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2 13:25: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进行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请完璧归赵?②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③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④左右欲刃相如?⑤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⑥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⑦忽昼见一绯衣人?⑧ 单于壮其节 ⑨且庸人尚羞之
A.①⑤⑥ /②③⑦/ ④/ ⑧⑨
B.①⑥ /②③④/ ⑤⑧⑨/ ⑦
C.①⑥⑧/ ⑤/ ②③/ ④⑦/ ⑨
D.①⑧/ ⑥⑨/ ②③/ ④⑤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晨光之熹微(痛恨)
B.三径荒,松菊犹存(近于)
C.时首而遐观(抬头)
D.云无心以出(泛指山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恨:遗憾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本届欧洲篮球锦标赛可谓强手____,将是近年来实力最为接近、结果最难预料的一届比赛。
  ②独特的山水造就出许许多多有高超制茶技术的茶农,每市斤上百元的高____茶叶比比皆是,上千元的茶叶也不足为奇。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 品味 赞扬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在第①句中,采访同一件事有上百名记者,人数已经很多了;他们又代表各大媒体,是从不同的地方来的,因此用"云集"更为恰当。作为名词,"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品位"指物品质量,也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赞叹:称赞的意思,一般可不带宾语。赞扬:称赞表扬的意思,作谓语时一定要带宾语,"令人赞扬"在语法上是不通的。再者,对古人的作品,我们只有"称赞",而无法"表扬"。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此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么大一个公司竟然被一个小公司收购,就像大象被蚊子吞掉了一样,这件事引起了?这个大公司的人事?
②哪怕杨振宁与翁帆之间年龄、地位、声望、财富有天壤之别,只要他们是符合《婚姻法》的联姻,是阳光下的合法婚姻,人们就应该摒弃一切世俗的?,并衷心地祝福他们。
③这件事你去做吧,?,让他去做也行。
A.振荡偏见否则
B.振荡成见不然
C.震荡偏见不然
D.震荡成见否则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震荡”侧重于心理方面;“振荡”侧重于物理方面。“偏见”偏于一方面的见解,侧重于偏于一方;“成见”指对人或对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侧重固执,先入为主。“不然”表示选择,对上文作假设性的否定,然后在下文作出另一种选择。“否则”表示对上文作假设性的否定,同时在下文指出这种否定将会出现的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个时期以来,?繁体字的现象极其严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②书写不规范也是一大问题,?自造简化字,便是一个例子。
③这不过是一道常规力学试题,他如果不是?了公式,怎么也不会解不出来的。
④说来也有趣,“道具”一词原来指的是僧侣做法事时的法器,现在却来指演戏时所用的器物。
A.误用 借用 滥用 乱用
B.乱用 误用 滥用 借用
C.滥用 乱用 误用 借用
D.滥用 误用 乱用 借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误用:用错。借用:把用于某种用途的事物用于另一种用途。滥用:过度的使用。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