想起来去逛逛。人们在苦恼着,曾经是很新潮、很热闹的博客去哪儿了?殊不知,一场轰轰烈烈的“微博潮”已悄然降临……它腾空一跃,飞入人们的眼球。随着新浪客户端开始了微博内测,一时间,我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原本应该是上千余字的篇幅化作了短短几句话,短小而精悍;理应是规规矩矩的谈一谈今日见闻,却变成了情绪的发泄出口、感叹生活美好的第一通道。天冷了,出门别忘了带上给你温暖的“围脖”!
当微博盛行于世时,不免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持保守态度。站在“旁观者清”的理念上,我在预测“微博热”还能继续多久。但这样的态度没能保持多久,心早已投奔到那方纯净简单的世界里。不免为它而欣喜着,我看到在中国的微博门户开始增多,而周围人都畅游在一两个不同网站开启的微博之旅。看来,“围脖”的确能温暖许多人的心哦?今天,你微博了吗? 中国微博登陆这么多年,大家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反而将它看成了一种习惯。
微世界里,你就是莎士比亚——120字的限定,不必去说一些无关痛痒的铺垫,一语道破天机的快乐,若是伤心,就写上理由;若是快乐,就将这份开心传递给更多人;若是不平,就用字字句句铿锵有力的呐喊博来大家的响应……
还记得通过微博,一个中国大小的爱心凝聚在一起,“博”友们在通过微博发起关爱行动,他们去慰问孤儿院的小朋友,去帮助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残疾人;还记得通过微博,那么多的智慧凝聚在一起,才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大,你在天的那边,我就在水的这方。依山傍水,微甜世界。那句话说,平淡是真。是微博,让我看到了一个世界,真真切切。来自美国的博,来自中国留学生的博,还有太多太多“梦想博”、“希望博”,天际在眼前,世界在脚下。
用一句话来诠释一个今天,用无数个今天去装点一个明天,拼拼凑凑,就是形形色色的你;焊焊接接,就是缤纷多姿的地球村。
一点“关注”,多了一个朋友;一点“发表”,朋友就看到了你的动向。读微博,读我不认识的字眼。品微博,品我未体会的心境。我想,爱微博的你一定和我有共同的语言;看天下,看一个短暂且恒久的美景。闻花香,听说江南水乡的龙舟早已起航——就请你发送给我,每天好心情、每日心交流。抬眼,今日微晴天;低头,今日微绿叶。那么多的微心意,澄澈而美好;那么多的微文字,渲染了一幅地球村画卷……繁忙之余,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方天地,可以享受、可以等候,肆无忌惮、畅所欲言。微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作文能力,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例举了微时代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微作用,要求对这些“微现象”,发表自己看法和感悟。我们可以从各种微现象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两个角度构思立意,材料例举非常丰富,可切入的点也很多,只消把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举出了进行阐述就可以成文了。本文有可写的现实材料,但要写出彩则不容易。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现实生活中,人人向往“发现”,渴望“发现”。在“发现”中人类披荆斩棘,苦苦探索,在“发现”中人类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因为“发现”与“未发现”,人类社会才波澜起伏,人类生活才充满喜怒哀乐。“发现”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学会“发现”,善于“发现”,是我们青少年必备的素质。
请以“发现的勇气与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阐述道理,抒发感想,编写故事,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本题至少有以下几种写法:1、就发现本身的作用与魅力发表议论。2、写成哲理性散文,阐述生活中处处有美,要善于发现,就得有一双慧眼。3、写一篇表达自己人生感悟的散文。比如“我”本来很自卑,一个偶然的事件,使“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在生活中,“我”要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行!”4、编写小小说,比如写主人公发现,人不能只是为自己活着,如果不能帮助他人,自己的生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于是他做出了极其感人的举动5、谈“我”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值得思考与探究的发现。比如发现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发现一些人道德修养的欠缺,发现中国入世对策研究的深入与不足……
参考拟题:1、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2、我发现棋如人生3、我发现夕阳如此之美。
[范文]?发现
现代人脚步匆忙,只顾抬头往前走,常常忘了留意身边细小的事物。不单是上班族,连我们这些学生也忙得不可开交,升学的压力,繁重的作业,让我们无暇顾及路边杨柳的新芽吐露或邻家小孩的成长。我一直害怕,等到我们哪天空了,会不会连发现的能力都丧失了呢?还好我现在还有,但即使有所发现,我还是以为自己发现得太少,也太浅了。
一
父亲的头发很油,但他很忙,没时间去理发店洗头,所以只能由母亲代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父亲不像他教育我的一样自己的事自己做呢?当我问他时,他居然说:“我不会自己洗。”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一个中学的校长竟不会自己洗头,讲出去谁会信呐。但当我有一次看到母亲给父亲洗头的情景后,我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母亲温柔地给父亲搓着头皮,父亲面带微笑,满脸舒适,两人有时也交流几句,但更多的时候是无声的。我突然发现,原来洗头是他们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啊。在轻轻的搓揉间,他们的感情就得到了极纯粹的升华。此后我就再没问过父亲这一个问题了。有一次,母亲出去学习了,于是我给父亲洗头。尽管我很小心,但总觉得没把父亲搓洗得舒舒服服的。当我翻动他的头发时,猛然发现父亲的头发好像比以前稀疏了很多,而且两鬓的白发再也无法被黑发遮掩了,我忽然间意识到——父亲老了,真的老了。
二
我小时候经常发烧,每一次母亲都会放下手头的活照顾我,给我端水递药,读小说,讲故事。当我嘟哝着嘴巴苦,不想吃东西时,母亲就会给我买来一大堆甜食,大多是很贵而平日很少吃的。我就很高兴地偎依在母亲怀里拨着包装纸细细地咀嚼着,享受着母亲的
关怀和生病的“优越”。长大后,我很难得生病了,母亲的身体却不如以前了。工作很忙,还有家里的活要干,她经常犯累,但从不歇息,直到实在挺不住了,才躺下来休息休息。父亲忙着学校里的事,只能由我照顾母亲。我受惯了母亲的照顾,反过来照顾她,却很不熟练。那一天,我把烧开的水,买好的药,连同体温计一起送进房间时,发现母亲已经睡着了。那如同婴儿般的睡容,原来母亲也有啊。我轻手轻脚地放下东西,没想到还是惊醒了母亲。她吃完药,又躺下,说:“宝宝,给我读篇文章吧。”我拿起床头的《读者》,选了篇挺长的抒情散文念起来。不一会儿,母亲又睡着了——她一定是太虚弱了。我继续朗读着,我想这种情景也许就和我小时候一样吧。母亲并不是只会照顾别人,只为别人着想,她也需要别人的照顾,别人为她着想啊。从此以后,我尽量不惹她生气,很温柔地和她讲话,很少耍刁蛮了。
三
自从一级公路通过小镇后,交通事故就不断,伤亡的大多是年纪大、反应又有些迟钝的老头老太。有一次听说外婆他们村路口又出了起事故,当场死亡的是一个骑着三轮车去卖和顺豆的六十岁左右的阿婆。我们连忙打听遭遇不幸的是谁,看是不是亲戚或熟识的人。正当这时,外公打电话来了,声音有点颤抖,听得出比平日紧张了许多:“女儿,知不知道遇上车祸的是谁啊?”母亲说不知道,他更急了:“你妈她也出去卖和顺豆了,走得也是那条路,可我打电话回家问,她到现在都没回去呀。这……这可怎么办呐……你说该不会是你妈吧?”母亲被他这么一说,倒真害怕起来,她连忙安慰道:“不会的,你放心吧,我这就去问问。”说着便挂上了电话,披上衣服就想出门,正好来了个客人,母亲很着急,跟客人说了这事,那人便说,我知道死的是谁。母亲的心一下悬了起来。“是你们村××的妈呀。去卖和顺豆嘛,却被车撞了……”
他话还没说完,母亲就冲进屋里给外公打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外公在另一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又像换了个人似的道:“这死老太婆,出去这么久还不回来,上哪儿逛去了,真是的。”事后我们才知道,外公听说这起事故时,正在人家家里干活呢。一听这消息,外公整个人一下子瘫掉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向人家借了电话就打回家,又打到我家,这一段时间,他总是惶恐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最后干脆回家等消息了。我原以为外公成天对外婆凶巴巴的,好像外婆上辈子欠了他债似的,从这件事上才发现,原来外公对外婆的感情也是极深的,只是藏在心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表现出来而已。
……
科技上的发现大大推动了时代的进步,而对生活中琐碎小事的发现让我们感悟到平日里从未留意的诸多细节。由此,我们会恍然大悟,会痛彻心扉,会仰天长笑,也会潸然泪下。无须抬起高傲的头颅,就让我们动用最细腻的情感,去体味身边的人与事吧,相信你我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点评]
景如画同学以她的慧眼和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发现了洋溢在亲人之间的点点情怀,理解了父母“并不是只会照顾别人,只为别人着想”,他们也需要子女的照顾和关爱。文章的描叙看似平淡,实则字句之间蕴蓄着真情,很是耐读。
艺术大师罗丹有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像本文作者一样,努力修炼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不会搜索枯肠而笔下空洞无物了。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与其诅咒不如坚忍
在坚忍中积蓄力量
默默耕耘
诅咒只能让原来的光芒黯淡
飘来的是云
飘去的也是云
既然今天
没人识得星星一颗
那么明日
何妨做皓月一轮
请你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
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60分)
请以“岁月留痕”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岁月留痕(范文1)
福州三中高三 池梓杰
一个人经历过的事情不会随时间的消逝轻易被忘却,而大多能够悄然积淀,凝成一本叫做“岁月”的书,在书中留下一纸挥之不去的墨香。
每当我翻看这本书时,不仅会为记忆中那些所谓的大事而触动,而且更惊喜于能从原本残缺的岁月片段中感受到一番新的滋味。
(一)
小时候我在乡下老家有一群玩伴。每天,不论玩什么,几个六七岁的小孩总喜欢凑在一起。一起玩弹珠,一起捞鱼,一起捉蚂蚱,甚至还一起瞒着大人爬树、打枪战。我当初并不在意,只是觉得那样的日子野蛮而有趣,就算是后来离开老家去福州也没有多少失落,因为我记住妈妈说过的话:“在城里,你会交上新朋友的。”
之后多年平淡的城市生活中,我很少想起当年的欢笑和玩伴。去年暑假,我回到老家,只是在家里呆了五天,并没有再见到当年的玩伴,也许就算见过,我想我也认不出他们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离开老家前的那一夜,年轻的我居然忆起那段尘封已久的童年岁月,犹如流星划过夜空划破寂静,划过我迷惘的心房,忽然明白那些日子的欢笑是我童年的缩影,逃离了孤独和寂寞,是我人生不可逾越的阶段。那蓝天,那烈日,那老屋,那小溪,那草丛,那玩伴,那柳条,那草帽,虽已风干但记忆犹在。
那段快乐的童年时光虽已逝去十多年,但它留下的痕迹却不会被抹去,柔柔地藏在我的心灵深处,静静地等待被我重拾的那一天。
(二)
小学二年级时的一天放学,我一个人背着小书包往家里走。忽然间一道电闪过后,大雨便取代了阳光从天而降,我刚想找家店铺进去避雨,可想想:“算了,整个人都淋湿了一大半,干脆就直接跑回去得了。”我刚顶着雨跑了两步,一位戴眼镜的年轻叔叔就把伞举过我的头顶,问了声:“小朋友,家在哪呀?我送你一段路。”
到家以后,我条件反射的说了声:“谢谢叔叔!”就跑到楼上了,边跑着就把这事给忘了,也没和家人提过。一直到了不知道几年级上思品课,当老师就“助人为乐”这个话题讲得满头大汗时,我才第一次回想起当时那位打伞送我回家的叔叔,心中暗想那位叔叔所做的可比老师长篇大论形象多了。
又是一个简单的岁月片段,虽 是在多年后才让我想起,但点点滴滴汇成一股暖流,温暖我似乎早已麻木了的心田。
成长的岁月在我的心底留下了若隐若显的痕迹,那痕迹就像是存在橡木桶里的红酒,时间并不会让它变质,而会让它更加醇厚动人。
岁月留痕(范文2)
爷常说:麦芒上顶着的日子,是割倒的岁月;而人,是岁月的痕。
小时候,丰收的六月里,爷爷会头扎一方巾帕,带着一家老小进入丰收的麦田。金黄的麦子就像失手打翻了颜料的绸缎,在风中荡漾,大把大把的绚丽,迷幻了人们的心与眼。爷站在田埂上,开始分配各自的主战场,而将最大的一块留给了自己。
爷是大家族的主心骨,黝黑的皮肤,精神的短寸,硬朗的身体。我确信爷这一辈子都不会死,就像门口的那株百年老树,老是老了些,虬劲的枝却支撑着半边天。可爷说,没有人能走过时间,扛过岁月。走着走着人就老了,岁月在身上留下印痕,老到齿牙动摇,目光呆滞,老到没有了梦,老到弯腰拣一块石头,都会气喘吁吁,最终被岁月带走,永远也回不来。
后来,爷的胡茬变成了花白的胡须,一颤一颤地,像传说中的老神仙。脸上有了点点的褐斑,我怀疑,这是否就是岁月的留痕。这时,爷就会抚摸着我的头,爽朗地笑了:“哈哈,这才是岁月的痕迹,不朽的杰作哩!”
又一年六月,爷一手拿着烟袋,一手牵着我走向麦田。他颤颤地掐一穗麦穗,揉碎,轻轻地吹去麦麸,拣一粒放在嘴里,细细嚼,慢慢品,若有所思。我牵了牵爷爷的衣角:爷,看那儿。“麦田的尽头,金黄的麦晕出一片迷蒙的绚丽。爷指着远处:“飞过去。”一如当年分配战场的将军,让我觉得岁月真的倒流。我便顺着田埂一路跑,胳膊张开,像春天的蝴蝶。我触碰到那成熟的麦芒,不似爷现在的胡须,倒像早年爷的胡茬,扎手硌人。
爷说,一个人,一辈子,总有走到头的路,总有迈不过的坎,所以啊,人得挺着。麦子躺在镰刀下,麦粒要扎进土里,天地万物人为尊,人却在一场雪后,一声不响地随着岁月走远。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我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拾捡回来。爷爷,我要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信念做捻子。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珍藏。一如岁月在脸上留下的道道印痕,终生难忘。
爷说,人是岁月的痕,人扛不过岁月。其实,岁月扛不过人。因为我看到,辽远的大地上,麦子一季又一季的生长,那是生命的暗流,在汩汩地涌动……
岁月留痕(范文3)
凝视书桌上的沙漏,那么不急不躁的滑下,千百年来亦是如此,此刻才觉得岁月的流逝,蓦然回首却已然找不到往昔的痕迹,像一个天真的孩子,我在记忆的河畔捡拾岁月的点滴。我伤心自己失去了太多太多,记忆中惟一印象深刻的便是老屋,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守在田园的尽头,期待我的归去。
从来没有想过,老屋会有塌陷的一天,如同背负了千年的忧怨与哀愁就在那一刹间轰然倒塌,像一个漂泊已久,心神俱疲的游子,在茫茫戈壁猝然倒下,再也没有力气挪动自己。房梁上的一根木棒在我慌乱逃离时砸到了地面上,仿佛要把我揽入她的怀抱,我不知该为她伤心落泪还是该为自己死里逃生而庆幸。
一连几天都恍惚不定,屋倒了,岁月留给我的唯一痕迹也在刹那间归于沉寂。我才记起,那面墙上贴满了我和姐姐的奖状,还有春天时节编织的柳条草帽,虽已风干但记忆犹在。后悔自己到这时才找到岁月留下的痕迹,伴我多年的老屋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程,虽不会言语,但我明白她的心意。
当看到舅舅家粉饰一新的居所时,我便更加想念老屋,橘黄的灯光照着小小的屋子,灯下是母亲缝补的背影以及我做作业的执著。再次回到家已是好几个月过后了,新的地基已经打好,可我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快乐,我不知道地基下是否有老屋在呻吟,觉得自己真像无家的孩子,新房屋纵然再好,可它是无生命的吧,注定这一生与它无缘,我的灵魂已经交给了老屋。所有温馨的画面只能如同墙上相框里的照片,存在记忆深处,散发弥久的醇香。
从老屋倒的那一刻,我便在苦苦追寻,生怕那些本已模糊的岁月的痕迹随老屋归于沉寂,如同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试图抓取最后燃烧殆尽的烛火来温暖自己整个人生。
推开吱呀作响的门,木瓜树的叶子落了一地,秋风中的葡萄树还在,是的,它们还在,如同每一个冬天,它们将在明年春天重新抽芽生长。我的亲人都在,爷爷奶奶身体康健,于是我终于找寻到岁月的痕迹,望着树上又黄又圆的木瓜,在它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中,终于在老屋倒后的某一天午后,我轻松的笑了。
岁月留痕(范文4)
微风吹过,湖面泛起阵阵涟漪,这涟漪向远处扩散后逐渐平息,看似没有痕迹,可湖泊深处却有了水流的涌动。生命里,岁月看似不落痕迹,却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我们,所以努力拼搏,让岁月留下完美的印痕。
脚踏实地,用汗水浇灌,让岁月留下拼搏的痕迹。我是岩石缝间的一株幼苗,整日生活在黑暗之中。虽然我极其平凡,但我亦向往广阔的蓝天,渴望着阳光温和地照耀,于是,我将根扎入岩石深处,尽力汲取有限的养料,将茎叶张大,以承载更多的露水,以滋润我即将干涸的根。我不知道此地今生我能否生存下去,但我依然努力拼搏,纵使今生见不到广阔的蓝天、金黄的太阳,我依然要用汗水芬芳这一段岁月,让岁月留下拼搏的痕迹。
选择理想,用生命捍卫,让岁月留下不屈的痕迹。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我来了,迎接我的是半壁残缺的江山,另一半早已被夷狄的铁骑践踏了。我从小就崇拜“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我渴望像他那样驰骋疆场,像他那样捍卫疆土,让夷狄闻风丧胆。抱着“精忠报国”的理想,在20岁那年,我将理想折叠好了藏进戎装。因为理想,我创建了岳家军,我们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当我听到敌人发出“捍山易,悍岳家军难”的惊叹时,我欣慰地笑了,精忠报国的理想在浓浓战火中更加凸显,然而十二道诏书从天而降,把我从理想中震醒,一串串“莫须有”的罪名接踵而至,我渐渐感到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但面对现实,我无怨无悔,我要愿用生命去捍卫它,在岁月中留下不屈的痕迹。
选择远方,用青春谱写,让岁月留下无悔的痕迹。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管风雨兼程。我们无法改变岁月流逝的步伐,但我们可以改变岁月将要留下的痕迹。永远不说如果,从来不说重来,不是每一次过错和错过都可以重新来过。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努力让自己的身上洋溢着智慧的光芒,让岁月留下无悔的痕迹。
不经意间,又一段岁月匆匆流逝,留下淡淡的痕迹。知道吗?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已经设计好了,在分析时,要抓住“岁月”“留痕”两方面进行合理的联想。“留痕”是生活经历留在人们心中的火花,“留痕”常常催生思想的灵光,“留痕”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更是心灵的震颤。写作时要把这个抽象的“痕”具体化,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撷取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写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也可以放开视野,剪辑历史的点滴组接成一幅画卷。关键是要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紧扣“留痕”,写出对自己心灵产生影响和启迪的人、事、物,写出你划过心底的印记。而这印记,将会伴随你成长,在你的生命中熠熠闪亮,他是前进的马达,是抚平你心灵褶皱的手掌,是你疲倦时的一杯茉莉菊花茶。永远在你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让你暖暖地感动。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达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不绝于耳:有自然之声,也有社会之声;有现实之声,也有历史之声……可是,真正触动你内心的是哪一种声音呢?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套作,不抄袭。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⑤700字左右。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道材料作文题。从材料的内容来看,无外乎就是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校园的课钟,还有类似的窗外的风雨、新岁的爆竹、梦中的短笛等这些声音。材料对这些声音作了切分,有自然之声,也有社会之声;有现实之声,也有历史之声等等。具体地来说,这些声音,可以是具体的,如自然界和社会上的一切有声的声音;也可以抽象的,现实之声,历史之声等。题目的具体要求是,这些声音引发了你的怎样的联想或感悟,并写出你的联想与感悟。可以这样来说,作文的内容就是写出你对某种声音的联想或感悟,也就是由一种声音所想到的,感受到的。
本道作文题在材料中对写作范围进行了限制,即要求我们所写的“声音”必须是能“真正触动你内心”的声音,是能够引发了你的联想或感悟的声音。
点评:材料作文可以说是一种潜话题作文,但它不能完全等同于话题作文。它的话题,不仅需从材料中得出,而且所得出的话题也往往不是唯一的。但不管得出什么话题,都不能超越材料的立意范围。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它能更好地引发我们思考,反映出我们的生活情趣,从而有效地考查我们的观察力、感悟力、体验美的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度、认识的高度等。材料作文一诞生便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估计将成为今后各省高考作文的首选题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