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2 13:20: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①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②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鼯狖③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且长寿者几人欤?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文章有删节)
  注释:①零甃(zhòu)断甓?(pì):残墙碎砖。②冶华:美丽繁华?③鼯狖(wúyò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求书者——贽:见面礼,礼物?
B.以书画环瑱互通问——爰:变更,更改 ?
C.引为——恨:憎恨
D.尝于此友人宋翔凤侧艳诗——和?:写和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曩所信宿西园——卧而思?
B.客有请吊蜀冈——知有极不然
C.实独倚虹园圮无存——尚犹丁初秋也欤??
D.有经义请质难者——爰书画环瑱互通问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 )
①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
②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
③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
④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
⑥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
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 ?
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士风世情,作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
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参考答案:1.C
2.D
3.C
4.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资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佣赁以养母,以孝闻于乡里。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根救之。匹马转战,杀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道根犹以私属从军。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道根与诸军同进,所在有功。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诏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
道根性谨厚,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十六年,都督豫州诸军事。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居州少时,遇疾,自表乞还朝。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问。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时不可失,吾其行矣。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且战又不利,因退走?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明主自鉴功之多少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①中使累加存问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9.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冯道根谋略的一组是
①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
②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
③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
④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
⑤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
⑥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生以孝顺闻名,靠帮工养活母亲。母亲去世后,冯道根回家守丧。投奔高祖时,他认为因战事而不能守孝,古人并不避讳,只要能扬名后世,也是孝顺。
B.齐明帝派太尉陈显达率众军收复南阳等五地时,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犒劳陈军,并向陈显达进言。尽管陈显达不听,冯道根还是派自己的人马跟随部队。
C.冯道根谨厚俭约。当部下埋怨他不争功时,他用道理开导他们;虽然地位显达,而居住的房屋不加营缮,家中萧然无物,就像贫贱的士人家一样。
D.冯道根重到豫州担任军事长官,豫州将士个个都很高兴,高祖常常称赞他,认为只要有冯道根在的地方,就能让朝廷想不到又得到一州。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口不论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D
9.A
10.?D
11.(10分)
(1)等到陈显达战败,冯道根每到险要的地方,就停下马来指路给他们看,众人靠他而保全下来。
(2)这个人嘴上不谈论自己的功劳。
(3)高祖领着众臣在武德殿为冯道根饯行,令画工看着冯道根,让画工画出冯道根的形像。


本题解析:
8.D(两句中的“存”都是“看望、慰问”的意思。A副词,①表示婉商语气;②表示祈使语气。B①连词,于是,就;②介词,经由。C①清楚,明白;②意动用法,以……为鉴。)
9.A(⑤表示道根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方法;⑥表示道根带兵纪律严明。)
11.?D(文中“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的意思是“冯道根在的地方,能使朝廷不再想起有一州”,也就是指不用朝廷牵挂那一州的治理之事。)
11.(10分)
(1)本题4分,意思对得1分,第二个“及”、“指示”、“全”各1分。
(2)本题2分,意思对得1分,“论”1分。
(3)本题4分,意思对得1分,“引”、“于武德殿”、“图”各1分。
【译文】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地人。冯道根幼时失去父亲,靠帮工养活母亲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十六岁时,乡人蔡道斑任湖阳戍主,蔡道斑攻打蛮锡城,反而被蛮人围困,道根救了他。道根单枪匹马左右迎战,杀伤的敌人很多,蔡道斑因此幸免于难,冯道根由此而知名。
齐朝建武末年魏朝皇帝拓跋宏侵犯攻陷南阳等五郡,齐明帝派太尉陈显达率众军再收复五地。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犒劳陈军,趁机劝说陈显达:“不如将船舰全部丢在酂城,军队并行而进,挨次建立营寨,击鼓前进。如果这样的话,那么马上就可以攻破魏军。”陈显达不听,冯道根还派自己的私交跟随部队。等到陈显达为魏人所败,道根每到险要之地,就停下马来指路,众人靠道根而得以保全。
齐永元中,因为母亲去世,冯道根回到家。听说高祖建立义师,道根便对亲友说:“因战事而不能守孝,古人并不避讳,扬名后世,这难道不是孝顺吗?时机不可丧失,我走了。”道根领着能够打仗的乡人子弟,全部归附了高祖。道根刚到阜陵时,修城池,远派侦察兵,就像敌人将来一样,众人都取笑他。城池还没有修好,遇到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兵二万,铺天而来。道根修的壕沟堡垒尚不坚固,城中人又少,大家都大惊失色。道根命令大开城门,慢慢整装登上城门,选出精兵二百人出城与魏军作战,打败了魏军。魏军见梁人闲适,况且作战又不利,于是退军。
豫州刺史韦睿围攻合肥,攻下合肥。冯道根和各路兵马一道行进,所到之处都立下功劳。六年,魏军攻打钟离,高祖又诏令韦睿解救钟离,冯道根率三千兵士充当韦睿的前军。到达徐州,计划占据邵阳州,修筑堡垒挖掘壕沟,以威胁魏城。冯道根能跑马丈量土地,根据马脚印来分配事情,城沟马上修好了。等到淮河水增涨,冯道根乘战舰,攻断魏军连接起来的数百丈桥梁,魏军大败。
冯道根性格谨慎敦厚,做将领能够驾驭士卒,从村边小道走过,将领士卒不敢掳掠。每征伐一地,始终不谈及自己的功劳。他的部下有人埋怨责备他,道根解释说:“明主自会明白功劳的多少,我们操什么心呢?”高祖曾经将冯道根指给尚书令沈约说:“这个人不谈论自己的功劳。”在州郡,冯道根温和地管理,清静太平,为部下所思念。在朝廷,虽然地位显达而性格不奢华,他居住的房屋墙壁不加营缮,没有兵器、服饰、侍卫,进入室内则空空的,就像贫贱的士人家一样。
十六年,冯道根都督豫州诸军事。准备起身,高祖领着众臣在武德殿为他饯行,令画工看着道根,将他的形象画下来。豫州重得道根,人人都很高兴。高祖常常称赞说:“冯道根在的地方,能使朝廷不再想起有一州。”
冯道根担任豫州刺史时间不长,得病,上表请求回京。返回京都后病情更重,中使多次探视道根。普通元年正月,去世,终年58岁。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②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④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⑥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⑦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⑧公子从车骑,虚左
⑨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⑨/⑦
B.①③⑤/②⑨/④⑧/⑥/⑦
C.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
D.①③⑤⑦/②/④⑧⑨/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③⑤名词作状语,②形容词意动用法,④⑧⑨使动用法,⑥形容词用作动词,⑦名词作动词。
【标签】文言文句式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小题1: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2)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小题2: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


参考答案: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道德品行的修炼需要像雕琢玉器一样,精益求精。而在对话中孔子认为,子贡已经具备了“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能力,即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可以同他谈论《诗》了。


本题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据文意可知
[参考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仍快乐,富有而又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①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②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后汉书·董宣传》)
  【注】:①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②枹鼓不鸣:没有人击鼓鸣冤。《汉书·张敞传》“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府/诣:拜见
B.及当出刑,官属馔送之/具:准备
C.光武驰使驺骑特宣刑/原:赦免
D.大言主之失,叱奴下车/数:数落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体现董宣为“强项令”这一性格特点的一组是( )
①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
②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③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
④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⑤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
⑥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A.①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宣多次升迁,官至北海相时,杀死公孙丹父子及其宗族亲党三十余人,原因是公孙丹为迷信武力而滥杀无辜,宗族亲党拿着武器到府衙喊冤闹事。
B.董宣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而不是一味诛杀,他先礼后兵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
C.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水丘岑因杀宗党身陷囹圄,董宣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而不推诿。他曾把得到的三十万赏钱全部分发给部下。
D.文章详略得当,情节波澜起伏,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文中的董宣对豪强狠,对自己严,对部属宽,形象丰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A
4.(1)使者把这件事禀奏光武帝,光武帝下旨贬董宣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府不再追究水丘岑的罪责。
  (2)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
  (3)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